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外交】南海紛爭中看不見的「中華民國在臺灣」,與那些低調「捍衛主權」的無名英雄們

完成曾母暗沙測量後部分人員合影。圖/ 裴凡強  提供
完成曾母暗沙測量後部分人員合影。圖/ 裴凡強 提供

作者:裴凡強/From Russia 我在俄羅斯上班

這一陣子,南海諸島的紛爭經常出現在國際媒體版面上,尤其是中國大陸和菲律賓的衝突愈演愈烈,甚至連「水砲」都已出籠,儼然快成為美中兩大強權角力的(又一個)衝突導火線。

然而儘管這片爭議海域的島嶼那麼多,很多更屬於我國領土,然而多數臺灣人都不太熟,關心程度也頗低。硬要講的話,比較常聽說的或許是「最近」沒什麼新聞的東沙,還有……「去年」新聞比較多的太平島。

太平島先是在 2023 年 8 月因為訊號不佳,被「中國移動」的訊號蓋臺而上了媒體,說有國安疑慮云云;這件事吵了幾天後,外交部又突然「注意到」媒體有關中國大陸疑似在西沙群島中的「中建島」興建飛機跑道之相關報導,因而重申「包括西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屬於中華民國領土,我國對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享有國際法及海洋法上的一切權利,不容置疑。」

若不是這些新聞搭上「中共威脅論」的論述,我猜年輕一輩的很多朋友們,或許根本不知道、可能也不在意我們的「領土」其實包括南海海域這麼多地方吧?

然而,作為少數曾經實際造訪「國境最南」的新聞工作者,以下想要跟大家說些真實故事,希望更多人知道,歷年來許多無名英雄們在各國虎視眈眈下「捍衛主權」的不易,也希望能喚起大家對這片海疆的更多重視。

太平島「訊號」之爭,工程師們低調上島搭基地台

先聊聊去年的「蓋台」新聞吧。一看到這則新聞,不禁讓我想起 2012 年搭船前往太平島採訪時,在茫茫南海上好幾天沒訊號後,我的手機卻突然在即將抵達時,收到提醒的簡訊,說我人到了「越南」,必須注意國際漫遊的費率問題。

原來太平島附近區域,當時早被一直覬覦此地的越南通訊「滲透」,原因也很簡單──當初島上沒有基地臺,所以就算我人在行政區劃為「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的國土太平島,理論上並未踏出國門一步,卻也只能收到「外國」的訊號。

而當時同船的,還有好幾位中華電信工程師──他們奉命上島,為的正是讓距離臺灣本島 1,600 公里遠的太平島能夠進入「2G 時代」。

我當時心想,這等「以電信宣示主權」的大事,實在應大張旗鼓宣傳才對,而且既能大幅降低本島外島溝通障礙,業者就更該發個什麼「太平島愈遠,中華電信訊號愈強」之類的金句當宣傳才是啊!更別說手機能通,實際上還能造福多少原本排不到公用電話、整天擔心女友兵變的阿兵哥,若企劃一段感人的情話當廣告一定能得獎!

只是出乎意料,工程師們非但「奉命不接受訪問」,還把電信設備佯裝成冷氣掩人耳目;很巧,5 年後我再次上太平島採訪,剛好又碰上同一批人在島上架設網路,讓這裡能夠上網(儘管因為距離實在太遙遠,大改只有過去數據機撥接的速度),但這些無名英雄還是「奉命不接受訪問」。

從「新北艦」上拍攝到面積0.51平方公里的太平島全景。圖/ 裴凡強  提供
從「新北艦」上拍攝到面積0.51平方公里的太平島全景。圖/ 裴凡強 提供

結果到了去年,太平島又被「中國移動」蓋台,不知這群工程師們是不是又要低調搭船航行千里,只為再讓我們的電信訊號能服務當地國人與駐軍?

從「西沙群島建跑道」傳言,看歷年「喪失」的國土

看到這裡,讀者朋友是否會好奇為何這群工程師,連在自己國土上裝個基地台也要如此「低調」?這大概是因為,南海海域的國際情勢實在太過複雜、「中華民國在台灣」在裡面的角色更是倍顯尷尬,所以寧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我們就拿去年中國大陸疑似在西沙群島中的「中建島」興建飛機跑道,外交部因媒體報導、被迫出面回應來舉例:

每當外交部因為南海問題而提到中共時,多是表明由中共和東協十國(10+1)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因排除我方,故而「不予承認」。但這次竟是因為「疑似」中共在中建島要修築飛機跑道,因而要「重申我國主權」且「不容置疑」,這就讓人感到很不尋常了。

畢竟,若真要按照《中華民國憲法》走,那中國大陸在南海興建的工程可多了,怎麼不一一發聲明稿?另外,這件事既然不由陸委會出面,而由外交部處理,那近年菲律賓在南沙群島的仁愛礁之作為,難道就不是侵害我國主權?

其實真正的現實是,這麼多年下來,我們在南疆「不容置疑的主權」,早就被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各國瓜分殆盡……。

南沙指揮部升旗典禮。圖/ 裴凡強  提供
南沙指揮部升旗典禮。圖/ 裴凡強 提供

早在 2016 年,內政部出了一本以「舞動島礁」為主題的衛星空拍照桌曆,其中除了 1 月到 3 月的附圖是澎湖白沙鄉及馬祖南、北竿之外,其餘的月份依序是南沙的太平島、中洲礁,之後的主角就是被越南「占領」的敦謙沙洲,被中共「竊佔」的赤瓜礁、南薰礁、永暑礁、美濟礁,以及遭菲律賓「侵略」的南子礁及西月島。

這真是讓人驚喜與感動的設計。儘管國際現實如是,但南疆的主權仍然應該透過這種方式,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國人、不斷加深印象;反觀像外交部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聲明,還不如把中華電信工程師千里迢迢不怕暈船,前往太平島架設網路的故事公告周知來得感人,不然可說毫無意義,徒增紛擾而已。

「南疆」的由來

既然談到南海的複雜情勢,那還是要先回顧與臺灣相隔千百里的南海諸島,到底是如何變得密不可分的:

答案在短暫的「中華民國在大陸」時代:根據 1934 年頒訂的《中華建設新圖》,「固有疆域」一路向南:東沙環礁、西沙群島、中沙群島以及南沙群島都包括在版圖之內,國境之南直抵曾母暗沙,這就是「傳統 U 形線」,也就是「臺灣 11 段線」與「大陸 10 段線」的前身,而且當時採用的是「實線」而非如今看到的虛線。

「雖然這道弧線與 1982 年才制定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所抵觸,但是當年沒有任何法源將國民政府的行為視為非法,也無任何國家抗議」,國立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前所長王冠雄指出,若以國際法學角度來看,後法不壓前法,也就是不能因為制定了新法律,因而判定過去合法的行為如今為非法。不過即使地圖早就畫好,但國家實力不夠,這樣的海疆也只是「海僵」:抗戰中的 1939 年,日軍佔領西沙、南沙,納入「臺灣高雄州高雄市新南群島」,一直要到 1946 年才光復。

接著,「中華民國在大陸與臺灣」的國民政府因甫獲美方所租借的幾艘軍艦,才終於得以戰勝國之姿,在二次大戰的硝煙剛剛散去之時,由內政部方域司派出勘查人員、會同海軍,以相關歷史人物或接收船艦,重新為廣袤南海上星羅棋布的大小島嶼命名,同時宣示主權。

當太平艦接收時,島嶼以艦為名,被冠上「太平」,即為現在的太平島。而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這些島嶼也沒有太多爭議、都很太平,「總之,既然日本將『新南群島』畫歸臺灣,那就是『臺灣的一部分』,」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宗鼎這麼說,「這也是兩岸各方都能接受的看法。」

太平島燈塔。圖/ 裴凡強  提供
太平島燈塔。圖/ 裴凡強 提供

而在《中日和約》第二條中,「日本國業已放棄對於臺灣及澎湖群島以及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之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是白紙黑字的證據,「不用去拘泥『固有』疆域到底有沒有南沙在內,疆域本來就是會變動的,」政治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陳鴻瑜駁斥其他聲索國的主權要求,「當日本戰敗放棄領土後,接收南沙的第一順位就是我國,如果與我國無關,又何必在《和約》中寫明他所放棄的地方?」

從案例上來看,後來的美軍顧問團在 1955 年曾向「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國防部提出申請,盼允許美國空軍人員搭乘美國海軍艦隻前往中沙與南沙的雙子礁、景宏島、鴻庥島、南威島進行測繪,請惠予核准;而在前蘇聯的《蘇聯大百科全書》(Great Soviet Encyclopedia)上,也看得到南海的斷續線。上述的實踐,均說明南海諸島的主權屬誰曾經非常明確。

簡言之,從「我方」的立場來看,無論「中華民國在哪裏」,南疆諸島與海域的主權,都是完全站得住腳的。但當然也如同前面所述,若國家實力不夠,人民或政府也不關心,這樣的海疆當然也只能是「海僵」了……。

實際抵達國境最南曾母暗沙時,「請萬勿張揚」

在太平島採訪完成後,我又有機會在十年前的 2014 年此時,經過 21 天的考察航程,搭乘研究船「海研五號」從曾母暗沙返航。別小看這一趟看似平常的調研考察,這可是《中華民國憲法》「確定」北緯 3 度 58 分,東經 112 度 15 分,位於水面下 17 公尺的地方,是國境之南、國之南疆以來,第一次有官方船隻航抵。

然而與先前的故事一樣,「請萬勿張揚!」負責此案的內政部長官交代我們一行人,意思是切勿讓親朋好友周知,或在社群媒體發文「猜猜我要去哪?」「我人在哪?」「這是曾母暗沙喔!」之類的。但是後來我發現,就算提到曾母暗沙,知道這個地方的人也正遞減中──因為出差前投保,保險公司退回我的保單,理由是「『國內地區』查無曾母暗沙地名」,而且「大陸地區」及「國外」,也都找不到此地……想想也好笑,就算我真的 PO 文了,大概除了行家,能理解此行重要性的也不多吧。

然而出發前低調可以理解,把事辦妥以免節外生枝,還可以少掉外國抗議以及「內政部怎麼可以把獨家新聞獨厚OO臺」的質疑;過程中應要求不要「打卡」,我心裡有數,同樣是省得惹麻煩,畢竟這南沙長期以來已經是南海火藥庫了,更何況這南沙之南在馬來西亞家門口不遠的曾母暗沙呢!只是海研五號抵達曾母暗沙才短短 28 小時,馬來西亞海軍軍艦就出現在雷達上,並且傳來訊號表示這是馬來西亞領海,勒令即刻離開。

這次航程的負責人,是海洋大學名譽教授李昭興。他當即決定掉頭,離開曾母暗沙,他的說法是:「已經成功航抵目的地,並進行了部分研究,同時也要確保全船的安全。」

當然研究船並無宣揚主權的義務與能耐,領隊考量更必須尊重,但我也提出「迂迴」的建議,先佯裝離開再返回,或拖延一陣子觀察馬軍的態度再決定,不過未被採納,「太平島具備 200 海里專屬經濟區的權利,而且還擁有 350 海里的大陸礁層延伸權利。」李昭興又強調這一點,也就是說太平島才是據理力爭或共同開發的根本,因為從太平島算起 350 海里,就是曾母暗沙的位置;而能在曾母暗沙停留多久,反而已經是次要的問題了。

那既然都已經「東窗事發」了,我就打卡吧!定位了曾母暗沙後,拿著國旗打卡 PO 文,饒是如此,「中華民國史上第一個在曾母暗沙採訪的記者」,成為我履歷的一部分。

接近曾母暗沙。圖/ 裴凡強  提供
接近曾母暗沙。圖/ 裴凡強 提供

接下來的一週,海研五號改為在中沙的「民主礁」,也就是黃岩島附近的海域研究,倒是不見菲律賓船來干擾,研究人員蒐集到了珍貴的海洋資料。此時克里米亞剛剛「回歸」俄羅斯;馬航班機還是消失無蹤,而在船上看到的電視新聞全是反服貿,世界上的其他大事,都不夠大。

花了一星期返航,等著大家的也只是內政部相關單位的幾個長官在真愛碼頭的慰勉,本來期待至少該有個小記者會,或是某種簡單的慶祝儀式吧,沒想到一切都還來不及失望,首航成功歷史性的一刻,就即刻淹沒在後來爆發的「太陽花學運」中──這樣的結果,委實讓我感到暈頭轉向,其程度,恐怕比通過巴士海峽時的風浪還劇烈。

一個月後,海研五號又不聲不響地去了一趟曾母暗沙。而這一次,馬來西亞海軍大概那一陣子都被調去搜救失聯班機了,抽不出身來「抵禦外侮」,只好不聞不問,海研五號終於能徜徉在 1934 年劃定的疆域中。

原來曾母暗沙不是一個點,而是這片面積 2.12 平方公里的海域,「初步判斷,這片海域蘊含了 130 億桶原油,有波斯灣第二之稱!」李昭興這麼說。不過,蘊藏深海未經開採的原油,即使可能的量再大,也就像天邊的彩虹,還不如擋下服貿讓人來得振奮吧。

還請切記,南沙雖小但很重要

時間來到 2016 年,因為要紀念 1946 年 12 月光復南海諸島七十周年,所以在年底,內政部舉辦了一場堪稱重頭戲的活動──「經略南海永保太平──收復南海諸島七十周年」特展。

作為受邀來賓,我在會場第一次近在咫尺看到當時就職甫半年的總統蔡英文。上任不久的蔡總統就在幾個月前,才霸氣表示不接受《南海仲裁案》,雖說在特展現場發言時頻頻低頭讀稿,讓人感到她對這個議題似乎不太熟悉,但親自前來表達祝賀卻是有誠意的。她在演講之後,更與時任指揮官王茂霖視訊,慰勉南沙官兵,還收下代表太平島具有充足淡水、所以能夠種出來的瓜果。

甫上任的總統蔡英文,拒絕《南海仲裁》,出席光復南沙七十周年典禮,並接下證明太平島淡水充足的瓜果。圖/ 裴凡強  提供
甫上任的總統蔡英文,拒絕《南海仲裁》,出席光復南沙七十周年典禮,並接下證明太平島淡水充足的瓜果。圖/ 裴凡強 提供

我當時曾樂觀地相信,等她任期屆滿之時,不論是 2020 或 2024,一定踵事增華,賡續 2008 年陳水扁前往太平機場剪綵,與 2016 年馬英九在南疆訪視後,於太平島發表《南海和平倡議》的先例,必有一趟南海之行。但事實證明我當時是過於天真了──因為擔心「激化緊張情勢」以及無法保證「飛安與維安」,所以即使有太平島碼頭落成這樣的大事,還有國際南海局勢風雲變色的因素,今年呼籲總統前往太平島宣揚主權的聲音,到後來竟被打為「居心叵測」或「讓中國得利」。

事實上,對這片海域有興趣的國家自清末起從來沒有少過,尤其是二戰後紛紛獨立的「東南亞新朋友」們,也紛紛開始進行所有權的挑戰。這片南疆,成了名副其實的「難僵」──「既難又僵」,太平島也開始太平不起來。

總統無法在卸任前出發視察太平島碼頭落成,原本還能把這份期待放在預計前往南沙的 20 位立委身上,但先是延期出發,後來又只有原先預計參加立委的一半上島;而近期在立法院外,竟恰巧又是無休止的示威──於是太平島重要的「港側浚深及碼頭整修工程」視導結果,再次成為當日新聞的配角。

這時我不禁想起了一段話:「國土之價值,同時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為其空間的價值,一為其地位的價值。某地原野肥美,田連阡陌經濟的價值誠高矣,然未必具有地位的重要。反之,荒山小島其產物無足言也,然其地位之重要,往往一國之安危,一戰之勝敗系之。」1946 年,內政部派往南沙的接收專員鄭資約,在他筆下的《南海諸島地理志略》是這麼描述這些島嶼的。

南沙面積雖小,但是主權絕對重要。無論國際情勢如何演變、國內政權如何更迭,希望大家都能放在心上,別讓無數前人努力下、得之不易的「國土」,就這麼輕易地拱手讓人了。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南海紛爭中看不見的「中華民國在臺灣」,與那些低調「捍衛主權」的無名英雄們》,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踏上東沙島:人跡罕至的國家公園,「大家顧著搶資源,卻沒人談保育」

唯一親臨國境極南「曾母暗沙」、遍訪南疆諸島的記者:軍艦或可阻擋,植物不會說謊

作者簡介:

裴凡強。人在「寧古塔」,俄名「SLAVA」,生於臺北市,長於大安區,外省第二代,前世俄國人(猜測)。考上歷史系卻大半時間泡在俄文系修雙主修,目前擔任外籍勞工,最得意之事為中華民國史上第一個在曾母暗沙採訪的記者。合著有《島嶼岸邊》、《紛分和合》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