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商業】台灣人不知道:日圓「狂跌」真相

作者:佐藤峻/日本人的台灣創業紀錄

大家好!我是在台灣創業經營數位行銷公司 applemint 的代表佐藤(Leo Sato)。

最近在國際上討論最熱烈的財經話題之一,就是日圓的大幅貶值──截至 2022 年 4 月 20 日為止,日圓兌美元匯率,相較 2021 年高點,跌幅已經超過 15% ──且最近仍持續貶值中。

對此,日本財經界發表了各種聲明和評論,要求政府審慎應對日圓大幅貶值的現狀。UNIQLO 優衣庫的代表人柳井正先生最近更表示:「這次的日圓貶值(對日本)沒有帶來任何好處。」

看到這裡,許多日本人和台灣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疑問:「一直以來,日圓貶值對(產業以出口導向為主的)日本來說,不是件好事嗎?」以及「為什麼日圓會貶值這麼多?」

在這次的專欄裡,我想說明一下目前的日圓貶值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它與以往的日圓貶值有何不同。並且,還想談談我們可以從日圓貶值中學到什麼:

日圓貶值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2012 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以 「安倍經濟學」為名推出 3 項政策,這些政策在當時被稱為「三支箭」,分別指貨幣寬鬆、擴大財政支出和經濟成長戰略。

當中的「貨幣寬鬆」政策,是為了克服當時日本的通貨緊縮,實施無限期的量化寬鬆。簡而言之,就是指降低利率和增加貨幣供給(俗稱「印鈔救經濟」);而「擴大財政支出」政策,是為了 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的重建和地方振興提供資金。最後的「成長戰略」,則是藉由放寬對經濟的管制,以實現經濟成長的目標。

在安倍首相的政策下,日本央行進行了無限期的量化寬鬆,增加了日圓的數量,降低了幣值、削弱了日圓。當時也確實讓一些日本製造業,更容易透過出口賺到外匯。

在當初的設想中,政府和日本央行認為:如果在日本生產的服務,以低價出口到其他國家,日本企業的營收就能提升,進而帶動薪水調漲、消費暢旺,長期的通貨緊縮就會結束。當時日本央行設定的目標是「在經濟蓬勃發展的前提下,平均物價(溫和)上漲 2%。」

然而,轉眼間 10 年過去,這個政策在實際執行效果上並沒有那麼順利──但因為這項政策的關係,覺得「日圓貶值是件好事」的日本人不在少數。

偏偏,這次的日圓貶值,情況與過去十分不同。

貨幣貶值卻無法振興經濟:「停滯型通膨」恐來臨

到底是哪裡不同呢?最大差異在於:10 年前和過去的日圓貶值,多半是由於日本「本地的」因素──如央行降低利息、增加貨幣發行等造成;但這次日圓大幅貶值的原因,卻是因為美國進入升息循環,同時升息幅度數年來最大所造成的。

意思是,日本如果「按規劃」、「策略性」地緩步讓日圓貶值到一定程度,確實有機會如前面所說,幫助到日本出口產業、進而推升經濟。

然而,如今我們面對的狀況是:日本經濟整體來說並沒有復甦,但日圓卻持續貶值、同時世界主流貨幣美元持續升值。這會造成日本對外出現資金外逃的挑戰,對內更有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壓力。

更糟糕的是,美國聯準會跟日本央行政策走向嚴重分歧:說白一點就是美國已經開始升息循環(會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美國或美元資產);但日本卻沒有這種條件,只能繼續維持低利息、量化寬鬆的環境。

因此現在市場上許多投資人,都預期未來美、日利率差距還會逐漸擴大,並加速資金撤離日本金融市場的狀況,導致日圓面臨一波更龐大的貶值壓力,陷入惡性循環。

這樣的惡性循環,更可能會導致最糟糕的狀況出現:「停滯型通膨」(Stagflation)。也就是投資沒有增加、經濟沒有成長甚至衰退,但物價卻仍不斷上漲。

世界變局推升全球物價,日本企業凍漲「撐不住了」

目前,幾乎全世界的物價都在上漲。例如今天午餐時,我和一位台灣同事聊天,她告訴我連雞蛋都變貴了──因為近年的全球變局,加上過去長久以來的貨幣寬鬆政策,台灣和各國的物價大多面臨上漲壓力,日本也不例外。

但由於日本過去 20 年來的景氣實在稱不上「好」,因此近年來日本企業儘管進貨成本上升,仍大多一直忍耐著不敢提高商品價格,就是怕一漲價就導致消費力下降。

不過,企業的忍耐終究到了極限,2022 年 4 月,日本央行「曾經」期待的 2% 物價上漲率(編按:2015 年前後,因日本長期面臨通縮隱憂,故央行訂出 2% 溫和通膨的政策目標),以最糟糕的形式出現了。

這裡插播一則小小的財經概念科普:當物價上漲是因為「供給跟不上需求」時,稱為所謂的「需求推動的通貨膨脹」(Demand-pull Inflation,又稱需求型通膨);相對地,因為成本上升而導致的物價上漲,則稱為「成本推動的通貨膨漲」(Cost-Push Inflation,又稱成本型通膨)。

現在,美國的物價上漲是前者,而日本的物價上漲是後者──簡而言之,美國的通膨是因為經濟正在復甦,供給跟不上需求;反觀日本的通膨,卻是因為原物料採購價格變高導致的。

美國因為景氣相對好,有本錢(也已經)宣布提高利率、將市場上的過多資金吸收回銀行體系,以抑制物價的快速上升。同時,當美元利率上升,美元會變得更有價值,這也使得更多人想要購買美元,美元又會變得更強。

但日本的情況幾乎是完全相反:因為景氣不好,所以日本央行不敢升息、企業也不敢調高價格,但如今企業無法再凍漲了、民間消費力卻沒有提升,加上日圓持續貶值,國際資金將越來越不青睞日本,甚至加速「出逃」的腳步。

進退兩難:日本既無法升息,也無法量化寬鬆

到這裡,也許會有很多人想問:「那為什麼日本央行不能和美國一起同步升息啊?」

日本央行無法升息,背後有兩個原因:一是若日本現在升息,很可能會使景氣雪上加霜──在多數的狀況下,銀行提高利率,會使企業和人們減少貸款投資和進行消費的意願,因此對目前經濟停滯的日本來說,升息的風險實在太高。

另一個原因是,這時候升息的話,等於否定政府到目前為止所做的一切。日本政府和央行的策略一直是藉由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日本的景氣。日本央行總裁黑田先生更說過:「從長期來看,量化寬鬆(對日本經濟)是好的。」如果此時「逆轉升息」,等於相應的所有政策都要重新規劃、「砍掉重練」,過程中的風險之巨大,更是日本政府「難以承受的重」。

那反過來說,如果日本乾脆「豁出去」,繼續、甚至擴大量化寬鬆政策呢?

可怕的事實是:過去 10 多年下來,日本早就進入零利率、甚至是「負利率」的時代了,經濟卻始終沒有顯著的起色,哪裡還有什麼空間進行更多的量化寬鬆政策呢?

換句話說,面對目前日圓貶值的狀況,央行既不能升息救日圓,也不能降息拼經濟(已經是零利率)。再加上通膨與政府大量的負債,繼續量化寬鬆的空間更是所剩無幾,真的幾乎是沒有什麼解決辦法了⋯⋯。

日圓危機有解嗎?

針對日圓、甚至是整個日本面臨的危機,很多專家發表了各種意見。如有人提出要減少消費稅、有人提出要發消費券⋯⋯等等。而我個人認為其中有一個解決方法最值得討論,就是「儘速全面開放觀光」。

舉例來說,如果日本今天開始接受台灣旅客,因為日圓貶值的關係,台灣飛往日本的班機可能明天開始就會被預訂一空。而為了在日本購物,台灣和各國旅客須將自己國家的貨幣換成日圓──這將可望暫時提高日圓的價值、緩解危機。其實像是泰國、澳洲、美國等,都已經開始開放觀光客入境了。

然而現實情況是,日本恐怕最快也要等到今年夏天之後,才會「逐步」開放觀光。

日本是一個高齡化社會,超過 25% 的人口是 65 歲以上,國家政策無可避免地會比較偏向於老年人。

對於生活在日本的老人是否願意接受外國人,答案想必是否定的。因為如果來自國外的觀光客來到日本,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數自然會增加。而在鄉下地方靠老人年金生活的老人,更是對外國人和經濟問題毫無關心,自然會傾向較低風險的作法。

以上是很多台灣人都不知道的,關於目前日圓貶值的真相。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財經科普】日圓「跌跌不休」的真相,與日本難解的經濟危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大學一畢業月領 60K 新台幣,日本職場「高薪」、「高品質」背後的真相
大撒幣時代:為何疫情重創全球,股市卻狂漲?因為我們是史上最「有錢」的一代

作者簡介:

佐藤峻(Leo Sato) 畢業於國際基督教大學(ICU)/ 政大商學院碩士,2017 年在台灣創立了 applemint 數位行銷公司。 從外部投資 0 、客戶 0 、人脈 0 ,毫無資源的狀態開始,三年業績成長了 3000% 。2019 年協助來自日本的品牌 KARADA factory 創造在台 7 年來最高利潤。在沒有母公司支持、沒有客戶介紹、沒有參加任何研討會、更沒有出資為公司打廣告的前提下就獲得日、台超過 40 間企業的數位行銷代理機會。公司唯一的廣告宣傳花費用在實習生招募與新人數位廣告訓練,且僅僅 8 萬日圓。即便如此,依舊實現了與日、台 40 間以上企業的廣告投放與數位行銷合作,正在台灣親身實踐「築夢踏實的人生」。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