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真》圖像閱讀的奧妙之處

黃愛真》圖像閱讀的奧妙之處
黃愛真》圖像閱讀的奧妙之處

【愛傳媒兒童與閱讀專欄】圖像閱讀一向在台灣被視為尚未充分認識文字時,兒童或者非兒童的閱讀媒體。

然而在近1990年代圖文書出現後,出現一段時間的風潮,目前仍持續者為「幾米」品牌的圖文書。2000年代初,英美圖像小說,如《雨果的秘密》(東方出版)之後直到現在,兒少小說以純文字、圖像夾敘文字、純圖像,或者長篇漫畫方式呈現,出版的定位除純文字小說外,多宣稱為「圖像小說」◦

圖像小說雖然是英美兒少讀物的一環,歐洲則為長久歷史的文類,在台灣上市書種也多,卻很少看見台南、高雄中小學圖書館排面上採購量的出現。另一方面,漫畫進入圖書館,從十五年前仍在爭議,到現在成為普遍現象,並擁有大量的兒少閱聽人;以及韓國漫畫夾敘科學知識文字的科學王系列,已大量進入校園及各式圖書館,然而仍難以見到這些圖像閱讀的進階版,也就是長篇圖像小說,接續或轉化成為兒少閱讀主力◦

在南部中學教學現場٫我們會發現學生的兩種閱讀狀態:文字閱讀與難以進入文字閱讀的孩子٫然而٫這些孩子都有閱讀圖像的經驗٫無論來自圖畫書或者漫畫◦只要看到文字就打瞌睡的學生(包括教科書)٫至少也能圖像閱讀◦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學校師長的期盼٫希望孩子能依循文字閱讀模式٫從圖像書過渡到純文字書籍的閱讀◦於是٫產生了學校教師期待與孩子現況無法接軌的狀態◦因此要不孩子放棄閱讀٫要不孩子進入其他遊戲媒體٫或者是越大的孩子(如٫中學生)仍進入熟悉的漫畫媒體閱讀◦

當然٫筆者認為養成終身閱讀習慣٫才是閱讀目標٫媒體的形式其實是另外一個議題٫容後再敘◦然而從小就有豐富圖像閱讀經驗的孩子٫到了小學高年級或者中學٫反而無法閱讀圖像的文化性或者詮釋٫而圖像閱讀的孩子٫因為不受鼓勵٫在閱讀經驗上充滿挫折◦

圖像小說的出現٫應該能解決以上疑惑٫並且讓圖像閱讀的孩子仍有機會向大部頭書籍挑戰٫閱讀純文字小說孩子٫仍能繼續讀圖的能力◦

為什麼要閱讀圖像?除了讓不再閱讀的高年級孩子能持續閱讀٫維持觀看這個社會與世界的機會٫同時圖像閱讀٫一樣能「深入思考」。

教學現場常常有所謂的「文字迷思」٫認為孩子從圖像過渡到文字閱讀٫才擁有「抽象思考」的能力,這似乎是由文字的角度來看閱讀。如果圖像不具有深度思考的能力,或許視覺研究就不會有博士生٫看懂蔡明亮導演的作品也不會那麼讓人雀躍◦文學和視覺藝術在現實生活,常常僅一線之隔٫或者交互表現如廣告、劇場◦

孩子的未來相當寬廣٫只要能持續閱讀٫圖像閱讀的持續性٫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雖然所用語言和文字不同。

作者為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台南市智慧森林兒閱會理事長

圖像說明:2020年紐伯瑞金牌獎圖像小說《新來的同學》,描述美國學校學生間的種族、階級議題小麥田出版。黃愛真拍攝。

●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