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人際】不敢和外國同學聊天?四大技巧教你這樣做!

作者:Liz

如果你問我,來到荷蘭讀書最不適應的部分是什麼?我一定會說:絕對是 small talk!

去(2022)年剛來到荷蘭的我,因為語言與文化的不適應,一度十分抗拒需要與同學「聊天」的場合,舉凡在學校的 coffee break,或是在派對上的社交聊天都讓我很焦慮。原先個性已偏內向的我,來到荷蘭更因為語言隔閡,更加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一度覺得自己得了「害怕聊天病」。

幸好經過了半年,我慢慢習慣 small talk 的文化,也因為英文口說能力持續進步,對於「聊天」不再這麼害怕。這篇文章會分享我如何緩解「害怕聊天病」的心路歷程,以及兩大閒聊原則、4 個簡單的聊天技巧,讓可能擁有相同困擾的你也能適度減少社交焦慮!

「害怕聊天病」是怎麼產生的?

簡單來說,我認為原因有二:一來是臺灣比較沒有 small talk 的文化,二來則是因為使用的語言不同。

所謂 small talk,是指遇到相較不熟甚至完全不認識的人時,雙方進行的短暫寒暄與聊天,話題也大多停留在表層的閒聊,經常以"How are you?"或"How is it going?"來開啟對話。留學生活中,不只是同學間早上問好時會進行 small talk,有時候去咖啡廳買杯咖啡,店員也會自然地與你聊上幾句。

第二個原因,我認為是對語言的不熟悉。相信不只是我,大多數臺灣同學在生活中都沒什麼機會使用英文與其他人對話,而出國後,為了與其他人交流,即使你再怎麼緊張、害怕自己講得不好,也只能把一生所學搬上檯面,拼湊僅有的詞彙,努力表達想傳達的意思。

我的內向性格讓我本來就不喜歡與要熟不熟的同學聊天,找話題「尬聊」的途中總覺得尷尬,再加上對自己的英文沒有自信,無法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讓我更想速速結束對話,離開現場。

起初來到荷蘭,我的「害怕聊天病」並沒有很嚴重,剛開學同學間彼此還不熟悉,可以把所有基本的問題都問一輪,例如:「你來自哪裡?」、「以前大學讀什麼?」、「今年幾歲?」、「有工作經驗嗎?」有的話,「那以前是做什麼的?」……在把這些問題都問完之前,下課時間通常也結束了,完全不用想其他話題來填補空檔。

但當開學「蜜月期」過了之後,基本的問題都問完了,我愈來愈煩惱遇到同學時到底該聊什麼?

關於聊天的兩大基本原則

為了解決這個困擾,我開始「研究」班上兩位很擅長與大家聊天的臺灣同學 A 與 B 的聊天方法。仔細觀察後,我發現她們兩人恰巧位在聊天天秤的兩端,分別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與別人拉近距離。

A 很喜歡滔滔不絕分享自己的事,有她在的社交場合幾乎沒有沉默與尷尬。透過分享最近的心情、對於學校課業的意見,其他同學能更加了解 A 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彼此也能找到更多共同話題,進而擴張聊天的深度與廣度。

而 B 則走完不同的路線。相較於分享自己的故事,她很會問別人問題。還記得剛開學某一次下課一起去公園散步,我們聊到以前在臺灣工作的經驗,我才講了一點點,她就找到相當關鍵的問題繼續往下提問,讓我自然而然地分享更多細節與比較私人的心情。

除此之外,B 也很會給予富有同理心的回饋,讓分享者總覺得自己的心情是被她所理解的,進而樂意分享更多內心的想法,讓彼此的距離大大拉近。

4 個讓閒聊延續的小秘訣

我也曾與學校的 Personal Coach 討論過我的「害怕聊天病」,向他請教到底該如何交朋友、好好聊天?這邊提供 4 個結合自我經驗與 Coach 建議的小技巧,讓身為內向者的你,跟我一樣面對聊天都不再害怕!

一、事先準備一個自己的小故事

第一個技巧適合「聊天初學者」,比較不需要進階的聊天技巧,無論聊天對象是誰都適用:每天出門前,準備一個想要與其他人分享的小故事吧!

有時候我們會害怕「聊天」,是因為我們「不確定要和對方說什麼」,也可能擔心自己是否缺乏與話題相關的詞彙或故事導致無話可說。然而,如果自己先準備了故事,就可以事先查好適合的用詞來精準表達想說的內容,大大減少焦慮感,同時你也較有機會成為主導話題的一方,將話題聚焦在自己熟悉的主題上。

如果你也也是「聊天初學者」,或是對自己的英文口說比較沒有自信,不妨每天準備一個最近發生的小故事,當其他人問你"How are you?"的時候,就把這個小故事拿出來分享吧!

二、用開放式問題引導他人講更多

第二個訣竅需要比較進階的聊天技術,你必須要先聽懂別人在講什麼,才能問相關的問題。問問題聽起來很簡單,卻能夠讓對方感受到「嗯!你有仔細聆聽我在講什麼」,產生信任感與安全感,創造一個更舒適的對話環境。

如果想要讓彼此的談話不間斷,則可以用「開放式問題」來引導對方講得更深入。「開放式問題」指的是答案並非 Yes / No 的問題,像是簡答或申論題。

舉例來說,你可以用二選一問題來切入,再問對方選擇的原因。例如:「你比較喜歡喝牛奶還是燕麥奶?」如果對方回答燕麥奶,你可以接著問「為什麼?」然後再細問選擇的原因或是分享自己的觀點。

此外,也可以問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直接讓對方分享想法。例如:「你上禮拜去義大利的旅程如何?」對方就會分享這趟旅程的重點精華,針對他的回覆,你也可以找到更多好奇的部分接續問問題。這也是我很常使用的聊天技巧,在我對自己的口說技巧還不是非常有自信時,我都會讓對方分享他的故事,同時也能將之當作練習聽力、補充自己的字彙量,也可以從中學習到許多英文的慣用用法。

三、適時運用 Paraphrase

請別以為 Paraphrase 只有在寫作可以用,聊天其實也很需要 Paraphrase!我的 Coach 就分享,Paraphrase 很適合用在對於對方的話題比較不熟、確認自己的理解與對方表達的是否相同的情況。同時也可以給對方「我有在專心聆聽」的感受。

例如,前陣子我的印度室友向我分享印度料理 Momo,他說是一種用餅皮包住肉與菜,然後再拿去蒸或水煮的料理。當時我就反問他:「那算是一種水餃(dumplings)嗎?」比起提出開放式的問題,Paraphrase 比較像是用「反問」來確認對方的意思,或是重新聚焦話題的主軸,也能讓彼此再次同步話題。

四、不知道說什麼時,就讓別人講他自己的事吧

最後一個技巧也非常萬用,畢竟沒有人不喜歡說與自己有關的事。

當對方分享內容之後,你想知道更多,此時就可以說"Hey, I am really curious about ...! 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that? / What's the detail about ...?"直接把話題丟還給對方,同時,你也可以暫時休息兩分鐘不用講話。

這個技巧也能讓對方感受到:「哇,他對我分享的內容是真的有興趣的!」不僅能縮短彼此的距離,更讓對方有動力分享更多。然而,這個方法比較適合用在外向的對象上,如果碰上話不多的同學,則必須搭配問句一一推進話題,才不會對方講完兩句話,話題就結束了。

聊天技巧終究是技巧,態度才是關鍵

比起非常健談的外國同學,我仍然不是一個很會聊天的人,以上的技巧也還在嘗試與練習中。我也深知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交友聊天模式,千萬不要看到別人很會聊天交朋友、自己不會,就自我否定。聊天手法沒有優劣,只有適不適合自己。將這些技巧多練習、融會貫通,或是多參考別人說故事的方法,時間一長也能看見自己的進步。

然而,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擁有真誠的態度、保持好奇心──既然都出國了,就多聽聽別人的生命故事。

就算話不多,也不要放棄每個能和他人交流的機會,只要擁有一顆真誠、想認識他人的心,聊天時多多眼神接觸(eye contact)、問問題,或用正向的回饋(feedback)回應對方。即使真的不知道該反饋什麼,先從當個好的聆聽者開始,對方也一定會感受到你的善意,而聆聽,不正是我們內向者最擅長的部分嗎?

祝福你我在 small talk 的道路上都能愈來愈如魚得水,自在表達!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不敢和外國同學聊天?請看留學必備 small talk 兩大原則、四大技巧》,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職場生存三部曲:愛拚不會贏,愛說才會!

聊天要「浮誇」、不勸酒──3 點帶你認識小酒館社交「潛規則」

作者簡介:

Liz,26 歲踏上遙遠低地國就讀碩士的女子,有顆過分感性的腦袋,卻走上理性數據分析的道路。即使身在有些無聊的尼德蘭,依然擅長將生活過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