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李長潔】「春晚學」:中國春節聯歡晚會裡的秘密

2018戊戌狗年春節聯歡晚會在一系列的演出消息曝光中揭開序幕,豪華的演出陣容,讓人們期待著吃年夜飯配電視的除夕時光。但你知道中國人的「春晚」裡到底有什麼奧秘嗎?就讓我們從一些資料與數據的觀察開始。在1956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放了第一次的《春節大聯歡》(圖一),這是部集合國家楷模的影像作品,片中眾人歡慶春節,表演娛樂,為民助興,形塑了一場「為人民服務」的群像。

自1983年起,春節聯歡晚會由北京中央電視台現場直播,象徵大眾傳播技術在中國開始產生影響力,並且正式踏入「春晚」作為中國媒體觀察重要指標的時代。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為「春晚學」。

圖一 1956年的《春節大聯歡》(擷取自Youtube)
圖一 1956年的《春節大聯歡》(擷取自Youtube)

所謂「春晚學」,即分析「春晚」所集合的研究群體,其包含了各種學門的參與論述建構。透過「中國知網」數據資料庫搜尋關鍵字「春節聯歡晚會」,可見到自1964年到2017年間,共計有2714筆相關討論文章。依照研究主題可分成10大範疇,包含新聞與傳媒、戲劇電影與電視藝術、人物傳記、音樂舞蹈、電信技術、貿易經濟、工業經濟、文化、中國文學、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其中以新聞與傳媒之論題占651篇(圖二),細探此諸論題則呈現「表演藝術」、「媒介技術」、「傳播產業」、「媒介內容」、「傳播策略」、「政治經濟學」、「傳播與文化」等7大種研究領域,尤其可見「春晚」對中國傳播學門有著現象與理論發展的相互依賴性。此外,從其數量與關注程度趨勢圖來看,自1999年後研究論文的篇數大幅上升,並於2009年與2012年為截至目前為止的最高點(圖三)。這個升高的趨勢與兩點高峰之原因乃關乎,中國在文化創意產業的引入與對國家慶典的反思。

圖二 以「春節聯歡晚會」為主題的論文之研究範疇分類(數據來自中國知網)
圖二 以「春節聯歡晚會」為主題的論文之研究範疇分類(數據來自中國知網)
圖三 研究論文之關注與數量分析 (數據來自中國知網)
圖三 研究論文之關注與數量分析 (數據來自中國知網)

以2009年的研究為例,我們運用文字雲分析春晚研究的篇名得出下面圖三,其中以「電視」、「文化」、「媒介」、「建構」、「儀式」、「意義」為重要論題。其中又以李婧〈一臺晚會與民族想象共同體的構建—以2009年春節聯歡晚會為例〉與邵靜的〈媒介儀式:媒介事件的界定與儀式化表述—以我國的春節聯歡晚會為範本〉為關鍵的論述,他們將以往節目製作與春節文化的論述主軸,轉向媒介儀式與民族共同體的論述形構,指出了狂歡慶典、大眾媒體、消費者與國家之間主體建構力量。

圖四 2009年的春晚研究文字雲 (筆者自製)
圖四 2009年的春晚研究文字雲 (筆者自製)

而綜觀歷年下載量最多之論文,集中在2003-2012年之間,為以下10篇:〈基於P2P網路的大規模視頻直播系統〉、〈解讀二○○二年「春節聯歡晚會」〉、〈媒介儀式:媒介事件的界定與儀式化表述—以我國的春節聯歡晚會為範本〉、〈作為電視儀式的春節聯歡晚會〉、〈透析春節聯歡晚會中的「植入式廣告」〉、〈從服務人民到召喚大眾—透視春晚30年〉、〈主持人話輪轉換和話輪重疊現象分析〉、〈神聖時間的鏡像體驗—春節聯歡晚會的本土文化定位〉、〈著作權抑或鄰接權—綜藝晚會網路直播版權的法理探析〉、〈春節聯歡晚會的理性省思〉。此下載量分布反映出新世代對媒體力量的批判思考,以及新媒體浪潮的洶湧而來。

圖五 最受關注文獻 (筆者自製)
圖五 最受關注文獻 (筆者自製)

最後,我們從春晚節目的演出內容規劃也可以看出些有趣的端倪。筆者蒐集1983年到2018年的演出資料,以「演出類型」(圖五)、「表演者」(圖六)分別進行文字雲分析。發現「演出類型」部分已歌曲、小品、歌舞、相聲為最大宗。運用振奮人心的澎湃歌曲以激發愛國情懷,同時也透過各地方民俗歌曲的演唱,連結中國地方人民的文化認同;而小品則指陳短劇表演,通常是喜劇,以幽默的方式隱含對社會現象的針貶,也是觀眾熱愛的類型。

圖六 歷年春晚演出類型的文字雲分析
圖六 歷年春晚演出類型的文字雲分析

在「表演者」部分,呼應著振奮人心的民族歌詠,受邀的「歌舞團」、「舞團」時常是呈現地方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若以演出者人名為分析對象(圖七),則可發現馮鞏、宋祖英、姜昆、黃宏等藝人出現的頻率最高,他們除了擁有優異的表演能力外,也時常是與「中央」政治關係良好人士,也隱含著國家符號的具體操作。端看周杰倫於2009年、2011年多次與宋祖英同台高歌,便可嗅到濃厚的政治意涵,當然,也對應出兩岸在娛樂產業上的傾斜。

圖七 歷年春晚演出者的文字雲分析
圖七 歷年春晚演出者的文字雲分析
圖八 表演者人名的文字雲分析
圖八 表演者人名的文字雲分析

本文簡單地透過數據資料來理解「春晚」對於現代中國的重要性,及其反映在社會型態上的變遷。當春晚遇見生活在網路世界中的新時代與新世代,註定是要面臨嚴峻的挑戰。收視率漸漸比拚不過以商業表演為主的湖南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當紅明星的勁歌熱舞終究比庶民百工的慶祝聯歡來得吸睛,有時候反倒是海外華人有著更高的收視忠誠,因為那正可填補離散鄉愁,再現民族認同。最後,正如郭鎮之在〈從服務人民到招喚大眾—透視春晚30年〉一文中所言,春節聯歡晚會的固執與轉變,實為中國社會從「人民」到「大眾」的轉型,其意味著傳播媒介從黨組織的宣傳工具轉向公共傳播的事實,也清楚地指涉了中國當代社會已有著更加多元分歧的「大眾」,通俗的流行文化比起愛國歌曲更加澎湃地衝擊著坐在多螢屏幕前的中國新世代。

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