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影劇】DC 又跌跤!票房、口碑雙輸?

作者:王善/阿善 Café 的世界分館

DC 英雄電影《沙贊!》(Shazam!)於 2019 年推出,續集《沙贊!眾神之怒》(Shazam! Fury of the Gods)則於今(2023)年問世,目前已經在臺上映 3 週,但評價、口碑仍相當兩極,全美票房也不如預期。

《沙贊!眾神之怒》劇情接續前作,導入希臘諸神神話元素,描述主角比利在獲得巫師的法力、和家人們一起成為超級英雄後,意外打破了神界的屏障。因此,擁有強大魔法的比利成了想重新恢復神界秩序的阿特拉斯三姐妹,奮力討伐的對象。

本文將從希臘神話角度著手,透過補充、對比電影設定和神話的相同與相異之處,增添觀影趣味,並解析為何故事發展早已被預示,本片所提出的人神關係又為何難以成立。

同時,也和讀者朋友分享《沙贊!眾神之怒》票房失利的原因可能是什麼,難道真如主演在 Twitter 上「告發」所言,最大的問題出在行銷?(I think the biggest issue we’re having is marketing.)

  • 小提醒:本文將提及部分電影劇情

「反派三姐妹」暗示劇情走向

不少觀眾可能會好奇,本片設定中的反派三姐妹,真的存在嗎?

事實上,他們真的是希臘泰坦神族的阿特拉斯(Atlas)的女兒。希臘悲劇《被縛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Bound)中曾提及,阿特拉斯因為在泰坦與奧林匹亞的戰爭中落敗,被宙斯要求得用雙肩撐起天空──這個設定也讓他成為「SHAZAM」6 種神力中的其中一個 A,也就是撐起天空的耐力;這也是為何片中她的女兒們會如此憤怒,畢竟她們父親高貴的力量竟然「流落」到了破壞神族的凡人手中。

不過,在原始神話中,究竟阿特拉斯有幾個女兒,仍眾說紛紜,但片中的 3 個名字,的確都是他的女兒。其中,海倫米蘭(Helen Mirren)飾演的赫斯珀拉,在神話中就是其中一位負責守護金蘋果的仙女,和片中所設定的阿特拉斯花園守護者身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同時,金蘋果在本片,可能也有第二層的暗示。若曾讀過荷馬(Homer)史詩,大概就會知道金蘋果該歸給哪位女神,正是特洛伊戰爭的起因,不過,在史詩中是特洛伊的王子裁決金蘋果給 3 位女神其中一位,在電影中則是 3 位反派姐妹爭奪蘋果的主導權──金蘋果會造成 3 個人反目成仇,這是神話中的設定,因此當觀眾在片中看到金蘋果出現時,應該可以很明顯地看出 3 人將失和的暗示,因為這個蘋果實在太珍貴、太重要。

有趣的是,電影中由劉玉玲(Lucy Liu)演出的女神卡呂普索,非常憎恨人類,誓言要為父親報仇,但在史詩《奧德賽》(The Odyssey)中,反而是一位被困在孤島上,不斷對來訪島嶼的人類動真情的女神,但這些英雄終會離去,讓她一次次心碎。

卡呂普索甚至還因為太喜歡希臘英雄奧德修斯(Odysseus),而將他困在島上,可見她對人類的喜愛。然而電影版本中,對人類動情的反而不是她,是另一位女神妹妹,這樣的設定或許是刻意為之,也可能只是無心之下的小小 bug。

想強調「人神和平共處」,卻有些牽強?

對於神話迷來說,《沙贊!眾神之怒》另一個亮點,就是片中取自各式神話的怪物了!

電影藉由從生命之樹長出的怪物,具象化地呈現了神對人的處罰。像是卡呂普索騎乘的龍形怪物拉頓(Ladon),在神話中是真有其「怪」,而且正是負責守衛金蘋果的花園。不過,神話中的拉頓應該是一隻蛇形巨龍,但在電影中沒有特別呈現出「蛇」的特質,是顯著的差異。

至於從生命樹中生長出來的巨人(Cyclops),也是在希臘神話中經常出現的怪物,但在電影裡是被獨角獸的攻擊給嚇跑的,這和傳統故事中的設定非常不同──根據史詩《奧德賽》,巨人是獨眼的,因此奧德修斯直接攻擊了巨人的眼睛,讓他失明後,就能擊敗巨人,這才是最經典的攻擊巨人方法。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在片中最後所提出的主旨,竟然是人與神該學會和平相處──若從西方的神話觀點來看,這所謂「人神和平」恐怕難以發生,畢竟在傳統中,人和神之間就是最基本的交換關係(quid pro quo),人類奉獻、祈禱,藉以換取豐收、好運、保護。

不過,人類總是會踰矩,人類總是會墮落。因此,不論是《聖經》裡的上帝大洪水,抑或是美索不達米雅《吉爾伽美什史詩》(Epic of Gilgamesh)裡的洪水滅人故事,還是希臘諸神把玩人類⋯⋯這一切都顯現了人與神之間交錯複雜的觀點,人類作為弱小的一方,只能祈求,反抗神祇則近乎不可能成功,而神祇也不會站在平等的視角看待人類。

電影中的人類巫師,同樣褻瀆了神的神聖性與能力,但女神怎麼會輕易善罷甘休,還跟人站在一起,希望與人和平共處?放在西方神話傳統的脈絡中,電影所描繪的結論,或許只是沾了糖的美國世界和平主義觀點,依舊以人類為本位,要神尊重人的生活模式,要神為人類的親情、愛情喝采,跟漫威電影中反對薩諾斯的觀點遙相呼應。

票房失利,DC 宇宙怎麼了?

不過,肯定有不少讀者好奇,《沙贊!眾神之怒》這部 DC 宇宙作品,有首集的聲量累積,且神話滿滿,和西方傳統又有文化相近性,還對廣大年齡層的觀眾都相當友善,沒有噴血、恐怖的鏡頭,為何仍慘遭票房滑鐵盧呢?

就表淺原因來說,《沙贊!眾神之怒》相較前作確實有較多不足:對於主角的兄弟姐妹群親情刻畫不夠深刻,反派的動機太過單調;再者,《沙贊!》系列電影最強調的成長故事,在片中觸及的成年離家議題,又只是輕描淡寫地帶過,錯失主場優勢。種種因素加起來,總讓人感覺全片過於粗淺,缺乏個性。

然而,追根究柢來看近期 DC 票房為何總是比不上漫威宇宙,恐怕就是因為它缺少了一種神話中就有的元素:當代的超級英雄電影觀眾,正與閱讀神話故事的讀者一樣,希望看到一部作品和其他更大的世界有關聯──當作品間具有強烈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就能讓觀眾看見一部作品和另一個宇宙的佈局有關,藉以創造出「這部電影非看不可」的心理。

回到本片,除了片尾畫面的「正義協會」(Justice Society)和尷尬現身的神力女超人之外,《沙贊!眾神之怒》與整體 DC 宇宙的關聯性不強,自然會失去不少觀眾。

再拉大視野來看,DC 當前的佈局,電視節目部分和電影的宇宙是有些脫節的,僅有薄弱的閃電俠,靠著無限地球危機短暫接通多元宇宙;不如漫威早就整合了劇集和電影,創造出更大的世界觀。

當然,本片主演柴克萊威(Zachary Levi)在社群上所提出的行銷策略問題──未將本片的「闔家觀賞」賣點順利傳達給觀眾,有可能也是問題之一。畢竟本片作為具有成長元素的英雄電影,對於面對青春期徬徨的青少年、兒童觀眾,甚至是親子族群,應該要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

但綜合以上,私以為行銷仍不是最根源的主因。DC 宇宙的佈局策略、劇情線編織等問題,在 DC 工作室新任執行長詹姆士岡恩(James Gunn)接手後,究竟是否能創造出新的改變,更是未來的觀察重點。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沙贊!眾神之怒》影評:DC 宇宙又跌跤!票房、口碑雙輸,難道只因「行銷失敗」?》,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看日劇的都是老人?黃金時代回不去了?──採訪日劇專家、譯者,分析收視疲軟的「內憂外患」

平行宇宙的「創世神」們:史上最大規模故事行銷,是「虛擬」的動漫,還是「現實」的政治與宗教?

作者簡介:

王善,就讀於台大外文系,熱愛語言、電影、閱讀、藝術和旅行,立志成為跨越文化的媒體人;現為 YouTube 創作者、「Rti 央廣」英語廣播主持人。閒暇時除埋頭電影世界,也關注英國流行文化。入選金馬影展青少年電影團,亦曾擔任慕尼黑兒少影展青少年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