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外交連袂出擊 突破美國圍堵

面對中美對峙角力,「政黨外交」正在成為中共突破美國圍堵另一項利器。中共十九大後,「黨指揮外交」態勢日益明顯,且不同於國與國間制式官方外交,政黨外交手段相對靈活彈性,適合打破僵局,也有助補強國與國關係。對北京來說,黨政外交與官方外交雙管齊下,更適合面對當前多極化的國際局勢與挑戰。

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今日登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除將發表重要談話,共有160多國500多位政黨和政治組織領導人出席該會議;該會議不只是中共政黨外交最具體展現,更是中共在建黨百年大會甫落幕後,應對美國拜登政府發起新一輪圍堵潮,所祭出的首招。

事實上,政黨外交可說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外交風格,其試圖從黨際交往的角度擴大中共/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而過往在談及新時代中國外交的首要之務時,習近平就曾公開表示,「要堅持對黨對外交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決維護黨的執政地位和國家政治安全。這也是黨的對外交往工作的第一要義。」

中共在十九大後,「黨指揮外交」的原則確立後,中聯部與中共中央外辦、外交部分工合作外交事務的隊形也基本確立,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也即在十九大落幕後1個月舉行。

平心而論,相比國與國間制式的官方外交管道,政黨外交一方面沒有官方外交所謂的「場面感」,反而更容易坦率與各國朝野政黨領袖交換意見與對話,尤其面對突發事件時,甚至更有利於問題解決。另一方面,又比訴諸民間輿論更加有效,畢竟在政黨政治氛圍下,政黨領袖對該國的政策與事務都有一定話語權與影響力。

比方說,近年來北京在處理中朝關係等敏感議題,大多是依循政黨外交框架下處理。近年中美外交交手場合中,政黨外交也大多扮演關鍵角色,遠的不說,就以3月中美2+2高層戰略對話,中方就是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為代表,「黨、政組合」連袂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