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側寫】不諳華語的新加坡,如何面對中國?

新任新加坡總理黃循財。 Photo Credit:截自 Lawrence Wong@X
新任新加坡總理黃循財。 Photo Credit:截自 Lawrence Wong@X

作者:換日線關鍵字 Podcast

新加坡現年 72 歲的總理李顯龍已於 5 月 15 日卸任,交棒給人民行動黨的第四代領導人、也是前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為他的 20 年任期畫下句點。

李顯龍是開國總理李光耀的長子,1952 年生,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數學系、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原有機會留在劍橋深造數學,最終選擇回到新加坡從政,是人民行動黨的第三代領導人。雖然成長於說英語的家庭,但從小在父母的培養下通曉華語、英語和馬來語,也能以三種語言演講。

相較之下,他的接班人黃循財生於 1972 年,成長的世代,英語已逐漸在新加坡普及,黃循財的英語也遠比華語流利。留學經歷豐富的他,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取得經濟學學士、於密西根大學獲得應用經濟學碩士,並和李顯龍同為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校友,擁有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本集節目特別邀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吳英成教授,分享他昔日作為李顯龍的老師,如何看待總理其人;作為新加坡人,如何評價李顯龍 20 年來的施政成果;作為語言專家以及黃循財的舊識,又已預見黃循財上任後將面臨哪些挑戰。

問:如果回顧李顯龍執政以來人民行動黨的得票率,會發現最近一次 2020 年選舉的得票率是 61.24%,雖然還是佔多數,但和前次 2015 年比較卻有明顯下降,您認為原因為何?

我的看法是,把祖父、父親和小孩的世代放在一起比較沒有意義,因為不同世代的人對問題的看法不一樣。實際上我可以告訴你,李光耀時代的得票率更高,當時 70 幾,現在掉到 60 多。

過去第一代,尤其李光耀世代的選民,很多是文盲的一代,像我父母親是文盲。第二代則是過渡期,現在新世代則是 1965 年建國以後出生的新加坡人。可以說是從過去的方言時代,到華語時代,再到英語時代。很弔詭的是,過去人民行動黨是英語起家的,現在英語越普及,它的得票率卻越低。

但是我個人不喜歡用得票率來比較,因為得票率反映的不是單純的支持度高低問題,而是顯現不同世代的選民對政府有不同的要求。新世代選民要求更多的是自主性。一個語言決定了一個人的思考,一個講華語的世代,和一個講英語的世代不一樣,因為他的思考、接觸的資訊和視野都會不一樣。你可以說他的思維比較西方,更多的是個人自主的想法、求新求變,同時應用科技的能力也更強。

不同時代應該有不同的路,人生本來大家選擇就不一樣,不應該比。每個人生都是美好的,這是我的理論。

問:就如同老師說的,世代差異體現在語言差異。在李顯龍執政時期,新加坡學生的家庭常用語開始以英語為主,華人學生的華語能力明顯下降,您作為雙語教育專家,是否有觀察到李顯龍在政策推廣方面做出因應?

第一代領導人在建立新加坡的時候,是一個多語言、多文化的時代。新加坡有四大官方語言,包括華人的華語、馬來人的馬來語、印度人的淡米爾語還有英語。英語是一個很重要的行政語。為什麼英語在這裡會特別呢?因為新加坡曾經是英國殖民地。

所以臺灣在看待這個語言政策的時候,必須要了解它的過去。臺灣的雙語政策不應該跟新加坡一樣,新加坡是在過去的歷史底下發展出來的。李光耀的雙語政策是英國殖民地雙語政策的深化,什麼意思呢?就是在一個殖民地的政府裡面,一定分頂層語跟底層語。頂層語就是殖民地語言英語,底層語就是本地的語言,也就是華人的華語、馬來人的馬來語、印度人的淡米爾語,這就是雙語政策。

英語是頂層的、國家的、經濟的、主導的,但底層的、民族的、文化的語言也繼續保留。華人有華語、華社,馬來人也有馬來語和馬來社群,印度人有淡米爾和印度社群。學校規定雙語政策,意思就是全部的科目都是用英語教、母語單科,就像在台灣,全部都是用中文教,英語單科。所以記得,新加坡的雙語政策跟台灣的雙語政策完全沒關係,不要學表面。

在新加坡,雙語制度在建國時是需要的,因為我們要有一個以新加坡為主導的愛國者教育,必須要有一個行政語、主導語,所以英語在新加坡佔主要角色,同時它也是對外謀生的國際語,在國際貿易方面很重要。

這個政策從當時李光耀推行、李顯龍繼續執行的時候,我想大方向沒錯,因為這是順應當時的時代。什麼意思?就是在 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到現在,英語一直是獨霸群雄的國際語言。世界各國人學習英語,不只因為它是外語,也因為它是國際語。所以我一再跟臺灣人說,臺灣人掌握英語跟世界交流、溝通很重要,我也一再呼籲臺灣應該好好地利用英語講臺灣的故事。

可是問題來了,現在新加坡的雙語政策底下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從過去只有兩三成的人在家裡講英語,現在七成的人都在家裡講英語,只有三成的人在家裡講華語,而且這個趨勢會惡化。可能你會問我說,華族是這樣,印族、馬來族呢?一樣,大家都遇到因為英語很強,其他語言都不能活的問題。但你也不能保護,保護一定死的,這是語言的現實、生態的問題。

現在一個最大的挑戰是中國崛起。中國崛起已經從鄧小平的 80 年代開始,歷經 2000 年以後的改革開放、2013 年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到現在的「內外雙循環」──不管你同意不同意、願意不願意,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經濟體。換句話說,接下去的時代將會是英語和中文時代的對壘。換句話說,新加坡如果只掌握英語,對新加坡是不利的,難道你只願意賺美元,不賺人民幣嗎?不可能。

所以新加坡最大的挑戰就是,怎麼樣讓新加坡人掌握中文、應對中國、賺人民幣?

黃循財不久就要接任我們的總理,他是第三代華人,如果跟李顯龍比,華語能力差遠了。第二代就像是兩次沖泡的茶,第三代就是沖第三泡的茶,第三泡的茶還有茶味嗎?沒有。所以我也很擔心黃循財。黃循財努力學中文,學得很痛苦,就像很多中國人、臺灣人努力學英文,學完了,英文還是很爛,因為二語(第二語言)不容易學。

但是黃循財也非常清楚,中文的崛起是新加坡的挑戰。任何的(弱勢)語言只要搶救,它就會死掉,我們要賦予它新的生命力,這個也是目前政府沒做的。我認為政府過去比較集中在做華裔華語,意思是我們偏向「華語是作為文化傳承、身份認同」,因為我們是華人,要了解我們的祖先從哪裡來、繼承傳統的文化。

可是我一再強調,文化不能當飯吃,所以中文系的人一般都很窮,因為沒有人是靠文化賺錢的。但這不是說中文系不重要,或者文化不重要,我說的是你必須要「用兩條腿走路」,我們不能停留在「華裔華文」,而是應該要走向「國際中文」。我這幾年的研究發現,世界五大洲的人都努力學中文,他們學習中文最重要的不是要追隨偉大的中華文化,而是因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他們想要對華貿易;講白了,就是要賺人民幣。這個是大家都要面對的,也是台灣要面對的。

所以我覺得新加坡未來的挑戰、PAP 第四代領導人黃循財以及年輕人未來的挑戰,還是新崛起的中國。這也是新一代的特色。我不覺得有對錯問題,這是時代的改變。我們要重新認識時代,走新的路。所以,我很期待第四代領導人,往後將怎麼帶領我們。

我也有信心,人民行動黨的傳統會以國家利益為先;其實我們的反對黨也一樣,只是他們的理念不一樣。

問:您眼中的黃循財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不瞞諸位,我認識黃循財,黃循財曾經是李顯龍的私人秘書,而我是李顯龍的中文老師,每一年 8 月的群眾大會和新春演講,我們兩位都會協助總理的講稿。黃循財絕對是一個非常能幹、非常有為的年輕人。但是他是第三代,他最大的問題就是他的英文非常好,但他的中文真的要努力加強。

在 COVID 新冠疫情時代,他是擔任像臺灣衛福部部長的職位,常常要對全國講解疫情的管控情況還有政府的工作。當時每次都有兩個部長,還有一個是衛生部的大官員,三個人對外講解,而講解最清楚的就是黃循財。所以我說「時勢出英雄」,他應該要感激 COVID,讓他有機會展現他的才華,贏得人民的愛戴。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李顯龍繼承人】黃循財的挑戰:一個說英語、不諳華語的新加坡,如何面對中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台灣特有,保證讓你學不會」的英語學習法?想成為雙語國家,先從觀念改變起

「親愛的台灣人,可不可以拜託你,別再和我說英文了?」那些外國友人的真心告白

作者簡介:

換日線關鍵字 Podcast,《換日線》關鍵字,關你什麼事? 每週六上午 10 點,將為大家解析關鍵國際時事與趨勢,並發揮《換日線》的特色──連線人在現場的專家,分享他們的第一手觀察。在全新改版的節目中,每月也會推出一集「校園關鍵字」單元,介紹國內外教育現場的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