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手術 3D立體定位導航

慢性鼻竇炎盛行率高達20%,台中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黃承楨表示,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進行鼻竇炎手術,就是讓醫師不會迷路在複雜的鼻竇中,還能避免傷及眼睛及顱底等重要部位。一位48歲在禮儀公司工作的錢先生,今年一月間突然右眼腫脹視力喪失,進而轉診至中山附設醫院檢查,經鼻竇內視鏡檢查發現其右側鼻竇發炎鼻息肉增生擠壓到右眼,經安排3D立體定位導航手術清除鼻息肉、眼框內膿瘍,患者視力也恢復正常。

中山附醫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黃承楨解釋,慢性鼻竇炎盛行率高達20%,主要症狀為鼻塞、頭痛、黃鼻涕及嗅覺不良。約僅3%鼻竇炎患者會出現眼部併發症的情況。初期症狀為流淚,眼睛脹痛,嚴重會出現視野模糊、眼球運動受限及視力喪失的可能。他強調,鼻竇構造複雜,眼睛及顱底就在旁邊,因此一般內視鏡手術就容易出現開不乾淨而出現復發狀況。

錢姓患者就醫時中山附醫眼科發現有異轉診到耳鼻喉頭頸外科,耳鼻喉醫師黃承楨表示鼻竇內視鏡檢查發現右側鼻竇發炎,大量黃鼻涕及鼻息肉增生。電腦斷層顯示右側鼻竇嚴重發炎外,鼻息肉已將其右眼擠壓位移,且已經出現眼框內膿瘍的情況,如不立即手術恐造成失明,甚至併發腦膜炎。

由於其病灶接近眼球及顱底,黃承楨建議患者採3D立體定位導航手術清除鼻息肉、眼框內膿瘍,患者原本希望可以農曆年前殯葬旺季結束後再來手術,讓醫師相當錯耗,直言拖下去恐失明,他才願住院接受手術。

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就是讓醫師不會迷路在複雜的鼻竇中外,還能避免傷及眼睛及顱底等重要部位。只要術前將病患的鼻竇電腦斷層上傳至導航系統,術中利用光學或電磁定位,就能建立即時的個人『鼻竇地圖』,誤差範圍只有1~2公釐。因此醫師能在術前及術中規劃手術路徑,避開重要的器官像是眼睛跟腦部,就可以精準清除鼻竇炎病灶,增加治療成功率及安全性,以及降低術後出血量及疼痛感。患者術後追蹤眼球運動及視力恢復正常,多年來持續鼻塞、頭痛、黃鼻涕及嗅覺不良的症狀也恢復正常,生活品質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