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聯醫增設自費心理治療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球經濟活動明顯放緩,長期下來也影響了人類的心理健康,人們不論在休閒娛樂、交通運輸、教育皆受到限制,擔憂、恐懼及憤怒情緒持續增加;高市聯醫身心科主任陳億倖表示,過去這一年的門診就醫病患,就有約五成認為疫情讓自己感到焦慮、壓力大,另一方面也觀察到,不少民眾不清楚自己的問題應該要看身心科還是預約心理治療?

身心科門診與心理治療之間的最大差別是身心科可以針對身體症狀開立藥物,心理治療則透過現實生活中所遭遇的各項問題與壓力,除了給予同理與情感支持外,透過專業的分析與引導討論,協助個案釐清問題,並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轉換想法,以穩定情緒;高雄市立聯合醫院身心科增設自費心理治療服務,透過更充裕的諮詢時間,有效率的排解民眾心理問題。

高市聯醫身心科李宛津心理師說明,短期的心理問題(如壓力因應與調適、情緒管理等)可以透過健保給付的心理治療解決問題,若是長期問題(如人格問題、人際關係的修復、心理創傷復原等)則建議可以選擇自費心理治療,不僅沒有治療次數的限制,也有比較長的諮詢時間可以進行完整的資料蒐集、釐清問題及探索情緒。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災難與創傷心理委員會依據StevenHobfoll等人針對創傷介入所提出的五個基本要素,為台灣民眾在面臨疫情下的心理調適方式提出了「安、靜、能、繫、望」五大建議;安(safety):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保持社交安全距離;靜(calming):縮減接觸疫情資訊的時間,可從事室內較為靜心、放鬆的活動;能(effi-cacy):自我規劃防疫生活,提升我們的效能感與控制感,減少無助感受;繫(connectedness):善用通訊軟體與親友保持聯繫,互相關心與鼓勵;望(instillinghope):不放棄希望,保持樂觀。

高市聯醫提醒民眾,當情緒的困擾、症狀已明顯影響到學業、工作與日常生活時,建議尋求身心科醫師或臨床心理師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