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活久一點,治療更多人」杜元坤兩場大病後,遺囑重新盤點人生順序⋯

感恩音樂會開場前,播放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從一人義診到如今帶動義大百人團隊進駐澎湖的感謝影片,十年一刻,如今他消瘦不少,奉獻與投入卻更豐厚。(攝影・駱裕隆)。
感恩音樂會開場前,播放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從一人義診到如今帶動義大百人團隊進駐澎湖的感謝影片,十年一刻,如今他消瘦不少,奉獻與投入卻更豐厚。(攝影・駱裕隆)。

文●游羽棠

週日上午八點,澎湖三軍總醫院的骨科候診區坐滿了人,他們都在盼著骨科與神經外科權威、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每月一次的看診日。

然而,幾位病患進入診間後,第一是先關心杜元坤身體有沒有好點?抓著手臂問他怎麼還這麼瘦?醫病關係彷彿倒了過來。

面對鄉親的熱情,他笑說,「我很喜歡這種感覺,不只是我take care(照顧)他們,他們也對我好。」

如此珍惜是因為,對自己好,是杜元坤遲至六十歲才領悟的一門功課。

出身台南富裕家庭,因被父親嚴格要求,他不僅得靠自己,還要有能力照看家人。以狀元之姿考取骨科與外科執照後,他練就杜氏刀法,幫助癱瘓病患重新站起來、如常活動。

同時,他也持續把月收入的一半捐作公益,行醫三十年,累計新台幣逾億元。這源於,他認為看別人快樂,比自己享受更幸福,「我很享受付出,當醫師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工作。」這也促使他在醫療、偏鄉服務、行善等,越投入越多。

「我一輩子很相信一件事,就是天道酬勤。」杜元坤自承。

他為兼顧看診、手術、做研究,一天只睡四小時,甚至兩度在診間經歷危急時刻。長期回饋社會的付出,讓他於二○一九年獲頒有醫界奧斯卡之稱的「醫療奉獻獎」,被譽為離島狂醫。

被病患提告,心血管、胃也險崩潰
「我想活久一點,治療更多人」

當他正登上人生顛峰,震撼教育卻接踵而來。

當時,一名病患不滿意術後恢復狀況告上法院。杜元坤嘆了一口氣說,那名病患因頭緊,要求杜元坤為其開立殘障證明,以利日後請領補助,他認定不符標準,不願配合,對方為此挾怨報復。

「我那時好失望,」杜元坤說。即使檢察官陸續作出不起訴處分,但這重挫他的熱情,開始質疑自己付出的意義。

認識他超過三十年的老友、前橄欖球國手黃漢英還記得,陸續幾起類似事件,一度讓杜元坤動念退休,「一直問我,為什麼人性會這樣?」

同時期,杜元坤的身體也出了狀況。先是歷經冠狀動脈堵塞九○%,支冠狀動脈塞住五○%,開緊急心導管手術;然後腸胃又劇痛出血。長期飲食不正常的他,一直有胃潰瘍問題,他拖了十多年沒處理,直到痛到無法看診,這才讓他終於認真面對。

「我擔心是像賈伯斯得了胰臟癌,會走得很快,趕快寫遺囑。」杜元坤懷疑生命已走到盡頭。

雖然檢查後他並非癌症,但讓他認知到生命有限,開始梳理人生的優先順序。

「我想活久一點,我還想治療更多人,」杜元坤說。直到兩次大病,他才意識到,得把自己照顧好,才能實踐關懷。

過去看診時為求效率,他只喝提神飲料與咖啡,但捱著餓到晚上十點後,有時一口氣能吃掉兩個炸雞全家桶。如今他為治癒胃疾,也改變飲食習慣,體重大幅下降。

他以前打橄欖球是為了享受衝撞的舒壓,但現在他每週慢跑、騎自行車,訓練心肺功能,想活得更好。

離島病患從醫病關係變家人
他擔心「我死掉,他們就斷炊嗎?」

在最低潮時刻,他依約每月到澎湖看診。消瘦超過二十公斤的杜元坤,讓病患走進問診室,先關心他,而不是自己。

「對我來說,我是每個月『回』澎湖,這裡就是我另一個家,他們都是家人,」杜元坤談起居民流露感性。

因著長期付出而生的珍貴情誼,讓他更確定,行善不能只靠熱情,必須串起資源,長期運作。

「以前我開很多刀、賺很多錢,幫助很多人,可是我死掉後呢?他們就斷炊嗎?」杜元坤因而反思,他該轉向「有組織化的行善」,找更多人參與。

從一人志業到動員義大醫院
納入二、三級離島,啟動雙向回饋

杜元坤開始擴大離島醫療計畫的服務範圍,把義診從一人志業,轉化成全體總動員。如今,連同二、三級離島都納入義大團隊固定服務範圍,長期派駐營養師、復健師,也有醫師定期前往看診。

後來,許多醫師主動報名。主責離島醫療提升計畫的義大醫院執行副院長林俊農說,曾有年輕醫師看診後在小吃店用晚餐,在地居民路過看到身穿義大制服,主動為他付帳,「完全不認識,只是想感謝我們的付出,」溫暖互動讓許多醫師感受到醫者初心,得到金錢以外的報酬,「更有動機投入。」

連病患也加入義演
不只治癒身體,還示範付出更有意義

除了這群子弟兵,杜元坤也啟動病患的雙向回饋。去年十二月初,他發起鋼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負責演奏大提琴的李祐臣,曾是杜元坤的病患,開刀前的他不良於行,甚至被宣判終生失禁,「院長把我的生命故事重新改寫了」。

「一個人不可能改變全世界,可是當你改變一個人,就是改變一個世界,」李祐臣說。

杜元坤曾選擇一條孤獨的英雄路,但上天給他功課,逼他面對現實。這份考驗沒有讓他卻步,他組建團隊,邀更多人一起滾動幸福循環,把希望放大⋯。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台灣人鬱卒創新高,你需要前進的力量!看歐普拉、哈佛名師傳授「練習變幸福」的方法
母親好心買下親戚所有菜,讓稻盛和夫學到一個終身受用的經營道理
從管500人高層,被調到2人小單位!他嘆:心力給了公司、忘了自己的職涯
「沒有人臨終時,會抱怨這輩子工作時間太少」退休老總給職場工作者的6個肺腑之言
退休後怎麼不無聊?別需要時才發現,自己只有同事沒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