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台灣驕傲】讓台灣揚名世界 楊傳廣、紀政開出奧運奪牌曙光

縱使這幾年國內不斷有田徑新星熬出頭,但在奧運舞台上,台灣選手跟田徑獎牌的距離,卻還是有段差距,至今中華代表團在奧運唯二的田徑獎牌,仍是「亞洲鐵人」楊傳廣、「飛躍的羚羊」紀政在超過50年前所拿下,也是我國歷史參加奧運所拿到第1、2面獎牌。

楊傳廣(右)。(Photo by Robert Riger/Getty Images)
楊傳廣(右)。(Photo by Robert Riger/Getty Images)

馬尼拉亞運 楊傳廣破繭

已故的楊傳廣在1954年馬尼拉亞運首度拿到男子十項全能金牌,讓世界認識他的名字,1956年首度叩關奧運殿堂,他雖繳出當季十項全能最佳6521分,最終排在第8。

後續楊傳廣到美國就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結識1956年奧運銀牌強森(Rafer Johnson),也沒有人想得到這2位勁敵兼好友,會在1960年羅馬奧運上演史詩級戰役。

羅馬奧運奪首牌 楊傳廣贏得尊敬

帶著1958年在東京亞運再度連霸十項全能金牌,如日中天的楊傳廣在羅馬奧運十項全能首個100公尺項目他跑出10秒7高居第1, 在壓軸1500公尺登場前,楊傳廣在9個項目有5個項目都領先群雄。

可惜楊傳廣擲部表現不佳,鉛球與鐵餅分別只有13公尺33與39公尺83成績,排名都在10名外;而他最大競爭對手強森,在前9項穩定發揮,全部排在前5名,分數也小幅領先。

最後的1500公尺都不是楊傳廣跟強森擅長項目,2人各獲第12、15名,楊傳廣雖以4分48秒5率先衝線,但只小贏強森的4分49秒7,能追近的分數有限,最終以8334分排在強森8392分之後,拿到銀牌。

雖然跟金牌擦身而過,楊傳廣在強森衝線後兩人攙扶彼此前進的動人景象,成為歷屆奧運最經典畫面之一,也因為這面銀牌,楊傳廣成為我國首位在奧運奪牌的選手。

楊傳廣在羅馬奧運後,一度成為十項全能世界紀錄保持人,可惜1964年東京奧運在強森退休後,他試圖挑戰金牌,卻疑似遭隊友下毒影響表現,最後只排第5,結束自己最後1次奧運之旅。

紀政(右)。(Original Caption)
紀政(右)。(Original Caption)

接班楊傳廣 紀政成新英雄

若說楊傳廣是第1位讓大家見識到台灣運動員實力的拓荒者,擁有「飛躍的羚羊」稱號的女將紀政,就是至今在國內田徑地位無人能及的傳奇。

紀政年紀輕輕就展現在田徑的天賦,當楊傳廣風光在奧運奪牌時,當時年僅16歲的紀政就有機會參加羅馬奧運,雖然在女子80公尺跨欄只跑出12秒6墊底成績,但她在那年見證到美國女將魯道夫(Wilma Rudolph)神勇的3金表現,讓她對這舞台有了憧憬。

三度叩關奧運 獎牌終到手

1964年東京奧運紀政再次參戰,但她在80公尺跨欄11秒1成績雖有進步,仍不足以讓她晉級。有了2次奧運經驗,紀政逐漸在國際被大家認識,1968年墨西哥奧運第3度征戰,紀政大幅刷新自己在奧運成績,在80公尺跨欄跑出10秒4成績,在人生最後1次奧運中奪得銅牌,寫下台灣女將第1人紀錄。

奧運奪牌後,紀政不斷在世界各地參加比賽,在1970年曼谷亞運跑出100公尺金牌後,卻在400公尺受傷退賽,由於後續恢復不如預期,當時她被攙扶退場的畫面成為她在運動賽場上最後一幕。

即便如此,即便到現在,紀政所保持的100公尺11秒22、100公尺跨欄12秒93以及400公尺52秒74,超過半個世紀依舊無後浪來襲,可見在當時還是黑白畫面的年代,這位女將實力已經稱得上是超人。

◤看更多◢

👉舉重最大奧運獎牌庫 許淑淨唯一雙金

👉關注更多巴黎奧運新聞

免責聲明

奧林匹克、奧運、奧運五環、“Faster Higher Stronger”、“Games Wide Open” (英文及法文)、及相關標誌與吉祥物為國際奧委會、奧運會和帕運會巴黎組委會、或其相關機構所擁有。本網站與上述該等機構並無任何贊助或其他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