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學習】逃避不可恥,但跑到國外有用嗎?

作者: 好眠師 姜珮/有倫在家

在海外迎接農曆新年,少了些熱鬧、多了些鄉愁,特別能感受「每逢佳節倍思親」。去年經歷了全球動盪、出其不意的一年,無論是在台灣或海外,這世界的些許變動,我們都難置身事外,牽一髮而動全身。

在這難以預測的時代,格外需要沉澱內心、明確自己的方向。因此寫下給英國的自己「今年的功課」,也分享給初在海外流浪的人:

課題一:歸零

不少人會因為厭倦某些紛亂、不確定性而離開熟悉的環境,到一個沒人認識的地方重新開始──無論是打工度假、國外志工、旅遊或求學,著眼的都是嶄新的環境。逃避不可恥,但要有用才值回票價。重點是:你是否仍帶著舊的自己來到國外?如果是,同樣的困擾和難題(也許是感情、人際關係、健康)仍然會跟隨著你,用其他形式出現。

另一種情況是,你其實在台灣還混得不錯,有好的專業、經歷、人脈或頭銜。這些光環圍繞著你,久而久之,我們誤以為這樣的好處跟方便是因為「自己」。當搬到一個全新的環境,你的光環散去,面對的是赤裸裸的自己,而這樣的你,自己還喜歡嗎?

剛到英國的感覺即是如此,沒有人在乎你的過去,或想聽你的過去,所學的經驗未必管用、許多基本常識從頭開始。別人看的是你現在是什麼?腦袋有什麼?你的個性、價值觀、你是什麼樣的人?

如果還抱著從前的自己(無論是好的或壞的),無可避免的會阻礙你接受新環境與想法,也浪費了住在國外的機會。真正的 open minded 是對自己、對他人都能適時的歸零,謙虛地接納、誠懇的努力,用最純粹的自己生活。

課題二:挖掘

西方教育令人羨慕的一環,是幫助孩子挖掘自己的興趣、找出真正所愛的事物。相比之下,從小被像灌水泥一樣倒進樣板模組的(七年級)台灣學子,我們不太確定自己「想要什麼」或「喜歡什麼」。即便想掙脫世俗價值觀,卻也常因為不夠了解自我而感到茫然。

孩子的教育不嫌晚,而且要從自己做起。無論現在的你幾歲或在哪裡,多嘗試、多接觸各種領域社群,挖挖看自己有什麼?原有的興趣能否發展?有哪些能力可以扎根?個人特色是否待開發?有什麼壞習慣需要斬草除根?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by William Butler Yeats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愛爾蘭詩人葉慈

成為點燃自身熱情的火苗,人生有各種可能性,即便是小小的習慣都是種突破。

除了挖挖自己,也要挖挖別人、挖挖你所處的地方。別說你看不到,小至某些習慣都足以下手:比方說向日本人學習成為清潔高手、跟紐西蘭人學習對自然環境的尊重、跟美國人學習自嗨的聊天技巧(以上為舉例,不表示該國人就擁有這個技能,請自行觀察)。這些挖掘足以讓你養成許多習慣,而改變習慣即是改變你之所以為你的重要因子。

「歸零」和「挖掘」這兩項功課聽起來老生常談,持續做才困難。趁著新年的熱血,把它定成一道道具體計畫,或許成功不一定會順心如意,但每天的「微改變」,便足以讓自己離理想生活更近一些。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逃避不可恥,但跑到國外有用嗎?」──海外遊子的新年課題》,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面對學業與職涯的迷惘,該撐下去還是換跑道?──我用減法刪去徬徨,用興趣增加選項

留學英國唸碩士,就可以「厚植專業」、「體察文化」?抱歉,我兩者都沒學到──對我而言,它是尋找自我的捷徑

作者簡介:

好眠師 姜珮,出生高雄,定居英格蘭,畢業於 University of Bristol 教育科技研究所,第一位由美國家庭睡眠協會(FSI)認證的台灣顧問。曾在四大會計業、科技業龍頭擔任資深教育訓練管理師,2019 年創業「好眠寶寶 寶貝的睡眠顧問」。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