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人物】他30出頭獲2億融資、再從盛世跌落谷底

作者:雪倫 / 跨國商業人士沒告訴你的事

「踏上這條路,當初也是想得太輕鬆、太簡單,(創業)其實就跟樂透一樣,大機率都是慘澹收場。⋯⋯我曾進入到非常黑暗的一段時期,有人遇到這種事會走不出來、自尊心受挫、甚至因而病了或想不開⋯⋯。其實我不可能沒有那樣的感覺。但是一想到留在公司的這群人也需要照顧,你就不得不振作。我告訴自己,雖然走掉的那些人,我對不起他們,但還有其他人在,你需要去看顧剩下這些人⋯⋯。」

「但如果人生再來一次,你還會選擇創業嗎?」我問。

「會耶!」看他語氣突然從低沈到篤定,我繼續聽,想看謝耀輝什麼反應,「因為如果不創業,我會失業⋯⋯。」語畢是一陣爽朗笑聲。

這就是謝耀輝(John),亞洲最大活動平台 Accupass 的創辦人和執行長。他沒有第一名的學歷和資歷、卻擁有第一名的拼勁與熱情,不怕困苦煎熬──對他來說,怎麼跌倒,就怎麼站起來。

從靦腆的「科技宅」、變身熱血創業家

在鏡頭前,謝耀輝侃侃而談台灣活動產業的未來;一如 33 歲那年他站上 TED 舞台,向世界吶喊企業家該有的使命感。你不會想到,他曾經是一位害羞的「技術宅」。

創業,以及過程中的大起與大落,徹底改變了他:一向慣於將自己隱藏角落的謝耀輝,打開真正的自己,讓蓄積已久那團火,從生命中釋放──而這團火會感染人。如今為了堅守信念,他會婉拒賺快錢的生意;為了推動產業,他願意投入沒有立即回報的事物。他相信,「世界上,總要有這麼一群人,願意以長線思維帶動產業的未來。」

這場空中錄音,我們聊了兩個多小時。若問我謝耀輝是怎樣一個人,我的答案絕對是「性情中人」──滿腔熱血、渴望走向世界;他最欽佩的對象,則是教會神職人員無私奉獻的精神。

他對自己的評價是:「人到老了,還是能保持這樣的理想──我開始覺得,自己是真理想主義者。」

摸索醞釀期:從底層摸爬打滾

由於父親自己開公司,John 從小就希望效法爸爸、做自己想做的事業。但作為一個台科大資管系的學生(John 自當時的台北工專電子科畢業後、進入前身為臺灣工業技術學院的台科大就讀),儘管有著想法、卻不知道如何實現,於是決定先參加創業競賽試身手。

「不像硬體公司需要設備、廠房、資金;透過寫程式,一個人能從生產、設計、開發一路做到用戶端,單靠自己一條龍地實現它。」John 初期於是利用自己唯一擅長的技能—寫程式,努力踏上創業之途。

儘管每每參加創業比賽時,他總是按慣例被分在「技術組」,負責寫程式。但他利用機會,一路觀摩「商務組」的同學,是如何製作商業計劃書(BP)、上台募資(Pitch)的:「覺得他們好厲害──但他們『吹完的牛』,其實是要靠我們來實現。」

畢業後,John 進入鴻海(富士康)成為工程師。當中有 3 年時間,他在深圳工廠做開發,這也意外成為他熟悉海外市場的第一站。

「雖一直有創業的想法,但還是需要有人推一把。我創業的契機,是有次大學同學對我說:『找個主題試試吧!』」於是,兩人就這樣窩在深圳,開發了第一款產品。

就這樣,2012 年,在智慧型手機尚未問世的時候,John 和夥伴就做出台灣第一個 QR Code 電子驗票系統,並在台灣開創了 Accupass 活動通。

「10 年前,根本沒幾個台灣人認得 QR Code,」走在先驅的他們,儘管很快引來台鐵票、高鐵票上門諮詢,「但這些大型交通、演唱會平台,看我們當時只有兩個人,覺得技術應該不太可靠,沒有採用我們。」

眼看積蓄不停燒,仍舊沒有任何客戶光顧下,John 只好自己製作活動網站,來配合既有的電子驗票系統──如果擁有自己的活動平台,就能導入最新的驗票方式。就是這麼簡單的理由,造就了今日的 Accupass:「我是被逼的,因為沒人用我們。」

建立海外市場,鍛鍊管理思維

熱愛多元文化的 John,從創立公司之初就決定要「放眼國際」。正式成立公司後第二年,30 歲出頭的 John 就決定將公司戰場先延伸至北京,成立「活動行」。而這一戰,讓他瞬間取得了巨大成功:

2014 年,Accupass 搭上中國大陸「移動互聯網」和「企業服務(SaaS)」的浪潮,很快獲得 2 億新台幣融資,迎接所謂的「黃金盛世」、大幅擴充兵馬到 2、3 百人;「那時在北京說我是『活動行』老闆,他們以為我是詐騙集團。」早期切入市場的 Accupass 品牌,因為完全融入市場、快速打開知名度成為投資圈寵兒,沒有人會猜到老闆其實是個不過 30 歲的台灣人,「回想起來,(Accupass 那時在北京創業圈的成功)還是很神奇。」

John 分析自己當時快速獲得高額融資的關鍵,除了當時北京融資市場的發達、和對投資互聯網產業的熱潮外:「作為創業者,基礎功力也不能太差;肯定要有學習力;對於「產銷人發財」(即:生產、行銷、人資、研發、財務)你不可能全部都懂,但也不可是門外漢,都得願意去涉獵。」

另外,「想要開拓台灣以外的市場,最好能在當地工作過。尤其是當你在台灣已經做出成績來、到了海外時,肯定不希望從底下慢慢摸爬打滾──但這樣你觀察海外市場的模式,也可能不會這麼透徹與細緻。」在深圳工廠「蹲過三年」、從底層磨練的經驗,為他奠定在中國大陸市場經營公司的基礎,也深刻理解當地特殊的文化和運作。

然而,從 0 到 1 建立起公司,不論獲得了多大筆的融資、多豐厚的資源,仍只是創業之路的第一步。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創辦人還必須突破自身限制:「即便你能單幹把所有事情做完,還是必須學習帶領團隊、發展團隊,以致於變成一個體系的建設、制度的建立──不然,你就會成為自己的瓶頸。

而謝耀輝第一個也是最重大的一個、甚至嚴重到險些讓一切成績成為泡影的「瓶頸」,正發生在他最是得意、公司進入「黃金盛世」的兩年之內:

「處理失敗,是一堂必修課」—兩年不到的輝煌後,立刻迎來滅頂危機

John 的創業之路絕非一帆風順,「有三次,公司幾乎瀕臨結束。」而 2015 年的那一次,同時面對董事會矛盾、資金快速消耗、成長陷入瓶頸、營收不如預期⋯⋯等重大考驗席捲,更是當時正準備大展拳腳的他,未曾想像到的局面。

有媒體這樣記錄他在這段時間的心境:

「10 月 15 日是謝耀輝的生日,他永遠記得 2015 年生日那天,他和投資人開會,結果發現公司出現了巨大的問題⋯⋯,因為愧對投資人、無顏見江東父老、對不起員工,他和創業夥伴從北京長安街的東方廣場,一路淚眼朦朧,瞎走到天安門廣場,1.7 公里 22 分鐘路程,仿佛走了一世紀,天地之大卻無容身之處⋯⋯。」

許多創業者遭遇重大挫敗後,面對自尊心受挫,難以走出低潮;心理生病了,甚至最終想不開,「其實我不可能沒有那樣的感覺,我也進入到一段非常黑暗的時期。」

「在我沒有經歷過以前,這些故事對我來說就像看電影,沒有那種痛徹心肺的感覺。但是,真的痛過了之後,才知道什麼感覺叫『痛』,什麼感覺叫『孤獨』。

讓謝耀輝內心最掙扎的是,當時除非解散公司,否則只剩下一條路:一手解雇親自招來、共同奮戰的百名員工。更難忍受的是,這些同仁是因為相信他而加入公司:「如今你要親手送他走,但他沒有做錯任何事情;甚至,可能正是因為你決策錯誤,才導致他必須走。我心裡很難受。」

儘管在感性層面,內心滿是煎熬與痛苦,很難走過去;但理性層面,John 卻必須考量「作為管理者,這項決策是否正確?換作其他英明的領導者,會怎麼抉擇?」並且堅持執行顧全大局的事情。晚上哭完、到了白天,John 仍必須重振旗鼓,調整全新狀態──因為眼前還有留下來的員工要照顧。

「你必須扛過心理、外在客觀等各種因素。有很多經歷過這種起伏的創業者,會從此一蹶不振,甚至很悲觀地看待每件事物──畢竟人情冷暖,是我當時體驗特別深刻的一件事。

問他當初如何度過這段死蔭幽谷?「現在想起來特別好笑,我自己的方法是──找一個比我更慘的人(創業者案例),讓我相信自己不是最慘的,跟他比起來,我好像也算不了什麼。」John 苦笑著說。

不再相信「成功典範」,更愛研究失敗學

自那段時間起,John 不再閱讀過去如數家珍的 Google、Facebook 「成功典範」,他更愛研究創業失敗的故事。因為成功的事蹟可能經過美化和包裝,但失敗的經歷更真誠。他要從中記取教訓,避免錯誤再發生。

謝耀輝開始細讀紅亟一時的中國大陸互聯網企業凡客誠品,如何從人人追捧到瀕臨倒閉;創業史上的傳奇人物史玉柱,又何以從創業教父到接連敗北,負債超過 12 億新台幣?

「我看這些創業者分享自己的慘敗,他們虧的數字、解雇的員工數、承受的心理壓力,是我的千倍、萬倍,他們也是這樣挺過來。我怎麼那麼脆弱,這麼不堪一擊?」就像在健身房鍛鍊,那些人奮力一抬,舉重 50 公斤;反觀自己,10 公斤就被壓垮了:「不行,我要再舉更久!」

創業有如永不止息的鍛鍊,是場一生的修行──閱讀這些傳奇人物故事,你賺得可能沒他們多,但在面對逆境的領域裡,謝耀輝挑戰自己絕不輸在「承擔力」。

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一如許多成功企業家,度過了自己人生的高低起伏。堅持下去的謝耀輝,煉出堅強韌性。三次失敗,三次站起來。

2017 年,Accupass 浴火重生,體質調整過後的 Pre A 輪融資,再獲騰訊、日本上市公司入股,募資數千萬美元。發展至今,金曲獎、阿里巴巴、華為都是 Accupass 的客戶,覆蓋用戶數多達千萬人。

創業之路無止境,伴隨公司成長,John 也從一個缺乏商業思維的工程師,從頭摸索如何進行產品營運、行銷商品。到今天,他帶領著百人團隊,不斷優化平台、拓展國際市場。如今除了台北和北京,Accupass 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也皆設有據點。

「做了生意後,你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學習,創業給了我本來沒有的能力。」

創業十年,盼自己仍舊有夢:「我是一個無法失去熱情而活的人」

謝耀輝 20 幾歲時就發現,雖然業界常說「微笑曲線」──技術與品牌必須一同升級;但願意真正投入時間進行升級的台灣企業,其實少之又少。

因此,儘管公司成立不過 10 年,謝耀輝仍逐步將「企業社會責任」(CSR)納入體系。他認為,不需要等公司大了才(對社會)做出貢獻。小公司,從小貢獻著手,「多贏,是讓我更舒服的一件事。」

然而無論是長期投入技術、品牌、社會責任、產業佈局⋯⋯,追求理想的背後,謝耀輝付出的代價是:「短期內,你會更分心,更累,也可能看不見回報⋯⋯。」

「但每個行行業業裡,總需要有一小群人,帶著長線思維,」謝耀輝給自己的答案是:「如果所有人都只有一種想法,都想要賺快錢,只求短平快的收割,這個產業就永遠不會有長期布局者。10 年、20 年之後,該產業終將失去長期競爭力。」

別因怕失敗、讓夢想成為空談:「做就對了,慘敗後的成長才是真的」

「與其說勇氣,其實那時可能也沒想清楚,就去做了。」回首謝耀輝過去 10 年職涯路,「做就對了」讓他走上創業,也開啟了許多自己未曾想過的局面。

也是「做就對了」,謝耀輝抓住了切入市場的好時機:「越早進入市場,你擁有越多機會,容許你犯錯、走彎路。」

Accupass 成軍一路上,嘗試過各種產品,「當中自然經歷各種失敗,但我們還是沒有放棄,而是稍微去延伸與轉型,」最後成就今天的成果──搭上「後互聯網時代」IOT、O2O、智能AI、感測器等大量混搭與重構,Accupass 運用新科技擴大並深化活動產業鏈,再開新頁,也攻下屬於自己的市場位置。

回顧十年職涯:謝耀輝從自己的專長技能(開發)切入事業,選擇一個富有熱情的主題(活動產業),尋找市場痛點,裝備商業思維,累積海外經驗。他願意從底層摸爬,掌握公司治理的基本結構,進而培養領導力,以致制度的建立。而熬過幾次低谷之後的歷練,堅定了他長線布局的產業思維與使命,帶領他走向更宏遠的未來。

「絕對正向」更是領導者一生的修煉。當多數人看不見希望時,帶隊者唯有絕處逢生:「經常與不同老闆交流時發現,能夠歷經考驗存活下來的,都有這些正面思考的共性。」

(附錄:給有志創業或精進自我的讀者朋友們一個小練習)

1. 請你從 John 的專訪中,歸納三個開創者的特質。這三種特質,哪一個最吸引你?你覺得自己可以如何培養它?

2. 思考一下,你具備什麼技能專長?你的熱情在哪裡?如何將上述兩者結合起來,運用在你的工作中?

3. 預備自己具備公司經營者的思維,你如何為自己累積「產銷人發財」的基本功?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30 出頭獲 2 億融資、再從盛世跌落谷底──專訪 Accupass 創辦人謝耀輝:「慘敗後的成長才是真的」》,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創新創業第一課:商場從來沒有「神」,靠的是「不怕失敗」的大環境與人
這是一個創業失敗的故事:對於青年創業的各種陷阱提醒,與我從中學到的四個教訓

作者簡介:

雪倫,曾於美東、台北、北京擔任記者編輯,現旅居雪梨。長年在科技圈與各國創業家、高階主管訪談交流,喜歡寫下那些靈光乍現的對話,近距離呈現我所見聞、那令人著迷的跨國職場+科技創新。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