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登亂象】房價「有隱情」!專家傳授還原真實行情秘招 買房不當冤大頭

為了提升不動產交易資訊的透明度,2011年12月30日政府公布「地政三法」修正條文,於2012年8月1日施行「實價登錄」制度,施行後實務上出現不少亂象,經過通盤檢討及修法,「實價登錄2.0版」分別於2020年、2021年7月1日施行,最大改變是將預售屋納管。八月好宅報報深入實價登錄實務操作,揭開遊走灰色地帶的實登亂象,讓讀者一眼看穿,趨吉避詐。

【文/丁一芬】實價登錄上路超過10年,早已成為不少民眾查詢房價的利器,無論是買屋賣屋,交易前都會查一查實價登錄,而該系統長期以來都成為房地產參考指標,不過也因此透過時間差或是備註交易等,讓房價有所失真,專家指出,若想確認實價行情真實性,可由揭露時間、交易價格、交易備註以及篩選條件來還原真實行情。

▲觀察實價行情時,別忘點開備註欄確認交易細節。
▲觀察實價行情時,別忘點開備註欄確認交易細節。

揭露時間 掀開建商定錨花招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指出,雖然內政部有規範實價登錄期限,但不少建商為了避免揭露造成銷售價格較難控制,會與買方說好,在銷售後期再整批登錄,不致因為市場景氣因素打壞行情,或是先揭露價格偏高的交易,讓社區價格假性定錨,後續有撐。

交易價格 抽樣觀察明細

陳炳辰說明,不少交易價碼實有內情所致,雖然說親友特殊交易所產生的低價,可經由選項排除,但比方說露臺戶、含裝潢、帶租約等情況有時未註記,或寫在備註,若未細看,就可能拉高行情,成為間接炒高房價的幫兇。先前又有以換約前價格揭露情形,但註記在備註欄位,反讓後況價碼失真。民眾都會因為這些價位起伏而誤判情勢,檢視價格時,最好抽樣觀察明細,尤其是偏高或偏低的資訊,皆應細查。

▲透過實價登錄網站篩選物件時,條件範圍別太小。
▲透過實價登錄網站篩選物件時,條件範圍別太小。

特殊交易 詳查謄本找細節

陳炳辰提及,不少交易為左手換右手的關係人買賣,需詳查謄本才能發現,但會造成揭露價格失真,也就說賠售實為節稅,或高價乃為墊高社區行情,又是另一魔鬼藏細節的狀況。更甚者為造假低報價格來逃漏稅,除了影響房價判讀,當然還有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的刑法責任,或衍伸偽造文書、背信的罪責,嚴重度則不言可喻。

篩選條件粗略化 仔細分辨店面商辦

陳炳辰說,目前的實價揭露網站,在篩選條件上雖有商辦、店面等選項,但實際操作已不具備強制性,也就是即便僅勾選大樓、公寓、透天等住宅產品,亦會囊括商辦、店面等物件,需自行判斷,否則同樣會造成整體價格偏高,解讀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