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不是絕症!」 簡易手指操幫你及早發現帕金森

及早發現帕金森!簡單的手指操 在家就可自我檢測!
及早發現帕金森!簡單的手指操 在家就可自我檢測!

帕金森氏病是僅次於失智症,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近年來包括金曲歌后詹雅雯、女星方岑、抗議天王柯賜海等名人,都飽受帕金森氏病所苦。對於許多民眾而言,也視之為一種絕症,究竟帕金森氏病有沒有辦法治療及預防?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柔賢近日接受Yahoo TV《彭博士觀風向》節目專訪,一一為大家來解析。

手抖不停就是帕金森氏症嗎?

帕金森氏症候群最典型症狀包括動作緩慢、僵硬、顫抖、步態不良等,但並不是發生這些症狀就代表患上帕金森氏病,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去做病症區別。而大眾認知中最常與帕金森氏病連結的手抖症狀,陳柔賢指出,「帕金森氏的抖常常是靜止型的顫抖」,也就是說當患者動作靜止、肢體並沒有特別用力時,卻突然發生手抖,而在肢體活動時反而不會抖。若懷疑自己可能出現帕金森的手抖症狀,陳柔賢建議,可以將雙手輕放在膝蓋上不動,身體放鬆,如果發現經過30秒、1分鐘,手開始出現顫抖症狀,再試著將手舉起來,若顫抖症狀就此停止,那很可能就是靜止型顫抖,建議應盡快就醫檢查。

另外,除了前述的動作性症狀外,帕金森也包含了四大非動作症狀,包括睡眠障礙、便祕、憂鬱症及嗅覺異常。但患有這些非動作症狀也不表示罹患帕金森,而是這些非動作症狀可能伴隨或先於動作性症狀發生。

簡易手指操測測有沒有帕金森

如果民眾擔心自己是不是也可能出現神經退化疾病,陳柔賢也提供了一個簡易的「手指操」,讓民眾可以先自我簡單檢測是否可能有帕金森的先兆症狀。首先,將手掌放鬆張開,接著讓大拇指與食指不斷重複做出捏合的動作,並且盡可能做得越快越好,如果過程中發現,捏合動作會出現不自然、非自願性的變慢、甚至暫停,且振幅範圍愈來愈小,最好就要盡快就醫諮詢。

帕金森不是絕症,按時吃藥很重要

面對重大病症,最讓病患擔憂的就是它對生命的威脅,以及日常生活的影響。對此,陳柔賢強調:「帕金森氏病不是一個絕症,它是可以用藥控制很好的疾病。」然而,控制並不代表會將疾病完全根治或暫停其惡化進程,「我必須誠實地說,其實病一定會慢慢地進行,但我們希望在疾病進展的過程當中,你生活的量能是控制得住的」維持生活是治療的最重要目標底線「只要你維持住你的症狀,你可以好好的過日子」

也因此,遵照醫師指示按時吃藥對於帕金森病人尤其重要。陳柔賢指出,治療過程中的大忌,就是患者任意的停藥或單日過量服用,造成血中藥物濃度的大幅波動。想要穩定控制症狀,「維持你血中的藥物濃度穩定」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重金屬、殺蟲劑可能導致帕金森?帕金森可以預防嗎?

陳柔賢直言,帕金森氏病的病因非常多重,現代醫學也尚未找出明確答案,而環境中的毒素只是單一因素,因此民眾也無須過度擔心而拒用所有的清潔劑、殺蟲劑等。論及帕金森的預防,陳柔賢表示,當然有很多檢查可以去篩查危險因子,但在醫學上並不建議這樣做,相對的在日常生活中累積自身身體的資本,盡可能增加正常的健康生活狀態,其實就是減少危險因子釀病風險的關鍵。

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有什麼不同呢?

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同樣都是神經退化疾病,陳柔賢直白解釋:「阿茲海默是先變笨再變慢,帕金森氏是先變慢再變笨的」起始症狀是診斷上判別兩者疾病的重要根據。兩者在病程中後期看似會有些症狀重疊,但其實在病症形成與症狀表現上還是有所不同的,以智力症狀為例,阿茲海默所表現出的智力症狀大多是記憶力差、語言功能不好;而帕金森失智多是幻覺、情緒障礙、行為異常。

帕金森中後期不會走路?陳柔賢:若出現凍腳可以這樣復健!

帕金森病程到了中後期常有凍腳症狀,陳柔賢醫師指出,凍腳就是凍結步態,好像腳固定在地上,病人常常有起步困難、轉彎困難,例如經過狹窄的空間不會走,或是走到快到目的地前兩公尺停下,會有這個現象發生是因為退化導致腦袋不會走路,忘記習慣的走路方式。有時候病人不會走路,但會走樓梯,因為樓梯有線,若剛出現凍結步態,就要開始訓練,找復健科學走路,在家中地板貼紅線,改用眼睛走路,或是帶節拍器,聽聲音才踏腳步。出門因為有車子環境等不同,建議家屬陪伴,帶著雷射筆踩虹點練習走路。

該怎麼面對帕金森?

帕金森氏病與多巴胺分泌減少有關,因此對帕金森患者而言,運動對於減緩疾病病程尤其重要,除了日常中可以多跨大步走,練習太極拳、舞蹈、腳踏車也對於延緩惡化有很大的助益。而在飲食上,陳醫師則認為在沒有其他慢性病的飲食考量下,帕金森氏病其實沒有太多飲食顧忌,「吃得健康、吃得高興」最重要!在面對疾病的心態上,陳柔賢也一再強調,像是糖尿病就要透過藥物長期控制血糖,與多數慢性病一樣,「配合醫師的指示跟服用藥物,你的疾病一定可以走得很長很遠,而且日常生活的質量也不會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