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鳴專欄】劉若英細膩的處女作 《後來的我們》怎麼哭了?

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

劉若英的處女作《後來的我們》,由金馬影后周冬雨及井柏然主演,在中國賣出64億台幣,讓她成為華語影史最賣票房女導演,此片將在6月22日在全球Netflix上可以看到。

這是繼《七月與安生》後,又一部椎心刺骨的青春愛情片,雖然它沒有《七月》不斷翻轉結局的複雜架構;但劉若英紮實地講好一個故事,尤其編寫揉合進田壯壯的父親一角,在情愛之外增添親情淚,在大銀幕試片時,周遭滿是啜泣聲。

電影改編劉若英曾寫的短篇小說《過年,回家》,周冬雨和井柏然是無數從大陸其它城市湧入北京打拼的「北漂」青年之一。故事始於2007年的春節返鄉,他倆初相遇在擁擠列車上,原來還是同鄉;父喪的周冬雨,母親老早失蹤,她只是回老家跟老爸遺照說說話;後來,一年又一年春節,周冬雨都陪著井柏然回家跟井柏然的爸爸田壯壯及親友們過年,湊和著一屋子的熱鬧。

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

他們從北漂「窩居」打拼的伙伴,慢慢變成愛了很久的朋友;起初,周冬雨常天真地攀上看似有錢有房的怪對象,結果都是渣男。井柏然屈居電子商城小攤位裡賣3C產品,心疼地陪她熬著。後來,這2個孤單的靈魂終於相戀。

2個都懷著「北京,我們一定要成功」的夢,可不同的個體,終究有不同追求成功的思維和價值觀。曾經,他們想永遠停留在彼此黏附為生命共同體的美麗時光裡;儘管,他們一起許諾奮鬥未來的決心。但是殘忍的是現實,日子折磨久了,跌跌撞撞無法得志。她不願自己成了他的向前的負擔牽拌,不得不決定分手;即使他無法理解,這是她給的成全,轉過身流淚地成全。

周冬雨稍稍收起張狂,但仍然有周冬雨招牌的靈巧。井柏然不再只是傻楞可愛的帥哥,劉若英將他磨出苦日子裡折騰該有的頹廢起伏,這絕對是他近年的最佳演出。田壯壯的功力不在話下,他是每年過年,小倆口回家過年停泊的依靠;直到某一年,周冬雨再也沒陪著回去了。

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是部完成度極高的電影,即便難度不特別高,但能把故事說得動人,足矣。這是劉若英多年來對電影的感知天賦,當然,幕後有二大推手,一是導過《匆匆那年》、《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而熟稔市場的堅製張一白,二是她的恩師張艾嘉一路從旁協助。

還有來自台灣堅強的技術團隊助力,包括坎城、柏林影展最佳攝影李屏賓靜謚脫俗的鏡頭;廖慶松穿梭跳躍時序仍讓情節脈絡毫不紊亂;金曲獎最佳製作人陳建騏不慍不火的配樂點綴,適時烘托情緒。

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

觀影前,建議先多聽幾次陳奕迅演唱的主題曲《我們》。因為當這首歌在電影後段流洩出來時,葛大為的詞「該說的別說了,你懂得就夠了」、「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完全依附當下劇情推進,直撞心臟。最催淚的,是田壯壯給周冬雨的那封後來才收到的信,他用溫暖口吻娓娓道出時,很多觀眾哭了。

這是劉若英的第一部作品,她成功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

【Yahoo專欄作者張哲鳴】
影評、電影工作者。曾任《蘋果日報》電影組長,採訪過坎城、威尼斯等影展。著有《如果沒有見過地獄你會相信世界上真的有永遠》

※不加入Y!電影粉絲團,你就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