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會致癌?有輻射?各種微波爐謠言一次破解
文字、圖表:林韋竹(【關注台灣社會信息圖表】負責人)
人活著就是要吃東西!對於繁忙的現代人而言,無論是從便利商店購買香噴噴的微波食品,或者是加熱昨晚沒吃完的剩菜剩飯,微波爐似乎是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家電之一。
而圍繞著微波爐的謠言也如同月經文一樣,每隔一段時間總是死灰復燃,一次又一次的出現在各大農場網站及LINE的群組當中,甚至你偶而會在臉書上看到,有人揚言要用微波爐加熱罐裝可樂(真實事件),此時連一些平時跟你不熟的朋友都會跳出來阻止你,或許是一種聯繫感情的好方法喔。(誤)
為了幫助讀者正確的使用微波爐,同時阻止親朋好友錯誤的使用微波爐,我們採集了權威機構的數據,製作本期資訊圖表,替大家解答一些常見的微波爐謠言。
一、微波爐的加熱原理
首先必須先明白微波爐的加熱原理。
透過磁控管打出微波(頻率2.45 GHz,波長122 mm),在爐內形成一個旋轉的電場,讓帶正電與負電的極性分子(例如水分子)以每秒24.5億次的頻率隨著電場轉動,讓分子與分子摩擦生熱。一旦微波停止,電場消失,水分子也就安靜下來,剩下摩擦產生的熱能。
二、所以,微波爐的輻射致癌嗎?
答:不會。微波輻射與會致癌的輻射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微波爐產生的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是電磁波的一種,介於無線電波與紅外線之間,所處的頻率跟常用的Wi-Fi一模一樣,都是2.45GHz。
微波對分子的影響主要是震動摩擦產生熱效應,微波的頻率不足以破壞分子鏈,也不會破壞原子結構(所以才被歸類到微波),在極端情況下(封閉金屬小空間內釋放大功率微波)的主要傷害是燙傷。
至於大家最害怕,最容易被偷換概念的那種輻射其實是電離輻射,像是伽馬射線,X射線等,能量與穿透性都高出微波非常多,波長都是奈米級別。
進入到人體後會傷害細胞(導致大量自由基產生),甚至會打斷化學鍊,電離原子,破壞DNA結構,使得DNA無法正常複製,這是引發癌症的基本過程。
電離輻射主要來源於天然或人造的放射性同位素,或者透過加速器對撞產生純電離輻射,並非便宜的微波爐僅靠900W電力就能產生。
很多人聽到電磁波與輻射就害怕,實際上太陽每天都在用電磁波轟擊地球,人體本身也會產生紅外線電磁波,甚至你吃香蕉也會吃進放射性同位素(鉀-40),然而大家還是活得好好的。
因為電磁破與輻射只是物理現象的統稱,當中存在著種類與劑量的不同,只要認清楚不同電磁波與輻射的特性,就不必太過驚慌。
三、使用微波爐的時候,離多遠才安全?
答: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建議為50公分,至於學理上的安全距離則為5公分。
根據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3765-90規定一個微波爐的整個產品壽命中,在距離微波爐表面50mm內的最大洩漏處(通常是爐門封條),微波洩漏量不得超過50W/m²。這個數值已經遠低於已知會產生危害的標準。(尤其距離來到50公分時,微波能量更只有5公分處的1%。)
而網路上很多人喜歡引用美國FDA的標準(21 CFR 1030.10),其實台灣跟美國的標準一模一樣。
四、食物用微波爐加熱會流失營養嗎?
答:所有加熱食物的行為都會導致營養流失,相比之下微波爐並沒有特別嚴重,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能保留較多營養。
微波與其他烹調方式相比沒有太大的差異,所有烹煮食物的方式,都會導致營養流失。營養流失的關鍵在於溫度、加熱時間與食品成分。
而且,由於微波爐的加熱溫度常保持在100度左右,與其他典型烹調方式,溫度動輒達到180度相比,破壞性與產生致癌物的可能性更低。反而,微波爐需要擔心的是,由於加熱不足導致殺菌效果不佳,因此在許多微波爐的使用建議中,都不建議加熱放了太多天的剩菜剩飯。
在一些研究當中,微波爐由於加熱速度快(直接穿透物體加熱分子),保留的營養反而比其他烹調方式更多。
以康乃爾大學的波菜實驗為例,經過微波爐烹調後的波菜,幾乎保留了所有水溶性維生素(葉酸、維生素B與C),相比之下,水煮方式則流失了77%的水溶性維生素。
微波僅是加熱食物中的水分子,而食物本身並沒有產生變化,也不會產生致癌物。以培根為例,透過微波烹調的培根,比正常烹調方式,產生較少的致癌性亞硝胺。
但這不代表微波爐很安全,如同其他烹調方式,食物微波過久同樣會導致食物燒焦,尤其是含有油脂的食物升溫快,沸點高,容易出現水尚未加熱,油脂已經加熱到爆開的情況。
五、微波加熱會讓食物致癌嗎?
答:不會….但也會(?)
一些網路謠言認為,微波會導致食物產生致癌物質,這其實違反化學原理,微波並不會打斷化學鏈,也不會使元素衰變成放射性同位素。(特定的放射性同位素,在衰變過程中釋放出電離輻射,這些輻射才會破壞細胞與DNA,才有可能引發癌症。)
另外,很多人以為微波爐的輻射會殘留在食物上,這是對微波爐的輻射完全錯誤的理解。其實,微波爐(斷電)關閉後,微波就會完全消失,不會有任何殘留。
謠言中所描述會殘留的輻射污染,實際上是「放射性污染」,是指不穩定的放射性同位素附著在物體上。而放射性同位素在衰變的過程中,則會產生電離輻射,這類對人體有害的輻射。
而要產生放射性同位素,必須先取得鈾,鈷或者碘之類的物質,再費九牛二虎之力進行電離,才可以得到放射性同位素,或者是花費高昂的費用製造電子加速器,讓粒子用超高速互相撞擊,才能將一般元素變成放射性同位素。如果可以用2000元的微波爐製造出電離輻射, 科學家們也不需要花好幾億建造加速器。
所以微波爐不會讓食物產生致癌物質……..嗎?
其實也會。
如同所有加熱方式一樣,食物是否會產生致癌物質,取決於烹調時間與溫度。食物加熱一定會改變食物的分子結構,產生化合物增加食物風味。
然而,當食物過度加熱導致燒焦的時候,就可能會產生致癌的物質,例如澱粉類在高溫下過度烹煮,會產生丙烯酰胺,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燒焦時則會產生多環芳香烴,這些致癌物質會傷害DNA,從而引發癌症。
這是熱度造成的,用瓦斯爐也可以造成這種效果。
六、微波爐對人體的傷害方式
答:可能會燒傷或間接導致燙傷。
若將人塞入密封的小空間內發射微波,因為是直接加熱,所以可能導致燒傷,在美國就曾發生一起案例,變態父母將小朋友放在微波爐內加熱,導致小孩二度燒傷。
至於洩露產生的危害,至今為止尚無案例,而且造成傷害所需要的時間通常是以5分鐘以上為衡量標準,而且必須在極近距離的位置。因此一般情況下如果微波爐產生嚴重外洩,你可能會感覺有點熱,除此之外沒有太大的傷害。
根據FDA收到的通報案例,絕大多數傷害都是由於過度加熱導致液體突沸,或者錯誤的加熱有殼雞蛋導致水蒸氣爆炸,間接讓人燙傷。
七、聽說微波爐會引發白內障,是真的嗎?
答:並非空穴來風,可能對眼睛有害。
一些案例研究認為,微波可能是誘發白內障的原因之一。由於眼睛特殊的脆弱結構,當受到高強度的微波時,會加熱水晶體內的水分子,而眼睛的構造使熱能難以排出,進而誘發白內障。
故保險起見,美國FDA建議微波過程中請勿靠近觀看微波爐。然而在其他一些實驗中,白內障卻被摒除在微波的傷害列表中。但為了避免未知的危險,按照FDA的建議還是比較好的。
八、什麼東西不該放入微波爐加熱?
1. 金屬:
其實並非所有金屬都不能放進微波爐,畢竟微波爐的內部就是使用金屬製作,而微波遇到金屬時產生反射行為,則是讓微波爐內形成電場的關鍵。
然而,我們很難判斷什麼金屬可以放進去,什麼不能放。如果在微波爐裡使用任何含有尖點(例如刀叉與鋁箔紙)的金屬製品,就會產生電弧現象。
除此之外,在微波爐中放置角度未經計算的金屬,則可能導致微波反射到磁控管上,把磁控管燒毀。如果不是專家的話,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別放任何金屬吧!
2. 除了聚丙烯(PP)外的所有塑膠:
PP通常被做成硬質容器,具有高耐熱與化學穩定的特性。至於便利商店可微波的軟包裝食品,以他的內層材質(通常是LLDPE或PET)特性來看,其實不建議微波。
而包裝表面也沒有註明耐熱溫度(相較之下PP硬殼包裝通常有標明耐高溫-20~120度),廠商可能透過限制微波時間的方式來避免過熱,僅會將食物加熱到適口溫度。
只是一旦過度加熱,仍然會產生危害。因此建議軟塑膠包裝的食物應該避免過度加熱,或者應該將食物拿出來加熱。
3.放太久與容易生長細菌的食物:
因為可能發生微波不足或受熱不均勻的狀況,所以可能導致殺菌不完全的情形。
4.帶殼雞蛋:
微波雞蛋爆炸是學術期刊與新聞中常見的傷害,微波加熱會讓雞蛋內部聚集蒸氣熱能,無法排出。當蛋殼破裂時,會改變壓力平衡,引發雞蛋爆炸。這不僅造成身體的燙傷,還會給帶來一輩子的陰影。
微波爐沒有那麼恐怖
微波爐並沒有謠言中所描述得那樣恐怖,然而,謠言每過一段時間總是會捲土重來。
網路上有一篇名為「請立即丟掉你的微波爐」的文章,從2004年開始出現在網路上,其間經過許多造謠者加油添醋,而文中研究人員的國籍,也從一開始只有美國人,後來增加蘇聯人,瑞典人以及各種白人等等,全都是捏造的。
這篇文章也曾多次被主流媒體報導,至今仍然以不同的標題,存在於各大論壇,網路農場,以及LINE群組當中,影響著我們身邊的人。
筆者的一些年長朋友,就有人因為誤信這些謠言文章,真的將家中微波爐丟棄。實際上,在使用微波爐的時候,頂多會得到加熱不足,或者過度加熱的食物(用瓦斯爐料理也會得到類似的結果),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危害,大家真的可以放心使用微波爐。
更多關鍵評論網文章:
1.脫離共產黨卻離不開中國文化,只是換湯不換藥的「去中國化」
2.新證據挑戰人們對月球的了解:她其實還活著、而且沒那麼乾?
3.倫敦的大城悲歌:她把寶寶放進了烤箱,按下開關
4.長官、客戶該坐哪?國際禮儀專家教你「社交接待的學問」
5.日劇《弟之夫》:從日本LGBT的社會處境,我們可以學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