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像亞洲僕人」就是歧視,不是因為我太敏感!

作者:Annie Shih/換日線專欄

新冠疫情爆發後,在各大新聞報導,都能看到針對亞洲人或是亞裔人士的歧視事件。這些事件不單單只是口角紛爭,大多數都是見血的暴力行為。美國看似一個充滿多元文化的國家,其實「歧視」的問題一直沒有退去;或是,應該說,正因為美國如此多元,不見得每個人都願意包容與自己不同的族群。當我觀看這些新聞時,不禁心疼起這些跟自己看起來相似的人們,也為他們被欺負而感到憤恨不平。

對「歧視」的初步認知,從高中開始

身為一個高中就出國留學的人,大部分的同學總是會投以新鮮羨慕的眼光問我:「美國高中的生活一定很精采吧?」但我的回答往往跟他們預期的不太一樣。

一開始到美國的時候,我也是抱著新鮮感,總認為每個人都是友善的。美國人總是會來跟你搭話、聊天,給予友善的微笑。那時候我覺得美國真是一個充滿「美好」的地方。

不過,我就讀的高中並非大家所嚮往的大城市,而是一個小鎮。在這個小鎮裡亞洲人屈指可數,所以每當我走在路上,大部分的白人都會以異樣的眼光看我。那時候的我,寄住在一個白人家庭裡。現在回想起來,就有ㄧ件值得分享的「歧視」事件:

因為家裡的人很多,所以我總是一個星期固定洗一次衣服,而每個星期天都是我的洗衣日。有一個禮拜下午,我依照平常的習慣拿著自己的衣服去洗衣房洗衣服。其中寄宿家庭的兩位姐妹看到我,便跟我說:「你看起來好像一個亞洲僕人 (Asian slave)。」

除了被他們的原話嚇到之餘,我完全無法反應。當時的我是覺得自己被「嗆」了,但我沒有意識到其實更深一層的解讀是「我被歧視了。」我到現在仍然不認為兩位姐妹是有意識地想要攻擊我,反而是一種幼稚的言論。

後來的某一天,我在學校裡聽到了一個有趣的討論,正是兩姐妹的姊姊所發表的。「我覺得大部分的人覺得自己被歧視是因為他們太敏感了。」當時,對於她這番說法,我有股說不上來的憤怒。我試著說服我自己,或許真的是我太敏感了吧。如果一個不敏感的人聽到類似歧視的言語,或許不會第一時間、甚至永遠不會覺得自己是被歧視的。以這樣的思維,那或許「歧視」是非常主觀的一件事情嗎?如果歧視是主觀的,那麼抗議遊行的人難道都是一群敏感又玻璃心的人類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因此,從高中畢業後,我找了一間相對「多元」(diverse)的大學就讀,並且天真的認為在多元的校園裡,就不會有歧視的事件發生。

歧視言論大部分來自於對亞洲的無知

在大學校園中可以看到一個十分有趣的景象,那就是不管一個課堂有多大,亞洲人都會陳群結隊的坐在一起。當然不只有亞洲學生,任何種族的學生都會選擇跟自己看起來相似的人坐在一起或是交朋友。

我不認為這有無對錯,畢竟這個現象牽扯到許多方面。例如如果一個台灣人只跟美國人交朋友,那麼當他畢業回台灣之後,可能就得重新交友等等。這種淺意識的想法總會牽引著我擇友的標準──於是我跟大部分人一樣,選擇與台灣人交友。

在上大學之前,我對於學習日語有一定的憧憬,也認為自己不管如何都要試試學習這個新語言。於是我去找了我主修的顧問,詢問她對於我多拿一堂日語課適不適合(以及能不能如期畢業)。

她的一句話,又讓我回到了高中時期洗衣服的那個星期天。「我不懂你為什麼要拿日文學分,是不是因為它跟中文很相似?」顧問說。

我無法評斷她說這句的心態,但是我感到不舒服。因為對於我來說,想學習日文跟我會不會中文沒有任何關係。而且即便日文與中文是有像似之處,但它們並非同一個語言也各有各的難處。我主觀的認為顧問的這句話是在說是不是因為日文跟中文很像,所以我可以「賺 GPA」。簡單來說,就是我為了提高整體分數而拿了一堂對我來說很簡單的課。

我不想因為這句話為顧問冠上「歧視」的標籤,因為我認為大部分的「歧視」言論都來自於他們對亞洲文化的無知。無知之於,他們也不認為學習我們的文化是必須的。

面對歧視,只有我們能為自己發聲

現在,是我來到美國的第 7 年。雖然發生在我周圍的「歧視」事件都是簡短的幾句話,但在很多地方還是持續著許多針對亞洲人慘烈的攻擊事件。在疫情爆發後,無論國籍、人種,只要被那些攻擊者定義為「亞洲人」都會被捲入。這現象我認為依然是「無知」的產物。

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能夠立刻改變現況,讓歧視不再。但借鏡非裔遭到歧視的歷史,減緩歧視仍然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成立於 2013 年的非裔人士護權運動 Black Lives Matter,早已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口號。反之,對於亞裔人士的護權運動聲浪相對小了很多。我不知道背後的原因,但對這樣的現象感到難過。

誰來為我們發聲呢?其實沒有人可以,只有我們可以為自己發聲。

我曾經在疫情剛爆發的時候。訪問了一位在校抗議的中國同學。雖說是抗議,但其實就只有他一個人舉著牌子、站在圖書館前面。2 月仍是賓州的冬天,我記得那天下著雪。站在外面 3、4 個小時的他,整張臉泛紅。他的牌子上寫著:「種族歧視是最危險的病毒」 (Racism is the most dangerous virus.)。

後來我找到機會訪問他,便問他為什麼他有勇氣自己一個人去抗議,怎麼不呼朋引伴?「我知道大部分的亞洲人都比較害羞,他們都不太願意。但我不那麼在意別人的眼光,而且如果不做,那麼就永遠不會有人知道了。」他說。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留美台灣學生寫在亞裔仇恨犯罪暴增之後:「你、好像亞洲僕人」就是歧視,不是因為我太敏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為什麼美國人常覺得亞洲人無趣、害羞或者無禮?
我在瑞士不曾被種族歧視:當你覺得被「歧視」時,事情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

作者簡介:

Annie Shih,17 歲就踏上了美國求學之路,目前在賓州就讀大學四年級。從小就對於講故事、寫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大學選擇了新聞系就讀。不只是對於外面的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於內在的成長也很重視,因此也選擇了心理學。看似不相干的兩個科系,說出口卻相當流暢。

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