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教育】陪孩子在日本下棋,學到的 3 堂人生課

作者:Mark Chih/希言自然

距離上次在《換日線》專欄談教育已經過了 3 年,去(2023)年小孩的學校正式從新冠疫情中恢復正常上課。這 3 年雖然曾經歷疫情,但小孩的生活沒有什麼特別變化,依舊在同一個學校體制裡,當個每天沒有功課、沒有考試的快樂小孩。這段期間,我們開始讓他嘗試更多元的課外活動,也從這些活動更了解他的興趣跟專長,從籃球、游泳到鋼琴、打鼓,他都不排斥;其中明顯感到熱情不同的活動是西洋棋。

從小孩在讀幼稚園大班的時候,我們就注意到他特別喜歡玩桌遊,也觀察到他對遊戲規則跟邏輯的理解很快,不過會愛上西洋棋倒是完全在預想之外。他在小學二年級夏令營學會西洋棋規則之後,瘋狂地愛上下棋,我也跟著他從頭開始學起,每天都被逼著要跟他下棋,結果一個半月後就輸給他,半年後已經看不到他的車尾。我開始覺得孩子或許有些天份,也為此開始研究起日本的西洋棋風氣。

西洋棋帶給孩子的三大學習

日本的棋類運動裡,參加人數最多的是「將棋」(約 460 萬),再來是圍棋(約 130 萬),西洋棋則是只有約兩萬人, 在世界國家棋力排名裡也屬中下層。雖然社會的整體風氣不普遍,但好處是競爭不激烈,讓小孩有許多自己探索的空間。小孩連續兩次參加日本的全國年齡別比賽(12 歲以下分成 U12、U10 和 U8)都獲得第二名,但從去年參加一些東亞區比賽後,便能看出跟其他國家同齡小孩的棋力差距(簡單說就是被打到趴);也是從這些經驗中,我看到了小孩的幾項學習。

一、面對失敗:西洋棋是一個規則簡單,但是策略極為複雜的遊戲,就算是世界冠軍,也很難下出一場完美的比賽;所以小孩一開始下棋,面對的就是自己不斷的錯誤和失敗,以及如何從失敗的經驗中成長。一個有韌性的選手,對於勝負必然會有一定的執著,但是即使遭遇失敗,也可以即時平復心情,準備下一場比賽;或是在勝負未分時保持冷靜,在後端逆轉。

二、時間管理:這幾年線上西洋棋盛行,很容易就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對手練習比賽,賽制也有許多變化,例如規定一個選手只有 45 分、15 分或 5 分鐘的時間下棋, 所以已經不是以前一場棋一定要下兩三個小時的概念。在不同的時間限制下,下棋也會有不同的策略,譬如與其要一步步小心翼翼地下棋,也可以逼使對方用盡時間而獲勝。

三、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在學習西洋棋時,通常都會有不少的學習停滯期,通常比賽的成績或積分沒有進步,也會影響到小孩的學習動機。若非他們内心喜愛下棋,很難被外在誘因吸引而持續練習,所以父母也無法介入太多,更何況對於理解的掌握,我們早已不如他。另外在比賽中發生的任何情況,譬如發現對手犯規,父母也無法直接反映,需要由選手自己和仲裁員溝通,這也是一種學習。

身為家長,我如何看待孩子的學棋路?

許多父母鼓勵甚至強迫孩子從小學習才藝,是為了開發其大腦潛能、期待能有助於孩子在學業方面的表現,但我和太太覺得現在考量學業還言之過早。讓孩子接觸課外活動,主要是希望孩子能從多種嘗試中發現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做出取捨,同時建立自我調適的能力。

在蒙特梭利教育體系裡學習了 9 年的孩子,很習慣從興趣出發的自主學習,學棋正是孩子的興趣,我們樂觀其成。另一方面,因為學校目前還沒有考試,也從未強調「同儕競爭」的概念,下棋可說是提供了孩子許多學校生活所沒有的另類學習,像是跟陌生人在既定的規則當中競爭。

孩子一開始對比賽的勝負心不是很重,而是對於遊戲本身的挑戰很有興趣,好處是他在比賽中較能有穩定的表現,輸了之後也可以很快調整情緒準備下一場比賽。但相對地,他在單場比賽中的注意力就沒有那麼集中,比較沒有耐心沉住氣來,仔細地分析局面。由於我沒有辦法針對比賽提出任何實質的建議,我能做的只有盡量提供他比賽的機會,然後透過教練或是電腦工具讓他自己學習如何進步。

漸漸地,孩子的勝負心開始被激發,也從中練習著和不同的對手交手。我希望孩子能透過下棋與同儕競爭,並不是想要孩子養成好勝心(事實是如果太執著於勝利,沒有客觀評估棋面一樣會輸),而是知道未來孩子將遇到很多不同類型的人與團體,棋賽競爭也有分個人或是團體賽,所以可以全面地學習如何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再廣義一點來看,我覺得現在傳統教育不足的地方在於欠缺「失敗教育」,這是可以在西洋棋這類競爭性的活動中學到的。傳統的學校教育注重的是最後的成績,比起面對失敗,比較傾向於避險,也因此少了在錯誤經驗中學習或是處理挫敗情緒的機會。

接下來的世界變化的趨勢會越來越快,如果只想著避險而沒有面對失敗的心理準備,能走的路可能會越來越窄。隨著年紀增長,從失敗中學習的成本也會變高。所以如果父母能為小孩子從小建立一個能在失敗中學習的環境,應該能讓小孩子更能為未來做準備。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我的「失敗教育」:陪孩子在日本下棋,學到的 3 堂人生課》,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在瑞典,反思台港從小到大的「負能量」教育

傾聽、溝通、尊重,德國父母教孩子「自己做決定」,就算是 3 歲也一樣!

作者簡介:

Mark Chih,臺灣出生,加拿大長大,現在在日本定居。 正職為技術策略合作,對日本行動錢包市場略有涉獵。 工作之餘,和一群朋友經營 Worklife in Japan ,協助日本國際商業交流。其他的時間藉由兒子的視線探討教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