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政治】若兩岸發生衝突,東協國家支持誰?

作者:Yakov/漂浮在南洋

隨著臺海局勢緊張關係升高,臺灣再次成為國際焦點,國際社會擔心臺海戰爭會破壞全球安全體系的平衡,且臺灣半導體出口如受波及,將會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衝擊。2021 年起,臺灣已經連 3 年登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封面,而外媒對臺灣的關注在去年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時達到高峰。

許多讀者不知道的是,東南亞對兩岸局勢的關注也逐漸增加。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座落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是東南亞區域研究的權威機構,每年都會出版一份針對東南亞現況調查的問卷研究報告(The State of Southeast Asia),內容包含東南亞在國際關係中的處境、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下稱東協)組織的運作、緬甸軍政府問題、COVID-19 的衝擊、對東帝汶加入東協的看法,以及對美國或中國誰的信任度較高等等。

今(2023)年的版本首度加入一道新題目:「如果中國侵略臺灣,你認為對東南亞的衝擊是什麼?你的國家應該如何回應?」

這份問卷的對象是東協 10 國共 1,308 位受訪者,來自智庫、政府機關、國際組織、商業或金融業等關注國際與區域政治的從業人員,年齡分布從 18 歲至 60 歲以上都有。

如果兩岸發生衝突,東南亞國家怎麼選?

被問到如果臺灣海峽爆發衝突會如何影響東南亞時,全體受訪者中有 43.3% 認為會使區域不穩定、28.7% 的人認為東協國家會被迫選邊站、15.5% 的人認為會減少與臺灣或中國(至少其中之一)的經濟合作、9.1% 的人認為東協會受益於產業的移入,認為東南亞「完全不受影響」的人則有 3.4%。

另一個問題是「你的國家應該如何應對臺海衝突爆發」,全體受訪者中有 45.6% 支持以外交手段反對使用武力、33.5% 認為應保持中立、11.9% 認為應對侵略者施以制裁、6.3% 贊成軍事支持臺灣,另有 2.7% 顯示對中國的支持。

如果把前述問題細分以國家來看,最支持「以外交手段反對使用武力」的國家是印尼(66.1%)、越南次之(61.0%)、新加坡第三(58.2%)。選擇「保持中立」的國家,第一名是寮國(59.8%)、柬埔寨次之(56.0%)、第三是汶萊(52.5%)。認為「應制裁侵略者」的受訪者中,比例最高的國家是緬甸(18.3%)、再來是泰國(14.6%)與汶萊(12.5%)。

最多支持者認為「應該軍事援助臺灣」的國家是菲律賓(20.2%)、汶萊第二(12.5%)、寮國第三(5.6%)。贊成「顯示對中國支持」的,最多的是柬埔寨(9.0%)、第二是寮國(6.5%)、第三是新加坡(3.8%)──這三個國家同時也是 10 個東協國家中唯三選擇「顯示對中國支持」多於「應該軍事援助臺灣」的國家。

不過,在解讀這些數據時應該注意,所有國家的最高票都是「以外交手段表達反對武力」及「保持中立」兩者之一;選擇支持臺灣或中國的都是相對少數,即使是前三名的國家,都不代表該國受訪者的主流意見是選擇兩岸其中之一,只能說明該國家是 10 個國家中選擇這個選項的受訪者相對較多的。

美中之間,經濟選中國、安全偏美國

另一個臺灣讀者可能會有興趣的問題是,如果東協被迫在美國與中國之間選擇一個盟友,你認為東協會選誰?美國在 2023 年的東協整體受訪者中更受歡迎,從 2022 年的 57.0% 上升到 61.1%,而中國從 43.0% 降到 38.9%。

在另一個問題中,有 59.9% 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對自己的國家最具經濟影響力,同時只有 10.5% 的人選擇美國;這個結果與傳統上認為東南亞整體在經濟上較依賴中國、安全上傾向美國的看法一致。

不過,如果細看每個國家在美中之間選擇盟友變化的趨勢,會發現柬埔寨對中國的偏好從 2022 年的 81.5% 下降到 26%、寮國從 81.8% 到 41.1%。這樣劇烈的變化很難解釋為兩國對美中競爭情勢改變了觀點,因為這兩個被認為極度受到中國控制的國家,這一年間並沒有重大的事件影響跟中國的關係。

我的解讀是,這個變化受到研究本身的限制,受訪者都是國際政治相關工作者的情況下,偏好本來就會比較鮮明,調查結果也較會因為取樣的範圍有大範圍的差異。故每年調查出來的結果,對於該國人民或政府態度的代表性並不是那麼高。

我對東南亞的現場觀察

一、現代中國的滲透力,在東南亞無所不在

我住在泰國的時候,用網購平台 Lazada 買東西,經常是從中國直接寄來的商品,跟臺灣在蝦皮買東西的經驗一樣,我們在工業產品上都依賴中國的進口。

同時,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市場,也有一帶一路、孔子學院等多個合作計畫在東南亞進行中,即使不是所有東南亞國家都非常歡迎中國的人事物深入他們的生活中,但經濟上很難抗拒中國帶來的福利。

二、華裔族群與國家經濟命脈的牽連

東南亞有為數眾多的華裔移民,這些在 3、4 百年從閩南、廣東到南洋打拼的華人,即使到現在為止都還是少數族群;但在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前幾大商業集團都掌握在他們手中,等於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

而華裔移民對大中華的情懷,也拉近了國家與中國的關係。我與幾位成功的華裔企業家交談過,覺得他們對臺灣是存有好感,但更願意看到團結與強盛的中國。

三、東南亞年輕人對臺灣的好感

臺灣的高國民所得與民主自由社會,都讓臺灣在東南亞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心中有良好的形象。2020 年 7 月泰國民眾反對軍政府的的街頭抗爭中,年輕人高舉「奶茶聯盟」(Milk Tea Alliance),就把泰國、臺灣、香港這 3 個都有奶茶文化的社會組成想像的共同體,共同抵抗來自獨裁政府的威權統治。

另外,泰國政壇近來比較自由派的政治人物,也相對不會避談臺灣,例如去年當選曼谷市長的查察(Chadchart Sittipunt),曾在選前就來臺考察智慧城市建設與數位政府,選上後也表示其「開放曼谷」(Open Bangkok)會借鏡臺灣;今年泰國國會大選最大黨前進黨(Move Forward Party)主席,但現正陷入議員資格危機的皮塔(Pita),在之前競選總理期間,表示他的政策有些是啟發自臺灣經驗。

綜觀東南亞對臺灣的好感,源自於我們自身努力工作累積的經濟實力,以及一路以來對自由平等的追求,乃至有今天的民主成就,這已經是與理念相同的夥伴來往時,很有力的說帖。

雖然目前國際社會對待臺灣還不完全友善,尤其在更忌憚中國一中原則的東南亞更是如此,但因為近幾年地緣政治變化給了臺灣更多空間,可以善用自身科技與民主的優勢,增加國際社會對我們的理解與支持。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東南亞人民對臺灣的「好感度」分析:若兩岸發生衝突,東協國家支持誰?》,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什麼是「泰國 4.0 」與「東部經濟走廊」?它們會如何改變泰國與東協?

不會越文、不喝啤酒、不會過這邊的馬路,但她說:「我想在越南找工作」

作者簡介:

Yakov,從事經貿外交的臺灣公務員,大學主修地理,碩士專攻東南亞政治經濟,喜歡公共政策、跨文化觀察及個人成長。書寫是有話想說,也是為了保持清醒,當一個平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