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影劇】Netflix《怒嗆人生》挑戰美國夢定義

作者:Dr.Phoebe/小牙醫的觀察站

從 4 月份開始,彷彿一瞬間,大家都在討論 Netflix 的熱門影集《怒嗆人生》(Beef),包括臺灣的紀錄片導演、在美亞裔友人們,以及看似與該影集不相干的大明星(比如 Justin Timberlake),更別提主流媒體和網路上的各種討論。大家的一致結論,近乎都是這部劇寫實得令人起雞皮疙瘩,但雞皮疙瘩的背後,卻也有種「被看見」和「被看穿」的感受。

據《NBC 新聞》4 月 12 日的報導,《怒嗆人生》這部 Netflix 話題熱門劇自開播以來登上美國本土第一、全球英語第二的寶座,觀看人數超過 3,400 萬個小時,更在難以取悅的爛番茄網站拿到難得的 99% 高分。

《怒嗆人生》為何受歡迎?

《怒嗆人生》講述兩名素未謀面的亞裔陌生人,在經歷各種巧合後成為憤怒相向的冤家,更因為相識而人生愈發脫序瘋狂的故事。

本劇能討論的地方很多,但最讓我有感的點,卻是它挑戰「美國夢」的成功定義,闡述千禧世代追夢時經歷的迷惘與失落,並希望藉此種下療癒和理解的種子。《華爾街日報》更指出:「《怒嗆人生》的確搞笑,但讓這笑意加深的,卻是它不停地探討現代人深切的孤單,尤其在階級議題和美國人的成功定義上。」

《怒嗆人生》雖說是由在美亞裔編導主演和製作,但其中所探討的題材卻是跨文化和階級的。透過影集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往往都戴著「我很好、我沒事、我好棒棒」的面具,但實際上在台面下,如同故事主角一般,總是不停被各種擔憂和焦慮所包圍著,例如:深愛的手足會比我優秀或離開我們;無法讓父母感到滿意開心、為父母盡孝;不確定看似深愛著自己的另一半,在真正看穿我們後是否會選擇離開。

無論是符合在美亞裔刻板印象的矽谷成功創業家女主角 Amy,又或者代表絕大部分的亞裔,但看似邊緣的男主角 Danny。許多人認為,有錢或成功後的生活一定比較順遂、快樂,這部劇卻告訴我們其實不然,有錢人只是錢多了一些,生活中的痛苦和失落沒少多少,而一旦被逼急了,憤怒起來更不會優雅到哪裡去。

飾演男主角 Danny 的是曾憑電影《夢想之地》(Minari)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史蒂芬元(Steven Yeun)。如果說《夢想之地》聚焦在第一代非菁英的藍領移民故事,那麼《怒嗆人生》則將視線放在他們的下一代,可能是 1.5 代或第二代新移民身上。劇中的 Danny 雖說著一口流利英文,骨子裡卻還是覺得另一半該從教會中找乖乖牌韓裔女性;而他即便在成長過程中長期背負著替父母和家族分憂的重擔,甚至導致最終沒機會念大學,卻始終有著該替父母買房養老的東方「孝順」思維。

身為「第三文化小孩」的史蒂芬元

史蒂芬元曾在專訪中表示他也是第三文化小孩,感覺自己不完全是美國人,也非韓國人。他 4 歲移民到加拿大,後又移民美國;青少年時期收集《X戰警》卡片和收看美劇《新鮮王子妙事多》(The Fresh Prince of Bel-Air),但每週日也定期去韓裔教會報到。

《怒嗆人生》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 Danny 窮途末路之餘,來到韓裔教會中,聽樂團唱讚美詩歌而感受到上帝同在並且抱頭痛哭,成為網路上熱烈討論和瘋傳的片段。

《CNN》報導指出,雖說韓裔美國人僅佔在美亞裔的 10%,卻佔「在美亞裔基督徒」的三分之一。根據《華爾街日報》專訪,劇中的教會片段就是來自史蒂芬元的第一手經歷,年輕曾在敬拜團服事的他,也在劇中唱出教會界永垂不朽的經典老歌《奇異恩典》。

對 1.5 或第二代在美亞裔移民來說,教會不只是教會,更像和父母在美國真正的家,很多時候也是和父母文化接軌的唯一所在。劇中呈現聚會後的免費甜甜圈、互相幫忙但也互搞小圈圈的互動;敬拜團團長有崇高地位,且能輕而易舉地把到妹子;人們被上帝觸摸哭泣是一回事,但也會用教會來營利等等,以上都把在美亞裔的教會型態描述得活靈活現,彰顯出教會中的人並不完全,更非高人一等,卻像個不完美的大家庭般地依靠彼此。

其實,史蒂芬元曾經表示,他成名後因為不喜歡不停地被會友索取簽名因而停止聚會。但仍坦承教會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這樣的地位:「唯一感覺到安全的地方。或許因為在美國其他地方,(在美亞裔們)都無法展現自己,只有在教會才可以活得比較像自己。」

黃艾麗的戲裡戲外

飾演 Amy Lau 的女主角,則是知名的亞裔脫口秀女星黃艾麗(Ali Wong)。劇中 Amy 曾坦白,成功人士的身分只是假象,無論是金錢或地位的追逐,最終都是虛空;快樂是短暫的瞬間,看似甜美的果實很快又被另個追逐取代,彷彿是條一直在追著自身尾巴的蛇。

在現實生活中,黃艾麗其實也曾擔憂自己不夠好笑。她在 2016 年的 Netflix 脫口秀節目中坦言流產過程,讓前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寫親筆信給她,那封信被她裱框放在客廳裡。她說道,「即便這封信對我意義重大,但我也不能每場脫口秀都只為了讓第一夫人再次寫信給我而做……當人們把自己當回事,把自己放在神壇上,你就會開始失去幽默。」

此外,黃艾麗一年前的離婚消息上盡各大媒體版面,這部劇正巧是她離婚後的首部亮相作品。一如過往,黃艾麗的作品總是「寫實」,可說是常和她的真實人生相互輝映──劇中 Amy 的先生是名日裔美籍的雕刻家,卻永遠無法從父親大藝術家的陰影底下萌芽,真正的經濟支柱都由 Amy 一肩扛起。真實生活中,黃艾麗的前夫 Justin Hakuta 也是日裔美籍,畢業於哈佛商學院,父親 Ken Hakuta 是一位日裔美籍電視主持人。黃艾麗過去不只一次開玩笑地表示,原本以為先生的高學歷可以讓她靠一輩子,卻沒想到最終賺錢養家的是她,而接送小孩安頓後勤的反倒是她先生。

離婚後,黃艾麗表示和前夫依舊是最好的朋友,她的全美巡迴脫口秀目前也正進行中,更大聊恢復單身後的約會故事,而前夫不但全程參與,還擔任巡迴團經理的角色。

黃艾麗在採訪中說道,「我的前夫到現在都擁有段子笑話的否決權,即便在離婚後,我和他的關係還是比某個兩分鐘的成功段子更加重要。我對家人特別保護,通常不太聊家人或婆家。如果你仔細看,我不開公婆玩笑。我極力保護檯面下的生活……Justin 是孩子的爸,我最好的朋友,我萬分需要他­,而我也必須尊重他。」

無論是藝術創作者、脫口秀演員,或是社群網紅意見領袖們,在我看來,真正有才氣的人,靈感是源源不絕的,就算擔心產不出有共鳴的內容也絕不拿身邊的人開刀,拒絕揭露家人朋友的瘡疤或隱私來維持聲量,反倒會小心保護線下真實世界的關係。

新興的美國夢是什麼?

雖說新移民們往往都懷抱著美國夢前來這片土地上,希望能為下一代謀取更好的將來,事實上,沒能成就心中美國夢的人很多。

但是成功或失敗,一直都不是非黑即白。無論是如同 Amy 看似成功、飛黃騰達,背後卻必須犧牲所有作為代價;又或是如 Danny 一般看似沒能成功,卻其實是大部分在美亞裔的真實寫照──「追逐美國夢的成功」已然是許多人生命中的枷鎖。

《怒嗆人生》裡沒有所謂的正派、反派人物,每個人都在人生課題中掙扎,為自身認定的成功努力和追逐著,甚至還會偶爾自私地為保全自己而傷害他人。影集告訴觀眾,成功往往帶給人們假象,讓許多人爭相效仿,成為不同成功定義的奴隸;失敗看似是我們萬分懼怕的對象,卻反而在經歷一敗塗地的滋味後,人們能赤裸地面對內心的恐懼和失望,並得以從中走出來,活成一個更強大的自己。

新興的美國夢似乎不再用「誰能賺最多錢」或「買最大的房」來定義,而是誰能夠在這片土地上,活出最真實的自己,找到心中真正的和解與平靜。這才是最大的贏家。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在美台灣人看《怒嗆人生》:挑戰美國夢的成功定義,Netflix 夯劇讓人「被看穿」》,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旅美台灣人看《夢想之地》:打破社會菁英的成功敘事,談亞裔移民的獨特處境

另類「模範少數」:美國體操奧運代表隊,打破亞裔只能靠學業出頭的刻板印象

作者簡介:

我是 Dr. Phoebe,從台灣小學畢業就背著行囊到美國當起小留學生,開始像候鳥一樣的飄泊飛行。大學畢業於UCLA分子生物系,研究所畢業於NYU牙醫系,曾工作生活於紐約和舊金山,目前在洛杉機執業的小牙醫師。熱愛牙醫的工作,尤其傾聽病患訴說千奇百怪的真實故事。同時熱愛到處旅行,因而愛上寫作,成為兼職旅遊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