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大數據看電競:解開過去迷思

電子競技近年來蓬勃發展,但在過去傳統社會觀感會認為電競僅是打電動,如今電競產業逐漸步入社會軌道,不少校方家長仍是對電競產業存疑,因此今(24)104 資訊科技集團針對電競議題做討論,用大數據來解開過去對於電競的迷思,同時希望年輕人投入電競前先做好功課,再決定自己是否適合該產業。

不少人認為年輕學子熱愛電玩便是不務正業,但電競真的等於電玩嗎?從 104 提供數據顯示,目前有 68% 人了解電競與電玩不能畫上等號,且值得一提的是,全年齡層回答正確的比例都有高於 60% ,而此外更有 64% 人已知道電競於去年年底時便納入「運動展業發展條例」,但數據中年輕族群 24 歲以下了解電競納入運動產業的人數卻不到 60%。

之所以會說年輕族群熱愛玩遊戲並非沒有根據,從數據中顯示,隨著年齡越來越低,平均每日玩遊戲的時間也跟著變長,最高者為 24 歲以下平均每日遊玩時間約 2.6 小時,但從調查中還顯示目前完全不接觸遊戲的人僅佔所有調查者的 12%,也就是說玩電玩已是普遍大眾的常態。

從產業面來看電競,調查中已有 58% 人看好電競產業在國內的發產,而看好電競產業的人多半是有一定年資的人,抑或是主管階級與電子資訊產業相關人士;至於電競分為多種領域,最多人看好的為競賽賽事共有 69% 人;而遊戲 Game 與硬體周邊分別為 67% 與 66%;直播轉播部分則僅有 57%。
但這些看好電競的人們談到是否會投身於電競產業,則有 32% 表示願意但從此分析能發現多數願意投入電競的原因分為三種,其一是認為電競為新產業有機會蓬勃發展,另一個則是認為從事電競產業正好與興趣相投,最後則是看好電競與新科技社群網路的結合。

經過數據分析顯示,近年來電競產業的人才需求暴增,2013 年電競人才需求僅 4000 名,而今年則以增加到 1 萬人左右,暴增約兩倍的職缺,這些新增的職缺主要集中在網路業、數位內容與電腦軟體服務業;然而,電競所需的並非僅是電競選手與直播相關人才,在產業中人才需求橫跨 224 種職業,反映出電競水平轉職的幅度甚大,軟體硬體皆可轉換。

從事電競產業真的有「錢」途嗎?調查顯示遊戲電競人的平均月薪高於非從事電競相關人士約 5000 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遊戲電競人成主管的年紀相對的也比非電競人士來的低不少,反映出電競能克服年資的傳統限制產業。而在此領域中目前男性數量是大於女性,這也讓該產業的行銷企劃、藝術設計、文字採訪工作,從女性翻轉由男性從事。

談到電競產業最不能缺少的肯定是職業選手,但由於職業選手的生涯相當短,部分選手退役後選擇留下從事相關工作,而另一派則完全跳脫該產業;從平均數值中位數看選手薪資約 3.1 萬,但假若進入一線隊伍並可獲得 4 萬至 5 萬的起薪,當然隊伍中更有高階選手,起薪最高可達 10 萬以上,這些都不包含獎金與代言費;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共邀請 74 人進行數據統計,目前已有 48 人退役,在其中有 16 人仍留在電競產業,另外 26 人目前還不確定,而留下的選手多半轉職機會高,項目可為教練、領隊、裁判、戰隊後勤等,由於前為選手,對於電競產業的熟悉度相對來的高,因此若成功轉職,起薪也會跟著上漲。

▲(Credit:104)

▲(Credit:104)

▲(Credit:104)

▲(Credit:104)

▲(Credit:104)

▲(Credit:104)

▲(Credit:104)

【 Yahoo電競一起嗨 讓台灣站上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