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學習】面對學習歷程檔案,高中生血淚:心有餘,設備力不足

作者:王善/阿善 Café 的世界分館

學測放榜,首屆 108 課綱的學生也即將面對大學的申請入學,今年首度由「學習歷程檔案」取代備審資料,成為申請學校時的必備文件。不過,立意美好的學習歷程政策,實際執行以來到底又有什麼問題?

本文延續本系列上一篇文章談及的學習歷程問題,實際訪問了身邊幾位也是高三生的同學,邀請他們分享兩年多來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故事,與讀者一起從教育現場,聽聽學生們的心聲。

不過,我和以下受訪的幾位同學雖然都親身體驗過這些困境,但也僅只是全國高三生之中的幾個個體,無法代表所有高中生的狀況。文章目的是希望能藉此激起大家的討論,也期待未來的高中生能享受更健全的制度。

那一年,我們的檔案「慘不忍睹」

「剛上高中時,老師都說學習歷程很重要,但卻都說得很模糊,只說要寫出歷程。」這是 L 在談到學習歷程時,隨即浮現在腦海裡的苦惱。

L 說到這裡,讓我深有同感。剛進入高中時,教育部搖著「素養導向」的大旗,學校老師們則應聲喊出「展現素養」、「學習的歷程」、「能力遷移」等讓人看了一知半解、毫無頭緒的專有名詞,讓當時是高一生的我們只能在這種模糊的狀態下,去了解其實根本不理解的學習歷程,做出現在看來相當「不及格」的檔案。

L 直言道:「當時只能把報告跟簡報拿來上傳,純粹僅是簡單文字和照片加工就丟上去了,老師也都直接通過。」

令人譁然的是,到了高二,我們才開始意識到這樣的學習歷程不夠完整、精美。

「大概到高二,我才知道學習歷程該有過程、目錄。剛好也因為高二開始有專長選修課,才有更多東西可以寫進去,架構也更完整。」L 說,當時是因為班上國文老師開了一個課外工作坊,因為花時間參加,她才理解該如何系統性地規劃、書寫學習歷程。

在尚未真正了解「怎麼做學習歷程」的高一時期,我們的課外活動和課堂作業的檔案成果大多都慘不忍睹。被問到會不會想重做?L 馬上給了肯定的回答,也分享其中一項當時課程成果的例子:「例如,當時全年級都有上的新詩課程,老師帶著同學們創作拼貼詩,但我只是照片貼一貼、再加個簡單反思就上傳了⋯⋯我確實會想把東西修得更完美,呈現得更清楚一點。」

不過現實是,即便有那麼多的不知所措,那一年製作的檔案,仍再也沒有機會重做、重新上傳。

我在訪談過程中也和幾位同學聊到,是否會因為「不確定志向」,而不知道該製作哪些主題的檔案?這點對我身邊的許多人來講,倒不是太大問題,許多人都知道可以透過「多上傳不同領域的檔案」以備不時之需,也在高一時就大略知道自己傾向社會組或自然組,可以縮小要製作檔案的範圍。

學生心有餘,設備力不足

除了不知道該如何製作內容、建立架構,學習歷程得透過網路上傳、軟體美化,也是某些同學面臨的困境,我的同學 D 便是一例。

D 說,因為家裡只有一台電腦,而且家人也常常需要使用電腦,使他的確無法只要想做學習歷程就能做。他也說,家裡的網路不是很順,在上傳學習歷程時常常會「當掉」,有時甚至卡住,整片頁面變成空白。

「雖然用手機做會比較快,但是手機若要上傳分頁要切來切去、螢幕又很小,用起來不方便。」D 補充道。

我也和他聊到排版歷程檔案時的狀況。關於這點,總是有人會說「排版和美化不重要」、「內容才是重點」,但學校老師仍會耳提面命提醒大家得好好排版。的確,「版面美」不就是印象分數嗎?

D 談到排版,稍稍無奈地說:「我大多都是用簡報軟體做,因為我對於美編比較不擅長,也不太會使用其他工具,只能用簡報軟體做。」

我問他,會不會覺得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他淡淡地說:「確實有一點」

學習歷程平台的問題還不只這一樁。近期因為檔案遺失事件,教育部才終止了公版系統的運作,回歸校務行政系統。而在那之前,我和同學們都只能使用那個動不動就「系統維修中」的平台。

不只如此,起初學習歷程平台還限定只能上傳 2 MB 大小的文件,這種限制實在過小,讓學生動不動就得四處找壓縮軟體,而且文件內隨便多貼幾張圖片就會超過上限。

更令人懊惱的是,若想上傳影音資料,則只能上傳 5 MB。不要說是影片檔,光是大約 5 分鐘的聲音檔就會超過 5 MB了(除非要用差到不行的畫質、音質),因此若無法成功上傳影片,就只能以影音連結替代。但若使用影音連結,還得確保這個連結在上傳後、一直到申請入學前不會失效,因為失效了不能修改。

所幸檔案大小問題已經稍微獲得改善,教育部已將上傳限制各調整為 4 MB 和 10 MB,但其實使用時還是會不時超出限制,且之前上傳的檔案一樣不能修改。

競賽規模有 bug?致電詢問,結果卻⋯⋯

我的同學 Y 也曾對平台設計提出質疑,她發現當時檔案平台的比賽紀錄裡,僅分為「全國」、「市級」、「校級」3 種競賽規模,但她參加了一場「區域級」(跨縣市但非全國)的競賽,因此不知該如何上傳。

Y 說,當時她透過網站上的電話號碼,直接致電給公版學習歷程平台相關單位,卻只得到相當含糊的回覆,「我那時候很生氣,打電話過去質疑。我覺得上位者既然都已經下定決心要改革這個教育政策,怎麼連這點小事都沒辦法推行好呢?」

不過 Y 也談到,自己有看到教育部想改革教育的心意,即便自己在過程之中的感受有點「慘」,但還是覺得教育體制需要改變。不過,她仍會質疑到底教育部有沒有決心想真正大刀闊斧地改革。

其實,身為第一屆適用 108 課綱學生的我,仍樂見這樣的變革能為台灣的教育注入新活水,但同時也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知道這一路上會有許多跌跌撞撞、實驗性的新作法,單就學習歷程檔案制度,教育部就仍有太多「還沒想清楚」和「還沒想好的配套」。

改革呼聲高,目標很遠大;不過,翻轉尚未成功,未來仍須努力。

撰文初衷與期許

本系列文章從我的自身經驗談起,並以高三生們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不同聲音做為完結。3 篇文章,並非想灌輸「學習歷程檔案真簡單」的觀念,也不是想批判這個仍如雛鳥般的新制度;反之,只是想透過最真實的故事,讓大人們了解高中生對於這個制度的喜愛、懊惱之處,期盼帶來改變。

我其實十分贊同學習歷程檔案的精神,它若能持續改善、進步,我相信學習歷程檔案不會失敗,反而會成為鼓舞更多學生努力探索、記錄高中生活的最強助力!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學習歷程檔案,我這麼做(下)專訪多位高三生,血淚反思:學生心有餘,設備力不足》,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活在「青黃不接」年代裡的高三生──我看 108 課綱,與冗長混亂的升學過程
當升學不再只重成績:追隨國際教育趨勢的「108 課綱」,為何反突顯社會不公?

作者簡介:

王善,阿善,高中生,經營 YouTube 頻道「阿善Café」,熱愛語言、電影、閱讀、藝術和旅行,立志成為跨越文化的媒體人,期望用影片和文字探索感受生活的不同角度。入選金馬影展青少年電影團,亦曾擔任德國慕尼黑兒少影展青少年評審。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