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國」裡的程式女孩:矽谷的性別鴻溝有多嚴重,又該如何翻轉?

作者:Lucy Chang/矽谷資深女工程師

矽谷的重鎮聖荷西市(San Jose),有一個別名叫做「男荷西」(Man Jose)。這個綽號不是沒有原因的——其實不只「男荷西」,大概整個矽谷都可以叫「男人谷」。

中午在我所工作的地方,矽谷山景城(Mountain View)市中心逛一圈下來,路上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男生。他們佩掛著公司識別證,穿著 Polo 衫和牛仔褲,十足「矽谷工程師標配」打扮。有時候,我會略略的感到不自在,想說全世界的女生都去哪了?我怎麼好像誤闖了男人國。

同樣的情況,在我任職的科技公司裡面,自然也是一樣——在我工作近十年的經驗裡,前幾年在女生廁所是遇不到同事的。一直到這幾年,我才終於有兩、三次在公司女廁所排隊的經驗。我很興奮地向我的女同事分享,她們都嘖嘖稱奇。

正當我為公司的多元化徵才感到高興的時候,一眨眼才發現,關於上一次「女廁排隊」,其實已經是大約半年前的事了。

花了一億美元,女性就職率只提升 4.8 個百分點

這個早被矽谷人普遍認知的「業界常態」,一直到 2014 年起,許多科技龍頭相繼公布「員工多元化報告」(diversity report)後,才慢慢地浮出水面,被大眾們看見。

根據谷歌(Google)的員工多元化報告,女性科技員工( Tech 類別職務)在 2014 年只佔了 16.6% ,到 2018 年增加到了 21.4% 。但於此同時,Google 共已經砸了超過一億美金在「多元化發展」上,才讓這比例提升了 4.8 個百分點。

蘋果(Apple.Inc)的女性科技員工,從 2014 到 2018 年也提升了 4 個百分點,但女性比例也仍只有 23% 而已。

這還是在業界中大力推廣多元化,並主動公布員工多元化報告的科技龍頭——很多矽谷小公司的女性科技員工數,至今仍然是零。

更不用說,女性在矽谷各大小科技公司中爭取升遷時的「玻璃天花板」、與職場上面臨的種種潛在歧視困境了。

是什麼原因,讓女生對理科的興趣「瞬間下滑」?

到底為什麼,矽谷、或者說美國的科技業,有著這麼巨大的性別鴻溝呢?

CNN 的報導顯示,美國女性在 11 歲的時候,跟男生對理科的興趣是一樣的;但是到了 15 歲的時候,女生的興趣卻「急劇下滑」。其中一種推測,是女生在高中的時候接觸到了「性別角色」,讓他們覺得理科是男生的天下;另一種可能,是女生在理科領域並沒有什麼榜樣標竿,可以讓她們學習效仿。自然而然,女生就覺得「理科跟我的未來無關」。

至於我自己的經驗:在台灣唸到高中,從國中時學校開始「男女分班」,我的成績名列前茅、文理成績都不錯;到了高中唸的是「純女校」,當時也有許多同學選擇理工科。我的父母亦從來不會對我說:「女生就應該要怎樣、就應該要唸哪一科哪一組⋯⋯」所以在我的心裡,也從來就沒有「理科是男生的天下」這種觀念。當時在我心裏,女生想要做什麼都是可以的,沒有所謂的「性別角色」存在。

但一直到赴美上大學後,選擇了理工科,才發現原來女生的人數簡直少得可憐!一堂課 4、50 人裡面,算女生人數,常常 5 根手指頭都用不完。

當時,我確實一瞬間湧現了「退課」、「放棄」的念頭——並不是因為我無法勝任課程,而是因為我感覺自己不屬於那裡:身為女生已是班上的少數,亞洲女生更是少數中的少數。我感到很孤獨,上課都坐在角落。但是那時剛來美國,初來乍到英文不流利,自知若改選文科更是吃虧,只好硬著頭皮念完。

所以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些女生會在高中的時候放棄理科,因為那種強烈的「不歸屬感」十分難以忍受,簡直完全違反人類群體動物的本能。

如何解決「性別鴻溝」的問題?嘗試從往下扎根做起

那麼,到底該如何解決矽谷這個巨大的性別鴻溝呢?目前業界多管齊下——除了各企業加強對員工多元化的宣導,避免女生在面試的時候,因為「無意識偏見」(unconscious bias)被刷掉之外,也有很多自發性社團在矽谷成立,協助女性在科技界立足。

其中有一個比較著名的例子,名叫「程式女孩」(Girls Who Code)。這個社團跟業界密切合作,舉辦了諸多如「女生程式夏令營」、「放學後的程式俱樂部」等等活動,讓對科技業有興趣的女生們,從小時候就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並且實際接觸編寫程式代碼的實務工作。


Girls who code 的校園活動簡介影片

我們公司,也響應了「女生程式夏令營」這個活動。共有 20 名高中女生被錄取,在公司進行為期 7 個禮拜的程式夏令營活動——參加者完全免付費,公司並且在期中提供電腦讓學生自由使用,還配有一位老師、兩位助教。

課程方面,則涵蓋了機械、虛擬實境(VR)、擴增現實(AR)、程式語言 Python 、 網頁製作、戶外活動和數個演講活動等等。

身為公司中並不算多的女性資深工程師,我當然自告奮勇地挪出時間、加入這個專案,擔任這個夏令營活動中的輔導員工作。

妳我的能力與「性別」無關,與「興趣」和「環境」有關

課程結束之後,我輔導的高中女生茱蒂寫了一個 python 程式,並且使用 HTML 、 CSS 和javascript ,自行製作出一個製作精美的網頁。

至於我這個「輔導員」的任務,其實就是每個星期一跟她吃飯,提供她一些我工作上的心得與經驗。同時也隨時讓她問各式各樣的問題,還有帶她跟著我觀摩上班一次。

茱蒂家裏是做餐館的,她從小幫忙。相較同齡女孩特別早熟的個性,也展現在她跟組員的互動中,可以看出她具有很高的 EQ 和領導能力。記得第一次吃飯的時候,她就問我:「妳的薪水多少?」我告訴她我第一份和第二份工作的薪水,並且告訴她可以去哪些網頁,查看工程師的薪資行情。

其實我滿高興她問的——在進入職場之前,先知道這個行業的待遇怎樣、工作環境如何,都是很重要的。何況她不問我,要問誰?她的生活圈裡,完全沒有任何工程師。

後來,我參加了這個夏令營的「畢業典禮」,真的可以看到女孩們的蛻變——這些女生都沒有程式背景,但大部分的她們在上完課之後,都很快樂。茱蒂說她以後要讀商學院和資工系雙主修——在此之前,她完全沒有考慮過資工系。

矽谷的性別鴻溝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勢必要經過數年的努力與推廣,才有辦法消弭大家心中既定的性別印象。

但在資訊科技的時代,更自動化的電腦服務和人工智能,將取代越來越多的工作機會:像是咖啡機器人、AI 記者、無人商店、自動化平板點餐⋯⋯等等例子不勝枚舉,它們都已經是「現在進行式」,而不是「未來式」。如果女生不能在科技領域發光發熱,將會在這個時代中,處於極大的相對劣勢。

因此,光被動等待「社會刻板印象」的改變,可能還不夠——我真心希望有更多女生,可以主動踴躍地多多認識、加入科技領域,讓我們一起趕搭時代的潮流,從「適應未來」的角色,轉為加入「創造未來、改變未來」的行列。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男人國」裡的程式女孩——矽谷的性別鴻溝有多嚴重,又該如何翻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聯閱讀】
一路讓人刮目相看的臺北女生,在倫敦成為「谷歌人」——専訪 Google UK 廣告客製化工程師 Kat Lai
不要畏懼收到感謝函──留學英國,歷史系畢業拿到軟體工程師offer的寫實錄

作者簡介:

北一女、南加大工業工程系、賓州大學資工碩士畢業。

從小夢想當作家的文藝女青年,一晃眼卻變成在全球菁英群聚的矽谷、打滾了數年的資深女工程師。熱愛美食和旅遊。現在的夢想是環遊世界,踏遍五大洲。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