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專訪】戴維斯:我不是洋將、我是台灣人

作者:世界看台灣 《換》人說說看/換日線編輯部

「I’m Taiwanese.」說著這句話的戴維斯,出生於美國洛杉磯。高頭大馬的他,在訪問時仍習慣以道地的美式英語交談,笑稱自己中文始終說得不太流利。若不是因為「我是台灣人」這句話,加上「戴維斯」這個名字,在眾多臺灣籃球迷中早就有著響亮的名號,恐怕多數人都會認為眼前的他,是個不折不扣的美國人。

然而事實上,戴維斯放棄美國籍、改持中華民國身分證已經好幾年了。兩年前,他也以公民身份參與了 2020 台灣大選,實踐公民權利進入圈票處,投下自己神聖的一票。

曾為國際「籃球浪人」,來台兩年即決定落地生根

如同許多美國出生的籃球員,戴維斯自美國杜蘭大學畢業後,雖未能擠進競爭極其激烈的「第一志願」 NBA 殿堂、卻始終未放棄職業籃球員的夢想,因而開始了一段遊走世界各國職籃的「籃球浪人」之路。

戴維斯曾在許多國家擔任職業籃球員:塞普勒斯、葡萄牙、委內瑞拉、中國、土耳其⋯⋯的職業球隊,都有他效力過的足跡。 2011 年,戴維斯輾轉來到台灣,當年正逢「台灣飛人」陳信安自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回台,當時兩人均在「超級籃球聯賽」(SBL)中的璞園籃球隊效力,加上隊伍中其他明星球員,讓璞園的成績一片看好、氣勢如虹。

有了當時的「洋將」戴維斯加入,加上本土明星球員的堅強組合,讓璞園自 2012 年起,連續 4 年封王,滿場球迷得以一連 4 年在冠軍賽程結束鈴響時拋出「橘色彩帶」狂歡、總教練被隊員扛上肩「剪球網」紀念;尤其 2015 年 7 戰 4 勝的冠軍賽中,璞園原以 1:3 落後,硬是一路追平再超越,最後以 4:3 逆轉奪冠,堪稱經典。

同時間,對戴維斯來說,他對台灣的熱愛,也不斷地增加──這不僅僅是基於職涯上的順遂,更是對台灣這塊土地的強烈認同。

如今回憶起來,戴維斯笑著說,其實他對台灣的好感,在剛抵達這片土地不久時就已萌芽:剛來到台灣的頭幾天,球團先給戴維斯一些新台幣花用,手中接下的千元紙鈔上,印著一群小朋友圍繞著地球儀討論,這樣的畫面讓戴維斯覺得很美好。當時他解讀為:「這個國家願意把錢投資在孩童身上,讓他們可以去世界旅行、增廣視野。」

更重要的是,戴維斯在台灣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台灣社會已孕育出足夠的愛與關懷,社會上更不論從治安到族群包容度,都相對許多地方要好:「這對身為黑人的我來說尤其重要,(在台灣的)任何時間都能放心地在街上行走,不用擔心人身安全,或受到種族歧視的異樣眼光看待,是很安心的。」戴維斯說。

也因此,為了能以「中華隊選手」身份出賽、為台灣貢獻己力,2013 年戴維斯為自己下了重要的決定──他選擇放棄美國籍,改拿台灣身分證。

「我想把自己在其他國家學習到的專業和觀念帶進台灣,希望能讓台灣職籃成長,並且更加進步。」於是,戴維斯成為第一位經由「自願歸化程序」成為中華隊選手的運動員,光榮披上藍白戰袍,用穩健的球風、熟稔的補防觀念加上積極的協防態度,為中華隊提升整體戰力、增強內線實力。

「美國不是樣樣都好」—入籍台灣後,反被故鄉海關盤問

擁有美國綠卡、甚至美國公民身份,向來是不少人積極爭取的目標。反觀出身美國洛杉磯的戴維斯,卻在來到台灣後的第二年,就果斷決定放棄美國籍,如今會不會後悔當時的決定?

「一開始不會,但現在有一點不同,」戴維斯直接的說。和原先從其他報章媒體上看到的答案不同,這是第一次聽到戴維斯為這個決定產生動搖的念頭。

不過,這個「不同」,並非來自戴維斯對台灣的熱情與關愛有所褪色,反而是因為入籍台灣後,來自故鄉美國的「麻煩」與「不解」。

例如某年夏天,戴維斯只是想回美國探望家人,卻在海關處被盤問許久:

「你的美國護照呢?」

「我沒有。」

「你不是美國人嗎?」

「不,我是台灣人。」

「你成為台灣人多久?」⋯⋯

又例如,某次參加完在伊朗舉辦的國際籃球賽之後,戴維斯要接著飛往美國參加親戚婚禮,為著伊朗與美國長期的政治關係,美國海關要求他需提供特殊簽證才能入境,那次海關更將他與其他「問題旅客」(像是疑似攜帶毒品的旅客)滯留在海關室將近 4 個小時。

美伊長期、潛勢的政治鬥爭關係,對身在亞洲的我們來說或許較不敏感,但當年伊朗軍事將領卡西姆・蘇萊曼尼遭受美國無人機暗殺時,消息在全球國際新聞斗大播送,可明顯感受到美伊的緊張局勢大幅升溫。

即便戴維斯當年前往伊朗純粹是為參加國際籃球比賽,但「外籍身份」加上「入境伊朗」的這項紀錄,仍使他短期內無法回到美國與家人相聚,「除非拿到特殊簽證,不然當時連見到我父母都很困難⋯⋯這件事很重要。」

以身作則「灌給你看」,當不一樣的教練

落腳台灣後,戴維斯隨著年紀漸長和背傷等故,逐漸淡出職籃賽場上的第一線,但他對籃球的熱情不變,在這些年間仍勇於嘗試不同角色,努力讓自己能夠發揮最大貢獻。

2015 年,他開始擔任璞園隊的助理教練,問及當時這樣的位置調動,心態上有何不同?戴維斯似乎早就思考過地侃侃而談:「當教練並不容易⋯⋯小時候沒有人教我怎麼打籃球,通常我都是在練習的過程中,自己去修正、改進,如果行不通,就不斷嘗試直到找到方法。不過也因為這樣,我很清楚籃球員們容易遇到的瓶頸和壓力。」也因此,除了技術上的磨練,戴維斯更希望同時能讓球員們感受到他的能量:「我的教練方式不是坐在旁邊、穿著西裝坐在那裡只動口告訴你該怎麼做;我會親自示範給你看,讓你知道這是可能的──我不會只要求你去灌籃,我會親自灌給你看。

戴維斯笑著說,以自己的人格特質來說,最嚮往的角色不是場邊教練,而是下去衝鋒陷陣、在第一線戰鬥位置帶領球員,「不過不論是哪種形式,我都想要對球隊、對國家有所貢獻,讓別人發現自己其實可以達到目標、克服困難──這讓我覺得很興奮。」

身為長年的職籃球迷,對戴維斯的深刻印象除了來自球技本身之外,還有他的好脾氣:不論在場上或場邊,印象中不曾在現場或電視鏡頭上見過他因為賽球不順就情緒失控,也未曾見過他飆髒話、踹椅子,甚至與對手大打出手⋯⋯「我還真沒有打架過,但其實很容易發脾氣(lose temper)⋯⋯當很累、贏球壓力很大的時候,多少會比較情緒化,只是我會強忍下來。」戴維斯笑著說。

讓他保持一貫冷靜理智的,其實是場邊的年輕人,「每當情緒上來,我會想到那些來看比賽的年輕孩子們,他們會關注我的一舉一動,所以我必須以身作則,同時我也代表一支優良的球隊,不管是場內場外,我有義務維持球隊良好的形象、不能有脫序行為。」

經營副業開餐廳,推廣「維根」健康飲食

後來,戴維斯還開啟了入籍台灣後的「第二專業」,擔任起「蔬食餐廳老闆」的角色,投資開設「Uncle Q 創意蔬食」餐廳。看似「跳 tone」的副業選擇,其實是來自他自身飲食習慣的改變。

外人可能難以想像,需要大量蛋白質的運動員,怎麼會成為一位「維根」(Vegan)?戴維斯表示,過去他並不是素食主義者,直到隨著年紀增長,開始出現睡不好、胃痛、膝蓋發炎等身體症狀,翻閱書籍的結論讓他知道自己必須從飲食上嘗試改變,於是他先停止飲用牛奶,接著戒掉肉食,也大量減少加工食物的攝取──戴維斯希望吃進肚裡的是「看得見食物原型」的食物。

改變飲食習慣後,戴維斯說自己不但很快減輕了頭痛、膝蓋發炎等症狀,睡眠的品質好轉、體重控制也獲得改善,甚至連運動時的忍耐度也增強。「長輩都說『肉類等於蛋白質』、運動員更經常給人需大量攝取肉類、才能得到豐富『營養』、維持體力的印象,但其實我們獲得蛋白質的方法有很多,素食者也可以獲得充足的蛋白質。」

但平時三餐,要找到符合他需求和習慣的素食餐廳並不容易,戴維斯乾脆找來自己欣賞的主廚,投資開設一間自己理想中的餐廳。除了嘗試自己在籃球之外的「職涯第二春」選項,也希望透過餐廳推廣健康蔬食的觀念──戴維斯的餐廳讓人印象深刻之處,是刻意提供以漢堡、塔可等常見的美國速食,但全數使用素食蔬菜和非加工食品,既完全不使用肉類、更試圖翻轉美式速食給人「垃圾食物」的印象。「我不是一個擅長口語表達的人,所以想藉由開餐廳的行動,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大家。」戴維斯笑著說。

也許 20 幾年前,懷抱著籃球夢的戴維斯從來沒想過,有一天,他的籃球生涯會帶著他飄洋過海、來到台灣這座島嶼,並且就此落地生根──既將自己的運動專長貢獻給台灣籃壇,如今又當起蔬食餐廳老闆,推廣安心健康的飲食習慣。

身為台灣人的戴維斯,儘管總是笑稱自己中文、台語都不溜,但他對這片土地的用心與熱愛,早已無需用言語來形容。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我不是洋將、我是台灣人」──放棄美國籍、在台落地生根逾 7 年,籃球明星戴維斯的故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全世界最愛打籃球的民族!除了美國,你還會想到誰?

體育不只是體育,是教育也是人生:美國籃球校隊隨隊教練見聞

作者簡介:

世界看台灣 《換》人說說看,什麼模樣的人有資格站出來分享自身的經驗? 成功的定義其實很廣,不限於企業家、或權威學者,還有一些在各自領域默默發光的人, 他/她們也可以是廚師、設計師、運動員、工程師⋯⋯,或者遠渡重洋在異鄉工作的創業者,一起認識這些在你我身邊蟄伏的年輕朋友,讓麥克風交棒,《換》他/她們說說看。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