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學習】走進美國高中,直擊派對特殊文化!

作者: 林逸凡/換日線專欄

前陣子適逢畢業季,許多台灣高三生正水深火熱地準備升學大考。與此同時,地球另一端的美國高中應屆畢業生,則正在過著他們高中生活裡,最輕鬆、快樂的一段時光。

任教於美國高中的這幾年,我觀察到美國文化相當重視孩子「高中畢業」這件事情,除了學校會舉行學生最期待的「畢業舞會」(Prom),畢業生的家人也會舉辦私人的「畢業派對」(Graduation Open House),連住在其他州的爺爺、奶奶,都會開 7、8 個小時的車前來共襄盛舉。

美國高校「Promposal」文化

美國的高中通常在 5 月底或 6 月初開始放暑假,因此學校會選在 4 月的某個週六夜晚舉行畢業舞會。而這舞會還真的就和電影或美劇裡的一樣盛大,學生都非常期待參加。

美國的高中有 4 年,能參加這個舞會的只有高三(junior)和高四(senior)的學生,每個人可以買兩張票;至於高一(freshman)和高二(sophomore)學生則必須被學長姐邀請,才能參加舞會。

畢業舞會通常選在相當高級的場地舉辦。我任教的這幾年,學校曾經在飯店宴會廳、教堂、市立戲劇院等不同地點舉行。學生也都會費盡心思準備,各個打扮得花枝招展。

美國校風很開放,通常我的這些高中學生,男女朋友都不知道交到第幾個去了,也沒有老師或家長會存有學生在「偷交男女朋友」的心態。畢業舞會上,除了一群朋友一起去參加,更多時候則是成雙成對出席,因此也就發展出了「Promposal」這個有趣的活動。

「Promposal」是由「Prom」(畢業舞會)和「Proposal」(提議/求婚)兩個字合起來的。也就是其中一方會以新奇的方式,問另一方要不要一起參加畢業舞會。

而學生為了參加畢業舞會所花費的精力與心思,從我的中文課就可以觀察出來。在接近 4 月的課堂中,偷滑手機的女生會變多,一去「關心」之下會發現,十之八九都在偷偷網購、瀏覽要買什麼禮服和鞋子,或是預約舞會當天要去哪裡做美甲和髮型,然後互傳照片分享彼此的行頭。

相較之下,反而聽到很多男學生在抱怨,這是一個對他們來說非常「燒錢」的活動,因為有的人得幫女生買票,以我的學校為例,票一張要價美金 60 元(約新台幣 1,800 元),其實並不便宜,除此之外當天還要先請女生去吃大餐。更高級的,可能還會有一群男生一起出錢包一台禮車,載著大家當晚趴趴走,這一天下來所有的花費相當可觀。

等到終於來到了畢業舞會當天,我的臉書牆就會被洗版。一些身為高中生家長的臉友,會興奮地分享孩子盛裝完畢的照片,可以感受到他們「吾家有女/子初長成」的感動。

而今(2022)年的畢業舞會,我和其他幾位老師一起在入場處幫忙處理報到事宜,這也是我第一次發現,雖然來參加舞會的學生有好幾百人,進場竟然還是要一一看證件、核對點名。原來,以前曾發生過學生和家長說去參加舞會,但實際上與男女朋友不知道跑去哪裡的狀況,因此現在等報到時間過了一陣子,還沒出現的學生,學校會很謹慎地一一打電話通報家長。

畢業舞會現場,可以做哪些事?

舞會現場就像小型演唱會一樣,台上有 DJ、舞台前方有舞池。不想跳舞也不會無聊,不僅有吃有喝也有得玩,還有大頭貼機,並且提供了許多可愛的小道具,可以跟朋友去拍照;現場也有專業攝影師,可以讓你付費拍一組專業的沙龍照,有一年我們學校還請了畫家來現場幫學生畫卡通版素描。如果對上述活動都沒有興趣,也可以拿些小點心、飲料,和朋友坐著吃吃喝喝,聊聊天。

左:舞會現場的點心佈置;右:某年和學生們一起玩的大頭貼照。圖/林逸凡 提供
左:舞會現場的點心佈置;右:某年和學生們一起玩的大頭貼照。圖/林逸凡 提供

畢業舞會的另一個高潮,就是公布哪位畢業生是「Prom King」(舞會之王)和「Prom Queen」(舞會之后)。這是由畢業生那一屆的學生們提名的比賽,通常會有大約 4、5 組參賽者,再由當天來參加舞會的學生們投票選出。所有的候選人會被唱名請到台上,公布後的得主則會被戴上王冠,非常風光。

畢業舞會結束後,學生的「續攤派對」才要開始。同學們在離開舞會現場之前,除了得再門口排隊讓警察進行酒測,還會一直聽到老師們不著痕跡地叮嚀著:"Make good choices!"(做出好的選擇!)而這句話也真可被譽為美國老師的「金句」,不論在什麼樣的訓話場合,都會一直聽到這句,強調學生的「自主權」和「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畢業舞會結束了,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畢業派對。許多家庭會非常盛大地在家裡幫孩子舉辦一場「畢業派對」(Graduation Open House),慶祝小孩終於順利完成了一路 12 年的義務教育。

畢業派對,一堂寶貴的「社交禮儀實作課」

我記得在美國任教的第一年,收到了班上畢業生給我的畢業派對邀請卡,上面印有他們特別去拍攝的美美照片,有些甚至還有自己小時候的相片。當時的我不太清楚這是什麼,只認為既然收到了邀請,就去看看吧!

教室一角貼著收到的歷屆學生畢業派對邀請卡。圖/林逸凡 提供
教室一角貼著收到的歷屆學生畢業派對邀請卡。圖/林逸凡 提供

當年去參加的第一場學生畢業派對,就讓我大開眼界。

學生的家人把家裡布置得非常漂亮,一進到屋內可能會看到一面牆上貼滿了小孩的成長照片,而一轉頭,連電視上也播著孩子的成長影片,甚至連桌上的小點心,都還插著「Graduate!」(畢業!)的小旗子。派對與會者都是學生人生中重要的人,包括家人、親戚、朋友、同學、老師等等,齊聚一堂慶祝孩子順利完成了高中學業。

派對現場有一個主要的桌子,上面擺著孩子的畢業證書,和他們歷來的得獎紀錄、優秀作品,以及賓客帶來的賀卡和禮物。

我當時兩手空空到場,並不知道原來這是個需要準備卡片和禮物的場合,著實尷尬。沒有想到,以前在台灣的高中畢業時,全班要一起籌辦謝師宴請老師們吃飯,怎麼現在好不容易輪到我當老師了,沒有謝師宴,反而還要去學生家送禮?真是讓我學到了一堂寶貴的文化衝擊課。

學生的畢業派對上,充滿了他們的成長照片和各種獎狀,以及與會者帶來的禮物。圖/林逸凡 提供
學生的畢業派對上,充滿了他們的成長照片和各種獎狀,以及與會者帶來的禮物。圖/林逸凡 提供

幾年下來,去過了不少場學生的畢業派對,我發覺這是美國青少年練習社交技巧──尤其是練習如何與不同年齡的人應對進退──的重要場合。

我看著這些班上的孩子,派對當天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個稱職的小主人,自信滿滿地當鎂光燈中心的主角。他們學到了有客人進門時,不能只顧著和自己的朋友玩,要主動上前接待;也學到了怎麼樣向客人介紹自己準備了什麼食物、飲料,位置在哪裡。

賓客來自四面八方,學生們更必須練習如何適當地和親戚們,介紹我是他們的中文老師,讓大家可以彼此認識,不會太尷尬;他們還學到了收到卡片或禮物時,該怎麼樣禮貌地表達感謝。

短短幾小時的派對,其實是一堂寶貴的「社交禮儀實際操練課」。雖然有些孩子略顯生澀害羞,但通常都落落大方地招呼著前來祝福他們的客人,我看著這些學生,突然間覺得他們長大了,也成熟了許多。

這高中生活最後歡樂的幾個月,為的是要慶祝學生們的成長。畢業以後,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責任,必須學習獨當一面。我想,這些美國畢業生透過這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可以充分感受到親友和師長的祝福,帶著滿滿的愛,準備去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走進令我大開眼界的畢業現場──直擊美國高中「畢業舞會、派對」特殊文化!》,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柏克萊派對與飯局,浮誇與順應──台美交友文化差異

現實是殘酷的──美國留學生畢業後留或不留,該何去何從?

作者簡介:

林逸凡,英語系到英語教學所,之後的路上拐了個小彎,到了美國一望無際玉米田裡當華語老師。喜歡與不同文化互動中產生的新視野及矛盾,享受將觀察到的世界淬煉成文字的過程。希望能在一帆的人生裡加進些不平凡。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