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海湧》絞刑台恐怖意象曝光!黃冠智淪戰爭犧牲者:一個巴掌遭判10年

臺灣首部二戰懸疑《聽海湧》將於8月17日在公視首播,昨(27)日晚間在台北電影節舉行亞洲首映後,獲得觀眾熱烈迴響,28日立刻登上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即時榜第二名。該劇趁熱推出前導預告和前導海報,影像中大象眼睛的凝視震懾人心,最後有一人以模糊的英文口音說出:「這個臺灣人,他殺了所有人!」影射著劇中由黃冠智、吳翰林和朱宥丞飾演的臺籍戰俘監視員,三兄弟都將成為嫌疑人,而由周厚安飾演的澳洲軍官希望能將兇手繩之以法,但戰俘營壕溝屠殺案的真相究竟為何,殺人真兇又是誰?希望觀眾屆時能跟隨劇情一探究竟!

《聽海湧》黃冠智(右)在劇中為管理戰俘賞對方巴掌,為此在戰後必須接受審判。(圖/公視)
《聽海湧》黃冠智(右)在劇中為管理戰俘賞對方巴掌,為此在戰後必須接受審判。(圖/公視)

《聽海湧》前導預告中曝光戰俘營中無論是戰俘或監視員皆受到無情對待,一群青年和枯瘦的大象頂著南洋灼熱的豔陽,在日軍鞭斥下勞動著,吳翰林為了飾演戰俘監視員,開拍前特別去助曬,「拍攝過程中也繼續多曬太陽,希望讓自己看起來更黝黑。」另外,該角色必須在缺乏糧食的狀況下和戰俘們一起從事勞力工作,也不能看起來太魁梧壯碩,因此他接下角色後開始進行體能訓練,在劇組也會和黃冠智、施名帥以及日本演員伊吹、松野高志一起去健身,「想練的更精瘦一些。」

《聽海湧》前導海報-絞刑台款。(圖/公視)
《聽海湧》前導海報-絞刑台款。(圖/公視)

三款前導海報則展現《聽海湧》想傳達的三種意念,一款是象徵承諾與羈絆的海蝕洞,另一款是讓人感到恐懼的絞刑台,設計師林旻錡說:「手槍是壓迫,絞刑台是審判,象徵站在絞刑台上的士兵身處進退兩難的處境。」黃冠智在劇中飾演的戰俘監視員,因對戰俘有不當對待並且有殺害戰俘之嫌,被迫站上國際法庭受審,他表示角色們其實堅信自己的行為沒有錯,「打戰俘是為了維持紀律。」未料戰後立場交換,戰俘監視員在澳洲軍官前成了戰俘,黃冠智感慨:「受到的待遇真的有比較好嗎?一個巴掌被判10年甚至絞首刑。或許沒有誰對誰錯,所有人都是戰爭底下的犧牲者。」

《聽海湧》吳翰林(左)監視戰俘從事勞動工作。(圖/公視)
《聽海湧》吳翰林(左)監視戰俘從事勞動工作。(圖/公視)

《聽海湧》描繪昭和17年(1942), 日本從殖民地臺灣大量徵召臺籍青年前往北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這些臺籍戰俘監視員們,捲入了一場冷血屠殺,被盟軍檢察官指控犯下「虐待戰俘」的罪行。有些人因此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臺灣,有些人回來了,卻不再開口提起島上發生的事。《聽海湧》全劇共五集,自8月17日起,每週六晚上9點在公視頻道、Hami Video電視館播出,晚上10點公視+、MOD與Hami Video影劇館上架。

Yahoo奇摩新聞娛樂記者 簡子喬/報導

【啟動LINE推播】👉 接收每日重點新聞通知

觀看更多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