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林大榮社區做粄課 再現東部「金包銀」

【黃小琪 花蓮鳳林】

在客庄除了常見的紅粄,在東部還有一種以紅粄包白粄,俗稱「金包銀」的雙色粄,更具喜慶性質,位於花蓮縣鳳林鎮的大榮社區照護站,就利用歲末時節,邀請老師傅,開辦一堂「金包銀粄」特色課程,將老手藝傳下去,也讓長者更樂齡生活。

「金、紅的。」

把紅色生粄糰揉勻,再疊於白色生粄糰之上,原來紅色就是代表「金」,白色代表「銀」,再一次學做這種「金包銀粄」,銀髮班員們都表示相當懷念。

鳳林鎮客家粄食班成員 林菊枝:「以前老人家就是這樣做,現在的年輕人就比較簡單,比較簡單,它就整個都是紅的這樣。」

因為想恢復這種傳統雙色粄的應用,曾在花蓮開過多場客家美食班的詹碧霞,首度以「金包銀粄」當社區課主題,就吸引20多位民眾報名學習或回味。

鳳林鎮客家粄食班師傅 詹碧霞:「(現在紅粄)金還在,銀不見了,以前我阿婆說的,做紅粄要金包銀,才有意思,什麼意思,它具有福祿壽。」

鳳林鎮客家粄食班成員 劉金蔥:「經過這6、70幾年來,還有這樣(做金包銀)的機會真好啦!」

而這也是位於鳳林鎮大榮里的社區關懷據點,在今年最後一個結合伯公照護站計畫所開設的特色課程,希望充實據點功能,從社區安養進階到文化傳承。

鳳林鎮大榮社區關懷據點負責人 劉廉潔:「其實早期的關懷據點,就跟現在比較不一樣,沒有那麼多元化,但是我們現在覺得,就是我們慢慢地可以走向,讓長輩也有機會出來當老師,然後也可以出來教學,然後把一些客家的特色都重新地展現出來,然後傳承下去。」

除了鼓勵長者走出來,社區據點還計畫明年開設老幼共學班,讓高齡者與小朋友一起做客家粄食,教學相長外,並讓具有歷史、文化的客庄老味道,成為鳳林慢城的發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