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公園》裡最邪惡的反派,不是偷走基因的那傢伙:「華特迪士尼的黑暗面」億萬富翁約翰哈蒙

《侏羅紀公園》
《侏羅紀公園》

【文/龍貓大王通信】早在 1981 年,縱橫多方題材的驚悚小說家麥克克萊頓,就想到一個從化石萃取翼龍 DNA 的奇想故事,他反反覆覆修改這個點子,想讓它聽起來更合理更通順,多年後,克萊頓終於發表了小說《侏羅紀公園》。很明顯地,這本小說是出自克萊頓對於複製 DNA 技術等等尖端科技的好奇心所寫成的。不過,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呢?他會選擇改編這本科幻奇想小說的原因呢?並不是因為他特別熱愛恐龍、或是關心複製 DNA 技術會不會毀了全世界……電影《侏羅紀公園》會誕生,要從偉大的迪士尼樂園談起。

《侏羅紀公園》
《侏羅紀公園》

再看一次《侏羅紀公園》,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這是一個恐龍遊樂園失控的恐怖故事。這與克萊頓最初想到的「化石生恐龍」故事有點差異,克萊頓曾經表示,這份小說曾經修改過好幾遍,它原本是一個科幻驚悚故事:科學家的基因實驗過程中出了錯,複製恐龍開始大鬧一場。恐龍好恐怖、科學家可惡又倒楣,這幾乎是一個伊卡魯斯太接近太陽的神話翻版。克萊頓表示他後來想到了主題樂園的設定,才將這間不幸實驗室,擴大成為一間應該充滿歡樂、幅員廣大的恐龍新樂園。

《侏羅紀公園》
《侏羅紀公園》

這不是拍拍腦袋就會想到的轉換,故事背景從閒人勿近的科學實驗室,轉變成應該闔家同歡的恐龍樂園,似乎克萊頓是意有所指:《侏羅紀公園》不只是一個恐龍趴趴走的故事,還是一個關於遊樂園的故事,這本小說的書名其實結合了兩個意義深遠的名詞,來自侏羅紀的恐龍很恐怖,但是,養育恐龍的公園更加恐怖。這反而引起了原本對恐龍沒有太大興趣的史匹柏興致:他絕對是人類「性惡論」的支持者,儘管他的電影裡有許多充滿勇氣毅力的光明面主角,但只要有角色膽敢挑戰上帝的工作,那他很快就會在史匹柏電影裡腐化染黑,宛如嚐了禁果的亞當夏娃。

《侏羅紀公園》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侏羅紀公園》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史匹柏的性惡論,建立在那些挑戰科學極致、財大勢大的科學家或天龍人身上,這當然與他在70 年代身處「美國新好萊塢」浪潮、拍攝獨立製片電影、與傳統大片廠電影抗衡的經驗有關——這些 70 年代的年輕電影人,都有顛覆權威的膽量。而對史匹柏而言,他對《侏羅紀公園》最有興趣的角色,其實是打造侏羅紀公園的億萬富翁約翰哈蒙,他夢想建立一個讓小孩與大人瞠目結舌的奇幻樂園,他們會為恐龍感動落淚、他們會在遊園車裡安全地驚聲尖叫……然後在夕陽餘暉裡幸福快樂地離開這裡,約定下一次還要再來。

《侏羅紀公園》
《侏羅紀公園》

創作立場不同的克萊頓與史匹柏,在哈蒙這個角色身上找到了共識:哈蒙就是華特迪士尼、侏羅紀公園就是「世上最偉大的樂園」迪士尼樂園。這兩位傳奇創作者在《侏羅紀公園》DVD講評裡,毫無保留地表達他們創作哈蒙的原點:「哈蒙就是迪士尼的黑暗面」。

約翰哈蒙:華特迪士尼的黑暗面

在全部六集的《侏羅紀公園》與《侏羅紀世界》裡,出現了許多反派,有人想偷走恐龍基因,他謀的是盜賣智財的利;有人想開第二間恐龍樂園,甚至想將恐龍引進本土,他謀的是剝削恐龍價值的利;有人想研究恐龍基因發大財;有人靠黑市販賣恐龍發大財。這些反派大多都是為了財,這很正常,怪不了他們天性的貪婪。問題是,這一切恐龍危機的始作俑者約翰哈蒙,他為什麼要耗費巨資、不惜欺騙投資人、甚至違背科學倫理,也要大費周章地複製恐龍、修改牠們的 DNA、只為了蓋一間「僅供娛樂」的侏羅紀公園?

《侏羅紀公園》約翰哈蒙迎接新生命誕生

這一切全不合理,你可以先假設侏羅紀公園的安保系統沒有出錯,霸王龍與迅猛龍都乖乖地待在籠子裡,然後成千上萬的遊客湧入這個小島看恐龍。然後呢?哈蒙的投資要花多少張門票才能回本?或是打平營運開銷(別忘了那些24小時通電的高壓電欄會花很多電費)?更重要的是,他擁有的恐龍複製技術,真的只會為了繼續複製恐龍之用嗎?哈蒙看起來無私、公開、充滿熱情,但這樣的大善人形象,比起他可能私下偷偷屠宰恐龍牟利的傳聞,更令人毛骨悚然——他可以為了娛樂,顛倒自然發展的常理……甚至扮演上帝。

《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裡出現了哈蒙畫像

小說裡有一位科學家這樣形容哈蒙,說他「既固執又模擬兩可」,他堅定不移地要完成目標,並且對執行過程中的許多問題視而不見。哈蒙在小說裡更財大氣粗一點,他曾表示設立侏羅紀公園的目的,就是要賺進大筆大筆的鈔票,這些基因改造技術儘管花錢,但絕對能讓他快速回本、而且還要盡速營利。他對外宣稱侏羅紀公園是為「全天下的孩子們而成立」的,但是誰要帶孩子買門票?誰要帶孩子飛過海?當然是必須付錢的父母們——一趟侏羅紀公園之旅,等於一個家庭最少要付兩張門票給哈蒙。而且哈蒙隨後還補充了一句,「至少要讓有錢小孩們可以來」。

《侏羅紀公園》
《侏羅紀公園》

哈蒙跟其他以非法手段牟利的惡徒,沒有太大差別。賺錢,仍然是哈蒙的終極目標。我們在《侏羅紀世界》系列電影裡,看到有人試圖透過這種成熟的基因技術,運用在人類身上,藉以解決人類社會的疾病等等問題。但是哈蒙不一樣,在小說裡有更多的描寫:他認為將基因技術運用在人類身上,是「一種浪費」、與「糟透的點子」。幫助人類這種族群,就企業角度是投資風險極高的行為。他甚至這樣說:「我個人而言,是絕對不會拯救人類的」。

《侏羅紀公園》
《侏羅紀公園》

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拿著鎗盜獵恐龍,是無法無天的惡徒;但是展示恐龍……順便跟妳收一點門票錢(與恐龍髮箍或迅猛龍爆米花費用),則是天下最偉大的娛樂企業老闆。哈蒙的邪惡,在於不著痕跡的資本主義本質。企業成立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獲利,要做慈善事業的話,應該去成立非營利法人才對。而哈蒙為了獲利,甚至幾乎是泯滅人性。他沒有想要統治天下,像個 007 電影裡的超級反派;相反地,他要娛樂天下,然後讓遊客心甘情願地掏錢。哈蒙真是赫胥黎小說《美麗新世界》的完美擬人化形象。

《侏羅紀公園》
《侏羅紀公園》

而《侏羅紀公園》電影最棒之處,是移除了哈蒙身上所有的銅臭味。這個角色在小說裡的行為,與在電影裡相差不多,但是在史匹柏的電影裡,不給觀眾任何機會對哈蒙留下負評:曾演出《34街的奇蹟》、面容慈祥又溫暖的李察艾登堡,飾演賺錢至上的哈蒙。他看來不像急著賺小孩財,反倒像個夏季聖誕老公公一般,關心他的試營運遊客們,還不時露出悔不當初的自省表情,令觀眾同情與感到不捨、同時大罵盜賣基因的壞員工尼德利,是他的奸計才讓侏羅紀公園大亂——史匹柏這種「隱惡揚善」的刻意手法,反倒令哈蒙,更接近了外界熟悉的華特迪士尼光明形象。

李察艾登堡已在 2014 年去世

小說家與導演的共識,透過小說與電影的一貶一褒,巧妙地讓哈蒙的功過變得模糊,觀眾也許得等到散場後好幾天,才會回想起哈蒙身上的不對勁。這位一手造成恐龍危機的慈善家、企業主與億萬富翁,不但成功逃出侏羅紀公園,而且還安享天年。儘管他最終沒有完成發大財的夢想,但他也沒有因此而被關入大牢不得超生,而且也沒有人怨恨或批判他……有人說《侏羅紀公園》是影史最偉大的電影,這句話見仁見智,但是約翰哈蒙卻可能確實是商業主流電影史上最隱晦的壞蛋——讓人想起那本關於華特迪士尼的傳記書:《華特迪士尼:好萊塢的黑暗王子》。

※歡迎加入Y!電影戲劇粉絲團,接收更多影劇消息!

※Yahoo奇摩電影戲劇「全新追劇資訊平台」新登場,手機用戶請點「戲劇影集」或「線上電影」。

Yahoo奇摩電影戲劇 最夯美劇一起追
Yahoo奇摩電影戲劇 最夯美劇一起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