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專欄】是盲砲還是太著急?破解對「部長」張育成的錯誤迷思

張育成。(Yahoo奇摩運動資料照)
張育成。(Yahoo奇摩運動資料照)

文/劍花Charlie

旅美球員「國防部長」張育成加入中職富邦悍將後,三振率與揮空率居高不下,結合他砲管巨大的印象,許多人給他冠上盲砲的標籤。但張育成真的是盲砲嗎?或著認為他太急著想打出成績,所以才會一直揮空。但這些論點其實有很大的問題!

張育成是盲砲?

首先,實際上三振率高與「盲」不見得有絕對關係,因為「盲」應該是指不會選球的打者,但如圖所示,張育成對於好球帶外的壞球其實不太出棒,這也解釋了為何他的保送率能高達24%。所以,要說張育成揮空率高沒錯,但絕對跟「盲」沒什麼關係!

故問題乃高達35%的揮空率,至於問題是在球種還是進壘點,以下分開來看。先以進壘點而論,有許多說法認為張的弱點在外角低,這樣的說法合理嗎?目前來說他整體低球的揮空率都很高,無論外角低還是內角低都是56%。但由於目前中職樣本很小,所以本文拿美職數據比較。張育成美職生涯與中職類似,他對低球的揮空率都偏高,對外角低是49%,對內角低則是50%,兩數據都不如美職平均值。是以,若想讓張育成揮空,投低球引誘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打擊不是只看揮空就行,整體來說張育成對內角低球的Run Value比較高,這是因為他生涯對內角低球還是打得比較有心得,因此用大樣本還看,以外角低來針對他比較合宜。

至於球種,目前在中職對於指叉變速球系(Off-Speed)的揮空率與變化球系(Breaking Ball)的滑球曲球相同,都在40%左右。此與美職不同,在美國是對滑球曲球比較苦手。但從美職的數據可以發現到,張育成對戰速球的揮空率其實高於平均,僅有14%;但面對到變化球系,他的揮空率是明顯高於大聯盟平均,高達11%。因此要說張育成對戰變化球較為不行沒錯,因為對戰變化球系的揮空率不只高於速球,而是高的程度還劣於平均。若無法證明此點,則無法說明什麼,畢竟任何球員對變化球的揮空率都理應比對直球高。總而言之,顯然變化球系的滑球曲球是張育成比較大的弱點,而這些球路在引誘打者時也會放在外角低,因此這可能是接下來各隊積極進攻的部分。以張育成對手的視角出發,或許可以考慮在淺球數就改以滑球曲球搶好球。

然而即便如此,他的揮空率也不該如此之高。實際上,目前張育成無論面對什麼球、什麼進壘點的揮空率都偏高。以進壘點而論,張育成面對低球的揮空率來到56%,高於前述提及的大聯盟生涯平均;又以球種來說更明顯,回到中職後他對戰直球的揮空率是24%,中職平均才14%。要知道張育成生涯在大聯盟對速球的揮空率也才14%。既然美職的速球比中職更有品質,光是平均速度就差了8公里,照理來說根本不應該出現打得到美國速球,卻揮不中中職直球的狀況。故應是他整體Contact狀況都不好。考慮到他尚未到衰退的年紀,理應不會在中職繳出比美職還差的揮空率,長期下來無論是整體還是各項的揮空率數據,都有望能下修。

張育成急於求成?

除此之外,有人認為張是急於表現揮大棒才會如此。但實際上張育成的出棒率才39%,與平均47%相距甚遠,就連在好球帶內的球,張育成的出棒率也就60%,也遜於平均7%,故與其說他太急,還不如說他等過頭!

投手過於閃躲?

或許會有人認為,是因為投手會閃張育成,害他沒有好球可以打,那自然不會出棒,或著說出棒了也沒有好結果。但實際上投手對戰張育成的Zone%與聯盟平均相仿;倒是台鋼雄鷹魔鷹(Steven Moya)才是真正被閃躲的,Zone%僅有38%。然而,魔鷹的出棒慾望非常強烈,強烈到有點不選球了,連壞球都會頻繁追打;反過來說,張育成真的非常有耐心,甚至耐心到有點異常了。

為何說有點異常?因為一旦將出棒的數據與大聯盟時期比較,會發現明明在美國的出棒率將近5成,第一球出棒率也是27%,顯示出回到中職後張的出棒慾望嚴重降低。固然有耐心的成果,便是選出傲視聯盟的24%保送率,但考慮到他強大的擊球品質,與其等待,球迷更希望他主動出擊!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張育成意識到近期Contact的手感不好,而選擇了保守的打擊策略。然而正如前所述,這樣的Contact低潮應該是暫時的,所以張育成還是可以在攻擊上更加積極!

總結來說,相較於對戰其他球種,張育成的確對應付外角低變化球系較為苦手,但再怎麼說揮空率也不應該達到35%的程度,考慮過往實績與年紀,應可期待他的擊球手感有所好轉,進而在攻擊上更加積極。連現在都能有OPS+133的水準,若能完全發揮長打火力,相信能幫助富邦的賽季越走越遠!

【Yahoo運動專欄】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