髓機應變421 搶救急性血癌

四月廿一日為世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日,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醫師表示,因為主要症狀不典型,容易與老化、感冒混淆;且病情惡化快,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有生命危險,被視為最難治療的癌症之一。為了幫助患者及早診斷、掌握黃金治療期,學會喊出「『急』刻救援『髓』機應變四二一」口訣,提醒民眾莫名出現臉色蒼白疲倦、發燒、瘀青出血、骨頭疼痛「四」大症狀,不可輕忽!應盡速至各大醫院內科或血液腫瘤科進行血液及骨髓「二」種重點檢測,若確診「一」定要至血液科就醫。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疾病工作組召集人田蕙芬醫師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每年約新增八百例,好發族群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約佔五成;但也不乏年輕族群,四十至六十五歲中壯年患者約佔三成。男性略多於女性。患者骨髓未成熟之造血細胞增生並堆積在血液及骨髓,血癌細胞全身擴散,取代正常血球。紅血球若不夠,導致臉色蒼白、氣喘如牛;白血球不足,亦容易感染發燒;血小板若不足,凝血功能變差,女性經期量變多且久,或是全身不明原因多處瘀青;異常血球堆積骨髓,造成骨髓膨脹、關節疼痛。若引起嚴重細菌感染者,恐因敗血症而突然休克。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疾病工作組召集人侯信安醫師表示,為了瞭解我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現況,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與臺北醫學大學攜手進行大規模回溯研究,深入分析二○○一至二○一五年共十五年間,我國「全民健保資料庫」、「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與「內政部死亡登記檔」三大資料庫,累積近萬(九九四九)名新確診個案,解密我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真實困境。

侯信安醫師指出,此回溯研究顯示,我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生率為每十萬人中有二‧四四人罹病。研究十五年間,新發個案數更從每年三六四人逐漸提升至七五五人,有明顯上升趨勢。其中,患者年齡中位數落在五十六‧二歲,以五十歲到五十九歲這個族群增加幅度最為顯著,證實有年輕化趨勢。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葉士芃醫師說明,本項回溯研究處於未有任何標靶藥物問世的時期,數據上可以明顯觀察到針對較年輕、少共病、以及較早確診的患者,因身體狀況仍可承受標準化療,整體存活期可達十‧二個月。但是對於無法接受化療的年長或因為有共病而身體機能較差患者,整體存活期僅剩四‧一個月。此與同一回溯研究中觀察到的六十五歲以下病人平均存活為十八個月,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僅五個月的數據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