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專題】健康不平等—台灣三大兒童高死亡區

示意圖,非文指稱
示意圖,非文指稱

文:楊惠君、張子午、陳麗婷(特約記者)
攝影:林佑恩曾原信(特約攝影記者)
設計:黃禹禛

未滿月的新生兒死亡率,台東、屏東、花蓮分居全台前3名;未滿1歲的嬰兒死亡率排名亦然;1~2歲孩子死亡率台東、花蓮還是前2名。以兒科資源來說,這三區幾乎全縣都是偏鄉,不僅是搶救兒童高死亡率的紅線區,孩子幾乎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和健康及生存奮戰。

台灣以健保制度自豪,然而,健保並未改變城鄉差距造成的不平等。長年追蹤健保對台灣平均餘命及健康影響的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江東亮指出,健保開辦15年來,對健康不平等的消弭有限,平均壽命最長的台北巿和最短的台東縣,差距僅僅縮短了1歲,還是相差足足8歲之多。

如果以醫師人力供給計算,1995年健保開辦到2010年,台東縣由每萬人口7.6名成長為11名,台北市則由每萬人口23名成長為31名,同樣都呈現正成長,但以平均家戶可支配所得來看,同一時期台東縣由65萬元減少為57萬元,台北市卻從111萬元增至116萬元,「你只光給醫院、醫師也沒有用,窮人他沒辦法去看病啊,」江東亮指出。

高端和低端地區,醫療和經濟的窘迫互為因果,偏鄉地區經濟發展低、人口減少,醫療投資誘因不足;而醫療提供受影響,又造成偏鄉民眾就醫成本提高、就醫意願降低,醫療品質及健康保護下降。

2017年英國氣象局貼出一張來自NASA的台灣雲系圖,東半邊頂下了雲層、西半邊一片晴朗,被喚為「護國神山」 的中央山脈擋住了雲系,卻也是台灣兒童健康照護最難跨越的藩籬——與緊急醫療救護網分布圖相比,是極為鮮明的對照。

(資料來源/NASA、衛生福利部、Google Map)
(資料來源/NASA、衛生福利部、Google Map)

從花蓮、台東到尾端的屏東,海岸線長達300多公里,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只有2家,有兒科醫師24小時看急診的只有3家、具有高危險妊娠和新生兒照護能力的也只有2家。有些孩子從出生那刻起,就是一場戰役。

(資料來源/成功大學健康資料加值應用研究中心)
(資料來源/成功大學健康資料加值應用研究中心)

花東孕婦慌

農曆新年剛過完,台東地區的準媽媽們就惴惴不安。台東基督教醫院旁的張崇晉婦產科診所貼出「2月中旬起停止接生業務」啟事:診所2名婦產科醫師年逾60、沒有體力應付24小時接生;不久後,張崇晉醫師在鐵人三項比賽中自摔受傷、一度命危,產婦們急著向衛生局求助,深怕未來找不到醫師接生小孩。

少1、2個醫師接生,在西部地區可能不痛不癢,但全台東去年(2017)掛牌的婦產科醫生只有16人、全縣出生數1,484名嬰兒,台北則有519名婦產科醫生、接生25,042個孩子,「這樣算起來,台北婦產科醫生一年平均接生48.2個寶寶,台東婦產科醫生卻平均接生92.7個寶寶,」東基小兒科醫師鄭弋估算。

全縣接生冠軍的東基婦產科主任郭成興,每次門診1、2個小時前產婦就開始「排椅子」領碼號牌,山線產婦產檢後直到凌晨2、3點才回到家,稀鬆平常;鄰近的張崇晉不接生、郭成興接生量會再往上加。「我真的很怕小郭(郭成興)會不行,他心臟已經有3根支架了,」鄭弋不停寫信給衛生局,希望喚起重視。

婦幼是一體,產檢不完整、孩子就容易有狀況。國民健康署的〈台灣健康不平等報告〉也顯示,如果能改善台灣最弱勢地區的嬰兒死亡率,台灣整體嬰兒死亡率即有機會降至千分之三以下,追上日本、新加坡。

偏鄉醫療如戰場

郭成興和鄭弋都是從台北新光醫院東移的西部醫師,不只是工作拍擋、更有革命情感。「小郭跟我說,要我也去學接生,如果真的沒有婦產科醫師,也可以上場,」鄭弋說的不是玩笑話。東基75歲的兒童神經科醫師樂俊仁,德國波昂大學醫學院及神學院畢業,當年為了能當「戰地醫師」,內外婦兒科都受過訓練,八八風災時曾為災區產婦接生。

偏鄉醫療,和戰場無異。

花東南北綿延250公里,整體醫療資源已不足,近9成醫院都集中在市區,出了巿區一片寂靜,整個縱谷區只有5個小兒科醫師。以台東縣長濱鄉孩童來說,若需要緊急就醫或檢查,得橫跨至少1個多小時車程的玉長公路,更遑論奇美等山區部落,除了耗時,山路的崎嶇更增添就醫困難與意願。中繼站花蓮縣玉里鎮的玉里榮民醫院雖有兒科醫師,但沒有兒科加護病房,最近的距離就是送到2個多小時車程外的花蓮市區診治。

玉里榮民醫院小兒科醫師徐健倫提起,最令人頭痛的狀況,就是碰到孕婦沒做產檢,「第一次檢查是確定懷孕、第二次可能就是羊水破了、要生產了!在沒有任何產檢資訊的狀況下接生,對產科及兒科都是挑戰。」碰到早產的狀況,玉里沒有新生兒加護病房,早產兒一出生必須立即送往花蓮慈濟。但在他來玉里之前一年,婦、兒科醫師都只有一人,「家長只能自求多福,有錢的送花蓮慈濟、台北等大醫院,經濟困難的家庭也只能交給命運」。

健檢成空話

幸運出生,還要能健康長大。國健署針對7歲以下兒童提供7次免費健檢服務,對連兒科醫師都找不到的花東,形同紙上大餅。

台東縣關山鎮衛生所提供兒童健檢。(攝影/林佑恩)
台東縣關山鎮衛生所提供兒童健檢。(攝影/林佑恩)

花東縱谷中心點的台東縣關山鎮,因為有關山慈濟醫院被列「醫療資源充足」,衛生所8年來分發醫師數字掛零。但關山慈濟沒有婦兒科,以兒科醫療來說是隱形的「醫療荒漠」。今年1月衛生所情商東基支援健兒門診,池上、海端、延平、鹿野縱谷線居民全都擠來,「兒童健康手冊一打開,近9成是空白,成長曲線也沒畫,」前往協助的鄭弋驚呼。即便她在東基的健兒門診,也常見很多孩子2歲了都沒有塗氟,滿口爛牙;也有寶寶一來就診照超音波就發現心臟病、生長已明顯遲緩,因為在衛生所打預防針沒有醫師做生長曲線評估,沒能及早發現。

韓建國是偏遠地區少數的診所醫師,雖然開的是耳鼻喉科,因為兒科醫療不足,經常需要跨領域解決家長及孩子們的疑難雜症。他認為對孩童來說,預防醫學比什麼都重要,但在偏鄉就連最基礎的預防醫學都做不到,像是聽力、體重不足、身高不夠等問題,常常上了小學後才被發現。連結至報導者閱讀更多

★更多報導者追蹤報導
繞地球7圈的台東萬里長征早療隊
早療荒漠裡一個癌父為自閉兒的戰鬥

★ 幫助台灣慢飛天使、偏鄉醫療
社團法人臺灣自閉兒家庭關懷協會
社團法人台中市自閉症教育協進會
財團法人門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臺灣兒童發展早期療育協會

(2018/6/26 Yahoo奇摩新聞上架,2018/9/3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