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教育】韓籍生好奇:為何臺灣人認為國立大學較好?

作者:陳慶德/現象・韓國

身為臺灣高等教育體制內的大學老師,或自豪比起年輕學子多活十幾年的長輩我,於課堂上常常鼓勵可愛的小大一學生,不論是否喜歡現今考上的學校、就讀的是國/私立大學、喜愛自己的科系與否,最重要的是「進入大學門,修行在個人」。

若是自身不喜歡就讀的學校或科系,與其在網路上花時間抱怨,公審學校、科系或老師,倒不如自己多花點時間,努力準備轉學考或轉系考,脫離此環境才是正道,畢竟抱怨無助改變現況,甚則抱怨到最後,搞得自己整日鬱卒悶氣,提不起學習動力,不僅花了大筆學費,也浪費了寶貴青春,枉走大學 4 年時光。

總歸到底,面對前途未明,抑或不滿當下就讀學校的學生,我往往給出的建議,多是現今所上的大學,僅僅只能代表自身 18 歲學測的成果;大學畢業後,一張價值數十萬的畢業證書,也只是求職業界參考用的指標之一。反倒是應徵者有沒有真材實料,抑或能否幫助公司發展營利,才是上位者最為注重之處。

故我常提醒在學學生,別輕易浪費求學 4 年的時間,多利用學校資源──諸如參加國際交換學生計畫、參與學校舉辦的大師講座、多上學校圖書館,養成閱讀與思考問題等能力。好好充實自身,嘗試培養多樣興趣,挖掘未來方向,才有助於往後人生。

韓籍生的好奇:為何臺灣學生認為國立大學較好?

然而,學歷之爭抑或國私立大學論戰,往往成為各國年輕學子議論焦點之一,如同近日來,Dcard 考試板有一位韓籍生發問,想知道為何臺灣學生如此注重就讀的學校是否為國立?反倒是南韓名校多為私立,與臺灣呈現出不同風貌。

的確,多年前有幸在南韓求學的我,也曾聽過學長姐分享,與其在非首都圈(首爾)的城市唸當地的國立學校,倒不如來首爾念私校,足見南韓教育資源落差之大,故也造就出此位韓籍生提到的都市傳說──(首爾)前 10 頂大的「S-K-Y-西-成-漢-中-慶-外-市」排名。

其中僅有國立首爾大學與首爾市立大學為國立,其他 8 所皆為私立大學,讓臺灣網友大感不解。

甚者,近日我所找到的南韓最新大學排名,還異於此「兩國(立)八私(立)」的分佈,呈現出「一國九私」的極端現況──榜單去除了中央大學與首爾市立大學,添補了梨花女子大學(私立;首爾西大門區)與東國大學(私立;首爾中區)兩所私立學校,形成「S-K-成-Y-梨-西-慶-漢-外-東」之排名。

但就我看來,此排名可以細論之處挺多,例如大家可依照學校強項發展科系(文理醫工藝組等)列出不同排名;又或者依據企業喜好,排列出不同的學校排名;甚或 KAIST(韓國科學技術院)、浦項工科大學等其他「特殊性大學」為何未入榜?也惹來爭論──的確,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不同的大學排行,而我們在此也只能針對此位韓籍生所言及的首爾都市傳說「綜合性大學」排名做出回應。

談談「2022 年世界大學排名」榜單

然而,說來也有趣,若我們排除臺韓生角度,從外人(西方人)的目光來看待兩國國私立大學排名,又可發現何種現況?諸舉一例,如國內外眾多媒體最愛引用的《泰晤士高等教育》「2022 年世界大學排名」(全球共 99 國 1,662 所大學入榜),全年共有 37 所南韓大學上榜,其中進入百大的有兩間。

至於南韓大學在「2022 年世界大學排名」依序最高的前十所大學,分別為國立首爾大學(第 54 位)、KAIST(第 99 位)、成均館大學(第 122 位)、延世大學首爾校區(第 151 位)、蔚山科學技術大學(第 178 位)、浦項工科大學(第 185 位)、高麗大學(第 201-250 位)、慶熙大學(第 251-300 位)、世宗大學(第 251-300 位)、漢陽大學(第 351-400 位)等。

反觀臺灣,此次共計有 40 校入榜,較去年 38 校增加兩校外,排名最高的仍是臺灣最高學府國立臺灣大學(國立;第 113 位),但較去年的第 97 位降了 16 名之多,跌出世界百大榜單外。

而緊接在後的是全球 201 到 250 位的台北醫學大學(私立),與列於 301 到 350 位的中國醫藥大學(私立)、2021 年 2 月合併的陽明交通大學(國立)、351 到 400 位的清華大學(國立)等,均為醫學院見長。

故純粹據此資料來看,可判定臺灣仍以國立大學較具競爭力,而國內知名媒體(如《天下雜誌》、《遠見雜誌》等)所做的諸多(綜合性)大學排行榜單,亦是多見國立大學排行前首。

但我在此並無意引來國私立大學之爭,只是提供第三方資料供讀者參考,最要緊的依然是:不論進入國立還是私立大學,接下來的未來之路,仍有待自身努力。

「私立大學」在韓國的資源與學緣

回到引起 Dcard 網友討論的議題:為何臺、韓學生對於國私立大學印象有落差?本文分享於韓方主因約有其二:

一、早期私立學校創辦或經費來源,背後多有大財團支持。

例如:成均館大學與三星集團關係匪淺;浦項工科大學背後也有 POSCO 集團支持;蔚山大學本身即由現代集團所創立。

根據報導,這些南韓財團大企業透過贊助大學,可獲得一定程度上的稅賦減免,同時也得到興辦教育、貢獻社會的知名度,以長遠目標來看,又可為財團本身培育、儲備未來人才。因此不失為產學合作或建教合作之實例,當然爾後利弊仍有待考察。

二、南韓重視「學緣」,成功人士多會回饋母校。

就文化社會風氣而言,人類「集團」的形成(也就是社會上的人際關係),大致可分為 3 種:血緣關係、地緣關係,以及異於前兩項的其他關係,即「結社緣」或「社緣關係」。

而相較臺灣,韓國人更深受「三緣」當中的「學緣」影響──出身某間學校的校友,於社會成功後,多會飲水思源,感恩過往曾栽培他/她的大學,進而回到母校成立紀念館或以實質行動回饋。像是成均館或高麗大學校區內,皆可見到三星財團贊助的豪華建校百年紀念館;藝人張根碩捐贈母校漢陽大學 12 億韓圜;三星前會長李健熙也曾贊助母校延世大學)等,這些都讓較少政府資源投注的私立學校,更可在眾多大學內脫穎而出。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社會中藉由「學緣」所組成的人際關係,其勢力越來越龐大後,利弊也就因此叢生。如《韓國:撼動世界的嗆泡菜》的作者丹尼爾圖德(Daniel Tudor)就曾言及,此學緣也造成朴正熙、全斗煥和盧泰愚總統,皆曾頻繁地把要職給予同鄉,以致人們將他們稱為「TK 幫」。

甚則,1988 年 12 月,盧泰愚的每位資深員工都跟他是同一所高中畢業,而等他的繼任者金泳三當權後,身邊也是雇用了來自他家鄉釜山地區的一幫人,後來,金大中接任金泳三後,也開始用他家鄉全羅道的人來代替釜山幫。

最後,每個人對於學歷的重視程度都不同,也許在臺灣,國私立大學議題容易在社群平台上形成「引戰文」,然而,當我們擺脫口水、情緒之爭,藉由一位韓籍生的視角與發問,更認識了臺韓兩國學生對於國私立大學的印象不同,其實不也是一項有趣的觀察?

至於臺灣國內眾大學的世界排名、國私立大學資源之分配,抑或社會與校園風氣等面向,則有待後人繼續努力與觀察了。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南韓前 10 頂大已呈「一國九私」局面?──從「國私立大學之爭」社群戰火,看臺韓環境大不同》,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韓國影集《天空之城》背後的教育悲歌:寫實描繪升學之苦
韓國頂大生的悲憤告白:「今天,我將拒絕大學」──即使巨塔不會動搖,我也不要被「體制」加工為「商品」

作者簡介:

陳慶德,南韓國立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西洋哲學博士、文化研究者、旅韓作家;雲林科技大學應外系、逢甲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長期關心臺韓年輕人與社會議題,善用「現象學」方法,分析文化現象與語言。著有熱銷《背包韓語》(聯經)、《再寫韓國:臺灣青年的第一手觀察》(月熊)、《他人即地獄:韓國人寂靜的自殺》(逗點)等書。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