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影劇】除了楊紫瓊,還有哪些華裔曾得獎?

作者:漢斯黃/午夜影室

近年講求多元包容價值的好萊塢,接連推出華裔演員主演的《瘋狂亞洲富豪》、《尚氣與十環傳奇》,票房與評價皆反響不俗,更拓展亞洲角色的銀幕形象,不再只是刻板的功夫大師或乖乖牌書呆子,也能是超級英雄或千金富豪。去(2022)年,由獨立片商 A24 主導的《媽的多重宇宙》,描繪華裔移民家庭遇見「多重宇宙」展開奇幻冒險,也小兵立大功在全球賣出破億美金票房,更於奧斯卡入圍名單中,以 11 項提名傲視群雄。

然而,你可知道在影史上,除卻台灣之光李安、《游牧人生》導演趙婷之外,早有華裔影人躍上奧斯卡頒獎舞台,包含:曾獲 10 次提名的攝影指導,以《星際大戰》一剪成名的剪接師,重演紅色高棉恐怖經歷的男配角,惡整梅莉史翠普脖子的視效總監。

本文將介紹這些曾突破奧斯卡藩籬的 6 位華裔影人,看他們如何早先《媽的多重宇宙》楊紫瓊、關繼威一步,走入當今影壇的最高殿堂。

黃宗霑 James Wong Howe:比《大國民》更早突破影史的攝影指導

▌奧斯卡獲獎紀錄:1956 年、1964 年分別以《玫瑰夢》和《原野鐵漢》獲得最佳黑白電影攝影獎

黃宗霑。圖/Wikipedia
黃宗霑。圖/Wikipedia

近期《巴比倫》呈現好萊塢在 1920 年代的草創時期,對有色人種相對包容,而這位傳奇的華裔攝影指導黃宗霑(James Wong Howe),便在此時展露頭角。曾拍過超過 130 部電影的他,出生自中國廣東,幼年隨父親遠赴美國,歷經排華氛圍與繼母虐待,還一度成為小有名氣的職業拳擊手。最終憑藉童年對攝影的興趣,他在好萊塢找到工作,成為《戲中之王》、《十誡》導演塞西爾德米爾早年的攝影助理。

黃宗霑攝影生涯的突破,在於他為女星 Mary Miles Minter 拍攝宣傳照時,在鏡頭前懸掛黑色天鵝絨布,並剪開小洞以聚焦光線,使得女星淡藍色的眼眸在黑白照片中深邃且美麗。此「神技」瞬間傳遍好萊塢,讓他在 1923 年獲得首次擔綱攝影指導,拍攝的即是 Mary Miles Minter 主演的《Drums of Fate》,黃宗霑還曾戲稱:「從此我再也沒有失業過。」

而後黃宗霑的攝影技巧持續攀升,正在於他勇於變化革新。他不僅早於《大國民》,在 1931年的《Transatlantic》便嘗試深焦攝影加上廣角鏡頭,呈現船間幽閉感;也在《第二生命》嘗試魚眼鏡頭。他也曾採取手持拍攝,邊滑冰邊拍拳擊場面;更以低光攝影,拍過勞倫斯奧立佛、費雯麗等無數明星,獲得「Low Key Howe」的美譽。

《1917》奧斯卡得獎攝影指導 Roger Deakins 更曾形容:「沒有人能與黃宗霑在服務電影情節時,控制光線的能力相提並論。」

因此,這位傳奇攝影師曾獲 10 次奧斯卡攝影獎提名,更以義大利影后安娜麥蘭妮主演《玫瑰夢》、保羅紐曼西部片《原野鐵漢》二度獲獎,成為首位站上奧斯卡殿堂的華裔攝影指導。

其生涯歷經排華霸凌,甚至直至 1948 年加州廢除跨種族通婚禁令後,才得以與白人妻子成婚,但其橫跨無聲有聲、黑白彩色電影的攝影成就仍無法被忽視,不僅是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ASC)首位有色人種成員,更在業內「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攝影師」票選名列第四。

晚年的黃宗霑因身體微恙,曾婉拒《教父》二部曲的攝影工作,與另個影史傳奇擦身而過。最終,他在 1974 年拍攝芭芭拉史翠珊主演的《俏佳人》時因病入院,兩年後享壽 76 歲逝世,《俏佳人》因此成為其遺作,也為他迎來最後一次奧斯卡提名,可惜敗給庫柏力克的《亂世兒女》。

Richard Chew:標記《星戰》光劍光束方向的剪輯師

▌奧斯卡獲獎紀錄:1978 年以《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獲得最佳剪輯獎

Richard Chew。圖/Wikipedia
Richard Chew。圖/Wikipedia

Richard Chew 出身華裔移民家庭,曾是哈佛高材生,但深受 1960 年代美國獨立電影影響,轉而投入影界懷抱。初期以紀錄片工作為主,曾參與胡士托音樂節現場拍攝,其擔綱攝影、剪輯的紅樹林保育紀錄片《The Redwoods》,還獲得奧斯卡紀錄短片肯定。

然而,對好萊塢沒太多想像的他,因當時結婚成家生計壓力,始於接案剪輯劇情片,首支接觸作品即是《教父》導演柯波拉的《對話》,與另為剪輯師 Walter Murch 共同獲得英國影藝學院最佳剪輯殊榮。

緊接兩年後,Richard Chew 再因《飛越杜鵑窩》拿下第二座英國影藝學院奬,同時面臨其生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星際大戰》。當時,他被分配到許多未接觸的動作場面剪輯,甚至因素材還未加上特效,因此須按導演喬治盧卡斯要求,一邊剪輯時,一邊以油性鉛筆標記光劍的光束應指向的方向,讓特效人員後製。 Richard Chew 笑著回憶道:「放映素材時,光劍就像大砲般發射砲彈,在畫面上看到這些交錯的畫筆痕跡顯得很可笑。」

Richard Chew 形容全片剪輯過程是「在黑暗中前行」,也強調喬治盧卡斯提供許多受用建議,包含:剪輯空中混戰鏡頭時,特效團隊光魔特效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同樣尚未完成太空船飛行畫面,僅有演員實拍鏡頭,喬治盧卡斯因此提供二戰戰鬥機空中纏鬥的歷史素材,讓 Chew 了解該段落應有的緊湊節奏,也親自示範將歷史素材混剪於初剪中,讓特效後製時參考。Chew 說:「他的剪接完全抓住我的視線,幾分鐘後我就明白了,對我來說是別具意義的一次指導。」

《星際大戰》於 1978 年奪下奧斯卡最佳剪輯獎,讓 Richard Chew 成為首位獲獎的華裔剪輯師,而後更參與《保送入學》、《他不笨,他是我爸爸》、《新世界》等片。意外的是,剪輯描繪甘迺迪遇刺事件的《驚爆時刻》時,還曾遇上如今惡名昭彰的監製哈維溫斯坦干預。原是溫斯坦自稱與甘迺迪家族十分友好,更想表達對民主黨的支持,Chew 表示:「他承諾投入大量資金幫助我們,但附帶條件是要以他的方式剪輯,一方面是幫助,但也傷害了電影。」

近年較少作品的 Richard Chew,5 年前再度與《驚爆時刻》導演艾米利奧艾斯特維茲合作《公共圖書館員》,還提拔新銳臺灣剪輯師胡仰華共同剪輯,後者近年以《午後彌撒》聞名。去年,他又在多年好友艾斯特維茲手上,獲得美國電影剪輯師艾迪奬的終身成就獎,致詞時他感性表示:

這是一個破裂易碎的時代,也許透過電影,我們可以提供娛樂,並且傳遞重要訊息,以強調普世皆有的人性。

吳漢潤 Haing S. Ngor:被醫生耽誤的演員,重演歷經紅色高棉的恐怖迫害

▌奧斯卡獲獎紀錄:1985 年以《殺戮戰場》獲得最佳男配角獎

吳漢潤。圖/IMDb
吳漢潤。圖/IMDb

由《教會》導演羅蘭約菲於 1984 年執導《殺戮戰場》,改編兩位記者經歷,描繪柬埔寨「紅色高棉」時期的高壓統治,不僅是英國影藝學院獎最佳影片,更獲得奧斯卡 5 項提名,並由演出柬埔寨記者 Dith Pran 的吳漢潤獲得男配角獎,不僅以亞裔身份創下紀錄,本職為醫生的他並非職業演員,因此與《黃金時代》的哈羅德拉塞爾,成為奧斯卡史上唯二獲獎的素人演員。

然而,吳漢潤經歷的驚人處還不僅如此──來自華裔混血家庭的他,曾正如《殺戮戰場》一片描述,歷經「紅色高棉」統治時期。

當共產勢力控制全國時,他因知識份子身份與妻子被送往集中營;身為外科醫生的他還因無法為妻子剖腹生產,妻兒因此雙雙喪命。隨紅色高棉垮台後,1980 年他移民美國生活,寫下《Haing Ngor: A Cambodian Odyssey》描述其慘痛經歷,而後更成立基金會,募集資金援助柬埔寨,曾創立學校、鋸木廠協助在地貧困家庭。

致力於人道救援的吳漢潤,卻意外在一場柬埔寨婚禮上,被《殺戮戰場》選角指導看上。即便他被劇組質疑作為素人,能否擔起第二男主角的重任,導演羅蘭約菲在與他會面後卻絲毫不擔心,表示:「他一生都在演戲,因為你必須是個好演員,才能在紅色高棉中倖存。」起初吳漢潤並不感興趣,但他回憶起曾向已故妻子承諾,要揭露紅色高棉惡行時改變主意:「我想向世界說明柬埔寨歷經的嚴重飢荒、多少人因共產政權而死,我因參與演出而心滿意足。」

演出《殺戮戰場》並贏得奧斯卡後,吳漢潤贏得廣大名聲,接連於《續進高棉》、《天與地》《情深到來生》等片擔綱要角,還回到亞洲出演國片《八二三炮戰》、港片《東方禿鷹》,甚至曾謠傳他將參演庫柏力克的越戰名片《金甲部隊》,可惜最終未能實現。即便他視表演為副業,但儼然也頗享受演員生涯,他說:「我不曾學過表演,但我發現我能做得到這件事,這是來自佛陀和父母賦予的禮物。」

不過,吳漢潤戲劇化的人生未了。1996 年,他於加州唐人街家中外遭槍殺,3 名來自「Oriental Lazy Boyz」街頭幫派的亞裔青年被控謀殺。檢方指出他們劫取吳漢潤的勞力士金錶,但再命令他交出裝有亡妻照片的金項鍊盒時,被吳漢潤拒絕而將其殺害。

雖然始終有陰謀論指出,吳漢潤是因高調批判紅色高棉而遭報復,但至今仍未有實際證據,關鍵的金項鍊盒也從未被尋獲。《殺戮戰場》中吳漢潤所扮演的記者 Dith Pran ,聽聞對方死訊時哀嘆:「他就像我精神上的雙胞胎,是擁有共同命運的使者,現在只剩我一人了。」

江道格 Doug Chiang:替梅莉史翠普「扭脖子」的視效藝術總監

▌奧斯卡獲獎紀錄:1993 年以《捉神弄鬼》獲得最佳視覺效果獎

江道格。圖/IMDb
江道格。圖/IMDb

江道格出生於臺灣家庭,自 5 歲便搬至美國密西根州開啟移民生活。他從小熱愛藝術與繪畫,青少年時因接觸雷哈利豪森的定格動畫、《星際大戰》深受啟發,始於在自家地下室拍攝動畫,陸續獲得學生競賽中得勝。大學畢業後,他歷經兒童節目動畫師、廣告設計工作,最終加入前述因《星際大戰》而生的光魔特效公司,擔任視效藝術總監,實現童年夢想,也打破該時的種族天花板,成為公司唯一的亞洲面孔。

攤開江道格該階段的工作經歷,簡直是電影視效演進史,包含:《第六感生死戀》半透明的男主角、《魔鬼終結者2》與《阿甘正傳》實拍與電腦視效的結合,皆是光魔特效的產物。但令他與團隊奪下奧斯卡的,卻是黑色喜劇《捉神弄鬼》,片中描述歌蒂韓與梅莉史翠普喝下長生不老藥,看似永保青春,但身體卻仍可能「破損」,包含:肚子被子彈炸出洞、摔下樓後脖子扭 180 度,成為江道格視效團隊大展身手之處。

團隊採用卡通式方式,呈現歌蒂韓肚子上的大洞以免過於逼真,江道格回憶道:「我們試圖找出界線,設計出符合喜劇基調的效果,不讓它變成恐怖片。」另外,梅莉史翠普扭脖子部分,現場以假肢及化妝完成「肢體」實拍,而後再請演員到視效公司進行「頭部」表演,再將兩者透過電腦合一。江道格稱:「事後回想這些工作非常繁複,當時只能靠老派方法完成。」他甚至用上「新工具」Photoshop,加強臉部光感、皺褶與瘀傷,堪稱「遠古時期」的修圖。

奪下奧斯卡後,江道格更直接進入盧卡斯影業藝術部門,負責《星際大戰》前傳三部曲中前兩集的設計總監。當他試圖延續前作美學時,卻遭喬治盧卡斯制止,表示:「我們要嘗試些新的,讓我們去研究歷史、其他文化,提出具有異國風情的設計。」這也讓江道格大開眼界,使他與團隊放入亞洲日本、中國元素,甚至進而研究各地風俗民情,讓星戰宇宙更豐富多元。

千禧年後,他曾再與《捉神弄鬼》導演勞勃辛密克斯成立公司,更在合作的《北極特快車》、《聖誕夜怪譚》擔任藝術指導,也曾原創圖畫書《Robota》。而自星戰宇宙擴張至串流,他也再度回鍋擔任《曼達洛人》、《歐比王肯諾比》藝術指導,並在碰上同出身華裔的導演黛博拉周時,為能在工作場域看到更多亞洲臉孔感到欣慰:

我希望他們(電影業)能開始意識到,在這個族群中也有值得成為領導者的人。

楊紫燁 Ruby Yang:拍攝中國愛滋孤兒、挑戰禁忌的紀錄短片得主

▌奧斯卡獲獎紀錄:2007 年以《潁州的孩子》獲得最佳紀錄短片獎

楊紫燁。圖/IMDb
楊紫燁。圖/IMDb

出身香港的楊紫燁,自 1977 年移居舊金山並在大學時修習繪畫,但接觸瑪雅黛倫等人前衛電影,並深受文溫德斯、韋納荷索啟發,從而轉變人生方向,她說:「那時候覺得電影比我的畫布空間要大很多,也比較有趣。」

而後她曾參與《喜福會》剪輯工作,主導剪接金馬大滿貫電影《天浴》、李察吉爾主演的《紐約的秋天》;身為海外港人的她,有感於香港「九七回歸」焦慮而交出首部紀錄片《風雨故園》,瞄向 5 位港人的日常生活,呈現政權交替的矛盾心境。

千禧年後,楊紫燁為求突破搬往北京,結識研發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的何大一、美國紀錄片導演托馬斯列儂,因而深入安徽訪談因貧窮賣血染上愛滋的家庭,拍攝遭垂直傳染的孩子如何成為棄兒,讓這部觸動人心的《潁州的孩子》,奪下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

之後,她再以《彼岸浮生》拍攝 3 名北京男同志,呈現追逐性向自由與傳統華人倫理價值之矛盾;2010 年《仇崗衛士》則描繪安徽農民起身違抗化學工廠污染家園的過程,再度獲得奧斯卡紀錄短片提名。

上述影片題材顯然皆踩到中國當局紅線。楊紫燁提及過程中不時需與政府交涉,電影也未曾於中國公映,也表示面對言論更加緊縮的當今,挑戰禁忌已是不可能的任務。她說:「當時中國經濟起飛,社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從我 2004 年拍《潁州的孩子》,到現在已經完全變了,沒有一個社會能(再)讓我記錄這麼巨大的變化。」

楊紫燁在 2013 年返回家鄉香港定居,曾以《爭氣》描繪「問題學生」出演舞台劇的歷程,獲得廣大好評,票房更累積超過 500 萬港幣,至今仍是香港最賣座的紀錄片之一;2018 年推出前往西藏拍攝的《仁多瑪》,呈現青年在傳統藏族文化與現代資本社會間的擺盪,楊紫燁稱:「西藏正在經歷一個轉變,不確定這是好是壞,但他們仍希望能保留他們的文化,這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楊紫燁也曾創立及策劃「香港紀錄片拓展計劃」,輔助年輕紀錄片工作者創作,更曾致信給香港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要求政府關注紀錄片發展,包含:電影發展基金資助應補助紀錄片、香港金像獎應設紀錄片獎、實施紀錄片教育等,卻僅獲對方兩句「官腔回覆」。

仍持續堅守創作的楊紫燁,曾透露將拍攝《風雨故園》的精神續篇,呈現功夫文化在香港之歷史地位,她開玩笑稱:「我一直想拍部動作片,如果無法拍劇情片,那就還是拍部紀錄片吧。」

石之予 Domee Shi:嗑動漫長大,在皮克斯一展長才的動畫導演

▌奧斯卡獲獎紀錄:2019 年以《包子》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

石之予。圖/IMDb
石之予。圖/IMDb

名單上年紀最輕的石之予,甫在 2018 年以皮克斯動畫短片《包子》引起廣大迴響,並在 30 歲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華裔影人。

石之予出生自中國,2 歲隨父母移民加拿大,不僅隨是山水畫家的父親石砳學習,青春期更大量接觸美國、日本動漫,深受迪士尼、吉力卜影響;2011 年,她進入皮克斯作為分鏡師實習,隨後參與《腦筋急轉彎》、《恐龍當家》、《超人特攻隊2》、《玩具總動員4》等重要作品製作。

正值繪製《腦筋急轉彎》分鏡圖時,石之予形容自己「腦洞大開」,浮現一位華人婦女用鼻子「蹭死」包子的畫面,讓她立刻著手作畫捕捉靈感,也誘發她完成《包子》的創作。短片描繪一位華裔母親某天發覺,親手捏製的包子竟長出手腳、擁有生命,因此像對待親生子女般拉拔他成長,不料卻時常「過度保護」,最終為阻止包子離家,還一口氣將它吞入口中。

石之予形容《包子》是華人版「薑餅人」,反映華人家庭過度保護子女的心境:「她來自我作為獨生女的經歷,我母親就是把我當成珍貴的包子,所以我決定寫下這個故事,描述它試圖擺脫母親的過程。」她曾因擔心暗黑結局不適合動畫,因此「自我審查」修改,但卻為皮克斯首席創意長彼得達克特制止,讓石之予深受啟發:「就像格林童話或原始的小美人魚、灰姑娘與糖果屋都有黑暗元素……孩童也該接觸到陰暗面,那些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歷經《包子》成功後,石之予下一步即執導生涯首部長片《青春養成記》,呈現華裔少女意外發覺只要情緒激動時,便會化身為「熊貓」,借喻青春期對自我、家庭、友情的劇烈轉變。片中再度呈現華人生活面貌,也揉合石之予千禧年間於多倫多的成長經歷,更加入印度裔角色豐富亞洲面貌。她也表示日本動漫《亂馬½》、《魔法水果籃》皆是片中參考對象,甚至動作場面設計上,還向偶像、日本導演細田守的《跳躍吧!時空少女》致敬。

因此,融合多元文化價值與傑出技術的《青春養成記》,亦獲得本屆奧斯卡動畫長片提名。本片不僅是皮克斯首度選擇華人作為長片導演,主創團隊更首度皆由女性擔綱,同時突破種族與性別天花板。石之予也仍不斷尋求,將亞裔故事搬上大銀幕的機會:

具有普世價值的故事,不一定來自和你樣貌相同的角色。我在電影、電視中成長,和那些完全與我不同的角色也能有所連結,我們現在也只是重新定義「普世故事」的意義而已。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比《媽的多重宇宙》更早一步!突破奧斯卡藩籬的 6 位華裔影人:我們只是重新定義了「普世故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誰的多重宇宙?──電影字幕「超譯」爭議背後的多重意義

「姐揍你喔」:分析楊紫瓊金球獎得獎致詞、記者問答,中英對照看懂「滿滿爆點」!

作者簡介:

漢斯黃,生於影史傳奇的 1994 年的後一年。意外踏入電影的世界裡,從此成為「不是在看電影、就是在前往戲院路上」之人,也因此幸運找到自己的根源與彼岸。傳播科系畢業,曾從事文字編輯、影視等相關工作,亦有經營 IG 影評專頁「午夜影室」,酷愛從劇本、攝影、美術及聲音等觀點,解析導演及影像製作者的創作意圖,期望用文字與心意,留下一抹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