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專題:工作貧窮】達成率 100%的勞檢,為何得不到勞工信任?

【報導者專題:工作貧窮】達成率-100%的勞檢,為何得不到勞工信任?圖為台北市勞檢處辦理受檢單位補件事宜(攝影:余志偉)
【報導者專題:工作貧窮】達成率-100%的勞檢,為何得不到勞工信任?圖為台北市勞檢處辦理受檢單位補件事宜(攝影:余志偉)

Yahoo奇摩取得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獨家授權,同步刊登「工作貧窮」專題。原本就不受明文保障的派遣勞工,因著這幾年派遣業者低價競爭的狀況,他們的勞動環境只有越來越惡劣,而蔡英文總統「制定派遣專法」的重要政見,在勞資雙方皆反對下仍遙遙無期…。

文/葉瑜娟 攝影/余志偉

總統大選期間,蔡英文提出六大勞工政策。新政府上任一年來,已先完成勞基法修法,推出「一例一休」;未來,還有如提高基本工資、派遣專法…政策等著排隊上路。固然,政策推出很重要,但能否落實卻得仰賴第一線徹底的勞動檢查才可能實現。但,台灣勞檢準備好了嗎?

「勞檢有用嗎?」近幾年,「勞檢」(註1)兩字似乎成了熱門關鍵字。

隨著新聞揭露哪家血汗企業被「重罰」2萬、或報導某官員說對企業要用輔導取代處罰,網路上便會掀起一波勞檢相關討論。而在一則各縣市政府勞檢執行率破百的新聞下,「出了台北根本沒有勞基法」、「勞檢玩假的」等留言得到多數認同,充分顯示人們對勞檢的不信任。

「非常不滿意。」談起發動勞檢的經驗,桃園市電子產業工會理事長趙建輝有不少抱怨。去年年底一例一休上路以來,桃園市電子產業工會發起「一日一勞檢」行動,蒐集電子業違法事蹟,每日由工會向桃園市勞動局發出一封檢舉函。時至今日,已累積了十來封的回函,這些回覆有些寫著「依法裁處罰鍰」,有些寫著「另函通知限期改善」,也有的寫著「未見有違反勞基法之情事」。

【報導者專題:工作貧窮】達成率-100%的勞檢,為何得不到勞工信任?-圖為桃園市電子產業工會理事長趙建輝(中)(攝影-余志偉)
【報導者專題:工作貧窮】達成率-100%的勞檢,為何得不到勞工信任?-圖為桃園市電子產業工會理事長趙建輝(中)(攝影-余志偉)


即便每封檢舉函都在期限內回覆,但趙建輝認為桃園市勞動局總是拖到期限的最後一天才回覆,期間想詢問進度卻找不到。另外,每封發函中都明確寫著希望勞檢時能找工會陪同,產業工會卻從不知道勞動局什麼時候去勞檢,而即使工會提供員工手冊中的白紙黑字的說明,有足夠證據證明公司強迫員工排特休假,勞動局卻回覆「查無實際受害者」(註2)而無法開罰。

這些往來之間的小細節都讓趙建輝懷疑行政單位有怠惰之嫌,他更心疼那些沒有工會保障的勞工,在不敢具名檢舉的情況下,根本無法追蹤申訴案後續,「最後案子就石沉大海了。」

六都勞檢號稱執行率百分百,實際抽檢數不到一成

勞檢的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政府端出執行率超高的亮眼數據,卻還是讓某些申訴人不滿意?原因或許應從勞檢數據談起。

勞檢分為兩大類,分別是檢查機械設備、職災預防的「職業安全衛生檢查」,以及檢查工時、工資的「勞動條件檢查」,其中勞動條件的部分在網上引起較多討論。根據今年3月底公布的105年度全國勞動條件統計來看,可以看到六都勞檢達成率皆破百,其中被網友嘲諷為「法外之地」的中南部地區達成率甚至更勝雙北,這樣與大眾常識違背的數據馬上引起網友質疑,許多人開始質疑目標廠次訂立標準。

稍微細看數據便能發現,所謂的「達成率」指的並不是檢查廠次占總事業單位的比重,而是達成各市訂立目標的比率,因此只要超過目標廠次,達成率便破百;不過若將檢查廠次除以六都事業單位,得到檢查覆蓋率(註3),除了桃園市之外,皆不超過1成,也難怪多數勞工對勞檢仍然無感。

【報導者專題:工作貧窮】達成率-100%的勞檢,為何得不到勞工信任?-_設計畫面-台北市勞檢處勞檢員討論勞檢案例(攝影-余志偉)
【報導者專題:工作貧窮】達成率-100%的勞檢,為何得不到勞工信任?-_設計畫面-台北市勞檢處勞檢員討論勞檢案例(攝影-余志偉)


儘管多數民眾期待政府能主動出擊,擴大檢查覆蓋率,讓更多「慣老闆」現形,但目前全國共有823名勞檢員,卻要面對全國67萬家事業單位、1131.3萬就業人口,平均每位勞檢員對應一萬名以上勞工,而其中僅有337人負責勞動條件檢查的部分,相當於1人要面對近2000家事業單位,人力明顯不足。

若以檢查廠次除以地方勞檢人數,可以發現六都勞檢員一年平均檢查廠次落在180至220次間,相當於每兩天就必須完成一項檢查工作,工作負荷極重的狀況下,自然造成某些趙建輝口中的「行政怠惰」。

「如果說行政怠惰…我覺得或許有一點點。」勞檢員建豪(化名)語帶愧疚地說,任職於地方政府的他,必須處理民眾申訴、政府專案及特殊事件專案3類案件,一旦接到民眾申訴案起,公文期限便開始倒數,必須在6天內初步回覆,而年後離職潮正是申訴案的旺季,加上一例一休必須輔導事業單位,每位檢查員手邊都有好幾個案子同時在跑,礙於時間壓力,他很難做到每個案件都透過最為費時的「員工訪談」方式蒐證,常常只能就事業單位提供的資料找線索,趕在死線前送出回覆。

勞檢與資方諜對諜 企業提供假資料屢見不鮮

通常,第一次的勞動檢查不會有結果。勞檢進行程序為勞檢員突襲公司,要求事業單位出示工時及薪資證明,並視情況決定訪談員工與否,由於勞動條件最重要的認定標準存於出勤紀錄及薪資單上,如果沒有這兩項證據,後續的工時、工資都無法認定,因此有些事業單位會推託相關負責人不在,拿不出記錄,勞檢員這時便會留下提醒單另約時間補檢,若資方補檢時再度缺席或拿不出資料,即視同拒檢或「未置備出勤紀錄」,勞檢員能依法開罰。

【報導者專題:工作貧窮】達成率-100%的勞檢,為何得不到勞工信任?勞動事項五花八門,一旦資源不足或不對等就很難落實(攝影-余志偉)
【報導者專題:工作貧窮】達成率-100%的勞檢,為何得不到勞工信任?勞動事項五花八門,一旦資源不足或不對等就很難落實(攝影-余志偉)

一旦勞檢程序啟動,勞檢員與資方的諜對諜也正式開始。資方有了補檢機會,也多了加工資料的空間,一份出勤紀錄可能無中生有,也可能被調整成合於法令的模樣。建豪直言,有些出勤紀錄「一看就知道絕不可能是真的」,只要碰到這種情況,他通常會直接戳破資方謊言,認定記載不確實,由於資方造假機率高,「員工訪談」便成為最精確的檢查工具。

趙建輝曾有一次與勞檢員面談的經驗。過去他仍在電子業工作時曾碰過2次勞檢,其中一次勞檢員8點多就到公司突襲檢查,要求抽員工面談,而包括趙建輝在內的多名員工從9點就被公司叫去「教育訓練」,教育員工可能會被問到哪些問題,要怎麼回答才好,一直到快中午才與勞檢員面談,即便會談是在獨立空間中進行,只有趙建輝跟勞檢員兩人,但趙建輝回憶起公司主管就在外面,「你可以看到門底下的影子,在那邊走來走去的」。

或許是知道勞工可能有話說不出口,趙建輝才一再強調應由桃園電子產業工會陪檢,不過實際上,「陪檢」僅針對受檢事業單位內部的企業工會,並不會邀請外部的產業工會或職業工會,與台北市推行的「陪鑑」(註4)制度不同,這也是趙建輝始終無法受邀陪檢的主因,當事業單位沒有有力工會時,申訴員工只能靠自己鼓起勇氣。

「你可能來跟我申訴的時候講的是實話,但我問你的時候你跟我說謊,有沒有可能?有可能的阿!因為你有壓力你怕嘛!你就不跟我講真話嘛!可是你私底下沒有被人家發現,就敢講真話。」在南部縣市擔任勞檢員的怡君(化名)無奈地說,員工訪談時,即便是當初申訴的勞工也不見得敢說出實情,尤其擔憂身分曝光而選擇匿名檢舉者,更難提供確切的證據,當勞檢員實際檢查卻找不到違法證據時,最終只能以「查無違法證據」結案。(全文未完,詳情請見報導者網站

註1:全稱為「勞動檢查」,指的是透過公權力檢查勞工的勞動處境,達成落實勞動法令的目的。
註2:意指沒有真的查到被強迫排特休假的員工本人。
註3:由於檢查廠次指的是「檢查次數」而非「檢查事業單位家數」,可能一家廠商檢查2次,因此此處所指的覆蓋率為高估之值。
註4:陪鑑為台北市勞動局長賴香伶根據勞動檢查法第23條所推動的新制度,可邀請產業工會或相關公正人士陪同勞檢

【更多報導】

9成派遣業紀錄不良,42萬名派遣工權益沒保障
假承攬真雇傭,勞檢也沒用──舉牌人朝不保夕的勞動真相

★更多相關新聞

政府派遣人力下降背後….問題真的改善嗎?
禁不了也管不著—進退兩難的派遣專法
台灣勞工,你好嗎?蔡英文勞動政策平台等你來追蹤
高雄獨立總工會 要求勞動部南遷.終止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