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湘龍觀點】共產黨「專政」,習近平「專強」

中共十九大召開,會議時習近平與胡錦濤交換意見(圖片來源:中央社)
中共十九大召開,會議時習近平與胡錦濤交換意見(圖片來源:中央社)

十九大之後的兩岸關係:短多長空

講講「十九大」。講講「十九大」裡的大陸、台灣和兩岸。我有點「非主流」的看法。

中共中央十九大開幕。全球矚目。

畢竟以黨領政、黨指揮槍,整個開幕式完全大國氣派,很好看。真的很好看。看熱鬧、看門道,都很「好看」。

雖然採訪還是有些限制,但在技術面上,光是新聞軟硬體的安排,就比台灣兩黨剛結束的全代會先進太多。媒體只要開個「微博公眾號」,中英文併陳,新聞影音、文字幾乎和現場同步。

當然有一些排場,有一些派頭,有一些樣板,有一些刻意的熱鬧。習近平以黨主席身分做政治報告,這是第一天的重點。然後,大家就會跳到最後一天等人事。人事翻牌,大概就知道北京未來的權力安排藍圖。

習近平的政治報告講了三個半小時。不得了。普通電影,你可以看兩場。連看兩場電影,一般人都受不了,何況聽人講話?那是一場秀。像紐約時報說的,「可圈可點」。全程不顯累,不結巴,幾乎不喝水,這有練過,不要隨便學。但更厲害不是他。更厲害的,是底下的代表們,還有全球媒體記者,這樣撐完3.5小時,那是體能上非常大的磨耗。能過關,算個紀錄。

總結第一天的十九大,一個印象是確定的:習近平確定是個強人。而且,他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個「強人」。

「強人」不是想強就強,想當就當。強人和獨夫的不同,不在於權力運作的方式。在權力運作上,強人與獨夫常被混為一談。但政治實務上,「強人」靠的是理念和威望。不管喜不喜這個體制,但強人在體制內擁有權力的合法性和正當性。「體制裡的權力運作」可以預測,可以解釋。

對台灣這種習於政黨政治、民主參與的政治文化來說,共產黨「專政」,這還是讓人受不了。但習近平「專強」就未必。其實,所有的政治體制都一樣,都期待出現「體制內的強人」。強到可以讓體制能量發揮到最大:消極目標要清廉;稍極目標要效能。

「強人」如果能夠滿足「清廉」和「效能」兩個指標的期待,「強人」的正當性就存在。習近平如果強,因為他有抓到這兩個重點。這不是宣傳工具所能掩飾。習近平強調「依法治國」、「從嚴治黨」,這兩個原則在體制內相當程度的突顯並且落實,這五年,在大陸實際活動的台商比較能感受。台商們講不出來的感覺是:清廉和效能的提升,讓急速改變中的大陸社會對政治現況的「可忍受性」提高。也讓政治改革的壓力紓緩許多。也讓大陸體制有較強的免疫力對抗台灣的民主攻勢。

聽清楚:是「可忍受」。不是「可接受」。

台灣不缺民主。但除了形式民主,其他什麼都缺。講到「清廉」和「效能」,更是台灣政治的死穴。台灣在兩岸政治的談論上,只能繼續對焦「共產黨專政」,卻越來越難批判「習近平專強」。所以,民主原則的談論泛濫,政治品質的競爭缺乏。台灣在兩岸的制度競賽上未必享有優勢。台灣 人很明顯的相反:對政治制度的「可接受度」很高,但對政治現況的「可忍受度」很低。非常低。

簡單講:一般人也許受不了「共產黨專政」,但可能很欣賞「習近平專強」。這個專強的強人在「十九大」確立了他「續強」的訊號和能力,對「專強」的可接受,讓「專政」變得可容忍。這是大陸這幾年越來越強勢的政治基礎。

沒有絕對透明的政治。但因為對「清廉」和「效能」的要求很尖,這些年,大陸政治的透明度也提高了。至少,在許多自揭瘡疤的「大案」上頭,老百姓從情感上參與了高端政治。在民心向背上,這對台灣是很大的壓力。

兩岸關係呢?其實,第一天,習近平的政治報告就給蔡英文捎來天大的好消息。這個好消息不是什麼剛柔併濟、軟硬兼施,兩岸在統一之前,永遠都會是這個「兩手」調子。重點是:沒有更壞。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習近平重提了鄧小平以來逐漸少談的「一國兩制」。這是好消息。習近平強調了「和平統一」的主軸,這是好消息。習近平重申「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這真是好消息。就算他也重申了「六個任何」,這還是好消息。因為,都是「重申」。

台灣人如果關注「十九大」之後的兩岸關係,至少要擺脫民進黨的「深綠思維」,以為一定要否定「九二共識」、要「各自表述」才是善意。不。不是這樣。習近平的政治報告不帶殺氣,這在這一年多的兩岸氣氛下,是很大的善意。

這些善意裡,柔比剛多,軟比硬多,如果要再「猜心」一點,這篇政治報告透露出來的味道是:習近平並沒有很在乎台灣。這個味道對民進黨、對蔡英文超有利。因為,除非台灣持續挑釁,兩岸的政治對抗不會更糟。但對台灣而言,超慘。多數台灣人面對統戰誘惑將越來越失去警覺性。

十九大之後的兩岸關係:短多,長空。

這種「不在乎」有可能是一種姿態。但更可能是一種需要。把兩岸關係擺進習近平3.5小時的講話裡,根本泡泡。那個泡泡依附的基礎是:國家改革。未來五年,習近平的重點是國家轉型。以確定的「專強」,做為調整「專政」的籌碼。習近平在努力廓清時勢,確認現在的中國到底是什麼狀況。為了摸索未來,他連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都上口,因為他擔心政府的作為,跟不上人民的期待。他對現階段社會矛盾的關注和理解更重要,他說,現階段中國最主要的社會矛盾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他對台灣問題很有自信。但他對「現階段的社會矛盾」就未必。處理「社會矛盾」「台灣問題」更急切。更重要的是:如果不能解決現階段的社會矛盾,很難推進兩岸統一的進程。

五年之後,習近平會不會交棒?這是十九大之後,大家都在玩的猜謎遊戲。我猜,他會。一定會。真正的問題是:這根棒子非常大、非常重,誰能夠接得下來?當個強人不容易,強人之後,更不容易。#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