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怎理財】別再想養兒防老!王牌理專:靠自己最好 資產配置這樣做

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一年才13萬新生兒,退休人口未來每年卻增35萬人。少子化少的不只是孩子,家庭結構變化影響理財趨勢大不同,如何不怕啃老族、不當躺平族,成功滾出一桶金。《Yahoo奇摩財經》邀請銀行、房產、保險三大領域13位達人,每周一、三、五固定教你理財,新手速學。

少子化時代下,及早理財、做好資產配置更加重要。示意圖/Getty Images
少子化時代下,及早理財、做好資產配置更加重要。示意圖/Getty Images

「靠山山倒,靠人人倒,靠自己最好!」少子化時代下,「養兒防老」的舊思維已逐漸褪去,及早做好準備與規劃,屆時才不會捉襟見肘、手無寸鐵淪為「孤、老、窮」的老人。《Yahoo奇摩王牌系列》專訪上海商銀超級理專蔡春華,教大家如何做資產配置,長期累積報酬率、創造穩定現金流。

在銀行界經歷將近30年的蔡春華表示,新興世代追求及時行樂,大環境因素讓年輕人不婚不生的思維逐漸抬頭,無論單身或已婚,表面看來手頭寬裕、日子愜意,但內心卻有著不願面對的真相,對於少子化的威脅深感惶恐不安。

少子化理財首要原則,讓理財火力更集中

因此,更要許自己一個樂活無憂的熟齡人生,蔡春華說,其實只要把資產規劃清楚,即使老而無後也沒那麼難過。談到少子化的理財原則,她指出,首先是要讓理財的火力可以更集中,解決年老、疾病風險,除了儲蓄、投資外,也可以利用保險、信託等工具。

資產配置比例上,蔡春華建議,可以是儲蓄(含銀行存款)20%、股票10%、債券20%、保險30%、信託(涵蓋範圍廣,也可以是股票信託)20%。股票、債券等投資策略方面,由於景氣循環有高峰也有谷底,投資人可以「核心+衛星」配置,核心部位為債券型基金或海外債,衛星部位為平衡型股票基金。

蔡春華指出,債券報酬來源包含「債息收益」和「資本利得」,由於債券本質屬於固定收益的商品,報酬相對具上限空間,長期角度而言,絕對報酬不如股市,但仍屬相對穩健的投資商品,在經濟出現衰退的情況下,也較抗跌。

至於平衡型基金的投資組合包括股票、債券或其他固定收益證券,特色就是「平衡」,能依景氣的循環來調整股票和債券的比例,形成「隨漲抗跌」的優勢。蔡春華坦言,雖然平衡型基金表現較難超越大盤,但風險波動程度比股票型基金小,加上具配息能力,使得資產具備長期的穩定性。

她也表示,如果有獨特見解,也可以做股票投資,最好的工具是定期定額,透過長期定期定額股票或基金,強迫儲蓄,就能有效加速累積資金。

活著的時候有錢用,而不是死後留更多

蔡春華指出,保險是少子化理財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尤其是退休的第一法則「資源集中用於自己在世時,有多餘的部分再做傳承」,故選擇保險商品時,生存險重於死亡險,也就是「活著的時候有錢用,而不是死後留更多」。

其次是克服年老的需求,也就是布局固定現金收入,在投資商品選擇上,最好具有固定領息的「年金給付」特性,若考量到需要特別的照料開銷,「長照險」也不能偏廢。

最後,隨著年紀增長,高齡伴隨而來的退化,將使理財、基本的財務管理能力大打折扣,蔡春華認為,將部分財產交付信託也是重要的必修課,信託的好處在於扮演好「付款者」角色,若年老住到安養中心,相關費用就能以信託代為支付,達到照顧日常生活和醫療等目的。

台灣生育率全球排名倒數!少子化時代來臨,「養兒防老」恐怕只淪口號,房價會跌嗎?單身孤老怎麼辦?Yahoo邀請三大領域13位達人,每周一(銀行理財)、周三(房地產)、周五(壽險)提供你理財、投資消息。

註:以上理財建議不代表Yahoo!立場,二方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