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外交】李克強逝世後,該如何評價習近平的中國夢?
作者:換日線關鍵字 Podcast
今(2023)年是習近平力推的「一帶一路」十週年。過去中國盼能藉由放貸給開發中國家、協助其在當地興建基礎建設等方式,展示經濟實力,提升國際影響力。然而「大撒幣」的結果,除了令許多國家落入債務危機,也對中國經濟造成負擔。
為了因應國內壓力與國際時局的變化,中國在上(10)月落幕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正式宣告「一帶一路 2.0」的誕生。本集「換日線關鍵字」Podcast 節目邀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陳建甫所長,為我們介紹新版一帶一路的轉變,將對國際和台灣產生哪些影響。
問:請簡介「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
2013 年習近平才剛上任沒多久,在哈薩克斯坦跟印尼發表了兩次演講,談到了一帶一路的概念(「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當時他的想法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貿戰略。2015 年這項倡議進入了國務院願景行動,對於路線做出更完整的規劃,從此不再是習近平一個人的構想,而是成為國家級的倡議。
2015 年,中國開始傾全國之力做一帶一路,2016 年,當中國籌資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成立後,西方國家才開始感覺到習近平作為年輕的東方領袖,是真的想要把他的「中國夢」再往外推。他的外貿目標已經不在美國,而是直接設在歐洲。
一開始美國努力阻止其他西方民主國家加入,但歐洲這些老牌民主化國家卻紛紛倒戈,大家都想去中國分一杯羹。也因此,2016 年中國募資很順利,國力也到達了最鼎盛的階段。一帶一路透過大型的基礎建設,慢慢地從兩條絲綢之路擴展成為經濟開發區。
2018 年美中貿易戰爆發,大家開始擔心美國會阻礙中國一帶一路的推展。接著歷經 3 年新冠疫情,今年我們才看到中國最近在北京召開第三屆峰會。大概我們可以從這個歷史的變革,知道習近平在推動一帶一路的 10 年間,其實歷經了很多的挫折。當然同時間,也有很多所謂的「沿線國家」,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紛紛加入一帶一路的行列。
問:一帶一路剛推出的時候前景看好,之後卻被批評「害發展中國家陷入債務陷阱」。您怎麼看?
一帶一路剛提出的時候,中國大陸不管是產能還是人力都達到頂峰。因為國內基礎建設已經完成,中國一些優良的、技術成熟的工人開始面臨到所謂的「下崗」或「失業潮」,所以很多學者認為中國之所以會把國內的資源人力往外推,有一部分就是要「去產能化」,降低他們對國內的負擔。
不過我覺得習近平的野心不只如此,他也是想藉機展現中國國力,與「萬邦來朝」的盛況。這是他的中國夢,他認為中國已經富強到可以幫助周遭國家建設,讓這些獲得好處的國家之後也可以到中國來學習。他是一個比較極端的樂觀主義者,很想有一番作為。
但是我們後來看到,中國展現他們的誠意,帶著自己的勞工和原物料到很多地方去支援基礎建設,抱持的是「我在幫助你們,你們應該感恩」的心態;但相對地,這些被援助國家感受到的是「你來我們的國家,結果我們根本沒有從你的基礎建設得到好處──本地勞工沒辦法因此而獲得工作機會,也沒辦法獲得更多技術,好像就只是你們在蓋而已」。另外,這些國家後來也因為還不出貸款,導致財政赤字,陷入債務危機。
其實這當中很多國家的財政本來都不太好,需要引入資金,可是卻窮到連國際貨幣基金會或是世界銀行都不想借款給他們,難得有個中國願意幫他們做一些基礎建設,他們才會馬上投入。我們最常講的例子就是斯里蘭卡,他們因為內戰的關係跟各國借款,發現大家都不願意借給他們,只有中國願意借,他們就很高興。但是沒想到借款導致負債越來越大,最後就不得不拿國家的港口或礦產來抵債。西方國家批判一帶一路為這些國家帶來負面處境,中國國內則認為拿錢出來,對國內造成經濟負擔還要被罵,所以也有批評聲浪。
在第三屆的一帶一路峰會裡面,習近平明確地回應了輿論,他說:第一,做一帶一路,中國是有賺錢的;第二,中國和沿線國家也都互惠互利,所以大家都有賺到錢;第三,未來一帶一路的方向會從過去的基礎建設,慢慢轉型到高質量、小而美的民生經濟。
其實他也知道「大撒幣」的一帶一路不是長久之計,同時面臨到通貨膨脹造成的中國國內經濟問題;再加上一帶一路造成他必須不斷援助很多國家,但這些國家好像沒有意思要還錢,所以他現在把水龍頭給慢慢地鎖緊。我覺得這個做法給了中國一些時間,可以改善內部的經濟衰退,也讓這些過去依賴中國的國家開始思考,未來怎麼跟中國合作或融資。這是一個比較永續發展的方向。
問:中國被積欠的既有債務將如何處理?
確實有很多國家還不起錢,所以中國會開始挑選繼續資助的國家,通常會優先選擇有特殊的稀有資源、礦產,或是能源管線位置比較重要的國家,比如蒙古、緬甸都佔有原物料管線的地理優勢;又或者海港具有軍港優勢。如果沒有這些條件,那很抱歉,他可能就會把水龍頭給關緊。中國透過這些做法,把原本站在第一線的角度退居到第二線,第二線就是由絲綢基金跟大家投資的亞投行來做基礎建設的投資評估。
現在有很多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都在等待中國一次把債務免除。的確在過去,免除債務的例子常常發生,大概每 5 年或每 10 年就會有一次。但未來中國所要援助的對象已經不是傳統的非洲國家,而是戰略價值更高的東南亞地區、南太平洋島國。對中國來講,非洲國家反正也不可能跟美國要錢,還是會繼續依賴著中國,所以他大概會分親疏遠近跟重要性做取捨。
可能再過個幾年,習近平如果覺得中國經濟開始復甦,就會開始考慮免除貸款的問題。如果經濟沒有更好,他反而是會加強跟這些東南亞具有戰略地位的國家之間的債務關係。因為債務的維持也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透過債務可以掌握一個國家的經濟,它可以做很多的交換來降低這些國家的赤字,比如把未來的通訊系統或是高速公路的辨識系統都交給中國來做。
問:您是否看好調整後的「一帶一路 2.0」?
現在的中國面對很多問題,包括內部的經濟、外銷的問題、美中在對抗的問題,所以這樣調整對它的壓力最小。這是中國一群有志之士、厲害的政治人物所提供的轉型方法,希望在不損及習近平的尊嚴之下,維持他的中國夢。
其實現在這個「小而美的民生計劃」不是中國所獨有,日本不管是安倍擔任首相的時候或是現在的岸田首相都做過,像是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FOIP)經濟計劃就是類似的概念。一帶一路跟 FOIP 在東南亞地區剛好重疊,換句話說,未來日本跟中國可能會是既衝突又合作的關係。
問:10 月 26 日過世的中國前總理李克強也曾為一帶一路積極奔走,他的離開以及習近平政權的重組,對一帶一路有何影響?
習近平和李克強之間的關係,在後期已經越走越遠。從一帶一路的 10 年推動來看,前 5 年他們都是彼此配合的,特別是如果沒有國務院和國營企業去推動經濟改革,基本上沒有能力把一帶一路往外推。同時李克強在擔任總理期間,把中國的經濟做得蠻有聲有色的,也讓中國比較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專心做一帶一路。
只是到了後期,習李的路線不同,所以越走越遠。美中博弈影響到整個中國內部的經濟,所以習近平開始去推動扶貧、共同富裕,這跟國務院的計畫是背道而馳的。他們的不同並不在一帶一路,而在內部經濟的發展──究竟是國營企業、民營企業還是照顧弱勢百姓優先。
這次李克強突然病逝,反映出中共各種派系鬥爭時代的終結。特別是李克強代表團派的最後一個精神領袖,團派將走入歷史、具有嚴格的遵循命令或是具有紀律的這些行政官僚將走入歷史。前任總理的過世,反映出時代的改變。
(未完待續)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一帶一路 2.0」(上)大撒幣後反陷債務危機?如何評價習近平傾 10 年心血打造的中國夢》,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媒體人的嘆息:當國際社會都在關心「一帶一路」時,只有台灣在「豬哥亮」
過去「水電煤免費」,如今經濟「被殖民」──土庫曼將成為下一個委內瑞拉嗎?
作者簡介:
換日線關鍵字 Podcast,《換日線》關鍵字,關你什麼事? 每週六上午 10 點,將為大家解析關鍵國際時事與趨勢,並發揮《換日線》的特色──連線人在現場的專家,分享他們的第一手觀察。 在全新改版的節目中,每月也會推出一集「校園關鍵字」單元,介紹國內外教育現場的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