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文化】到捷克旅行,請留心腳下的黃銅塊

作者:劉郁葶/台灣女孩的捷克觀察日記

走在捷克的街道,有時低頭一看,你會發現幾個黃銅方形銅塊鑲嵌在地面。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是裝飾,後來才知道這叫做「絆腳石」(Stumble Stone)。

絆腳石是由德國藝術家葛爾·德梅爾(Gunter Demnig)於 1992 年發起的計畫,用來紀念納粹大屠殺期間,被驅逐與屠殺的猶太人,以及政治犯、同性戀、羅姆人、身障人士等等被極權者視為「異類」的群體。

每一塊絆腳石,背後都有一個悲傷的故事。仔細端詳銅塊,可以發現上面鑄有受害者的名字、出生日期、被送往集中營的時間,最後一行字註記著這個人的最終狀態,可能是 ” Zavražden ”(男性)或 ” Zavraždena ”(女性),意思為「被謀殺」;少數寫著的是 ” Osvobozena ”,意思是「倖存」或「獲得自由」。

放置這些絆腳石的地點,多半是受害者曾生活、工作的人行道,不僅作為一種紀念,更提醒人們不要重蹈歷史的覆轍。當看到這些黃銅塊時,我們也盡量不要踩在上面,以示對逝者的尊重。

據統計,截至 2023 年 4 月,超過 90,000 塊絆腳石分佈在 28 個歐洲國家、2,000 多個城鎮,被視為歐洲遍佈最廣的紀念碑。捷克於 1998 年鋪設第一塊絆腳石,布拉格則是在 2008 年放置第一塊石頭,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鋪設布拉格絆腳石的行動,Stolpersteine Prague 粉專上都有詳細的記錄可以參考。

布拉格的猶太人

看到這些絆腳石,讓我對捷克猶太人的歷史產生興趣。在布拉格查理大學文學院附近,有一個曾經是歐洲最大的猶太社區;從教室就能眺望平卡斯會堂(Pinkas Synagogue)與猶太公墓,每逢觀光旺季,會堂一早就會出現排隊人潮。

不同於市中心的熱鬧喧騰,猶太區這一帶顯得格外寧靜,偶爾會看到身穿黑色西裝、頭戴高帽或小帽(Kippah)的猶太人低調走過。

猶太人是在何時搬到布拉格?他們在捷克又經歷了什麼樣的命運?在我探尋這一帶的猶太歷史建築後,發現布拉格的猶太人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 10 世紀,當時的猶太人已開始在波希米亞活動,並在 11 世紀末的布拉格建立完整社區。

然而,因為當時天主教的反猶太主義,猶太人處處受到刁難與限制。一直到了 13 世紀的奧塔卡二世(King Otakar II)統治時期,其頒布的「皇家憲章」保護猶太人免受迫害,自此確定猶太人在財政、法律事務的地位。

然而,14 世紀末,在一場布拉格的復活節活動中,猶太人被指控破壞「聖體麵包」(eucharistic wafer),導致 3,000 名猶太男女和兒童在街頭慘遭殺害,許多猶太人於是逃離布拉格。托拉(Torah)學者拉比阿維格多卡拉(Avigdor Kara)是當時少數的倖存者之一,他親眼目睹自己的父親被謀殺,並撰寫了感人的祈禱文 ” Es kol ha-tela'ah ” 描述這次襲擊,每年都會在布拉格贖罪日時被誦讀。

16 世紀被稱為「布拉格的文藝復興時期」,各地的工匠和知識分子聚集在布拉格,猶太人口隨之增加;到了 20 世紀初,布拉格的猶太社區成為歐洲最大的猶太社區之一。

在 1940 年,布拉格有近 55,000 名猶太人居住,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佔領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猶太人不是被處決,就是送往集中營,最終死於虐待、飢餓或惡劣的生活環境,統計有 77,000 名至 80,000 名捷克猶太人死於納粹政權。

戰爭結束後,大約有 5,000 名猶太倖存者返回布拉格。但在 1945 年共產黨掌權下,猶太人接下來數 10 年的生活面臨諸多限制,1949 年起甚至被禁止移民以色列。在 1968 年布拉格之春的浪潮中,許多年輕的猶太人參與其中,並公開討論大屠殺與猶太遺產的問題。

然而,蘇聯並不樂見這些改變,並於 1968 年 8 月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導致 3,000 多名猶太人逃離,許多猶太人因此失去大學教授的工作;在秘密警察的密切關注下,留在布拉格的猶太人多半也對自己的身分保密。這樣的情景一直到 1989 年天鵝絨革命後,共產政權垮台,猶太大屠殺的相關議題才再次浮上檯面被公開討論。如今,只剩大約 1 萬名的猶太人居住在捷克,其中有 3,000 至 5,000 名猶太人住在布拉格猶太區。

會堂見證猶太社區的輝煌

布拉格的猶太歷史跨足千年,經歷興盛與劫難,如今布拉格猶太區一帶仍保留許多猶太古蹟與遺產,提供遊客見證過去猶太社區的輝煌。這些景點包含:具摩爾風格的西班牙會堂(Spanish Synagogue)、有「歐洲最古老教堂」之稱的舊新猶太會堂(Old New Synagogue)、耶路撒冷會堂(The Jerusalem Synagogue)、克勞森猶太教會堂(Klausen Synagogue)、梅瑟會堂(Maisel Synagogue)等,在在顯現當年猶太文化、宗教與經濟的繁榮。

平卡斯會堂內寫滿密密麻麻的名字與生卒日期。圖/劉郁葶 提供
平卡斯會堂內寫滿密密麻麻的名字與生卒日期。圖/劉郁葶 提供

這些遺址深刻記錄著猶太人的沉痛命運。走進猶太墓園,現場墓碑傾頹、雜亂無序,碑上佈滿青苔,字體模糊不清,猶如亂葬崗。一旁的平卡斯會堂(Pinkas Synagogue)外,雖然遊客喧嘩,但一步入會堂,氣氛頓時變得肅靜,印入眼簾的是牆面上密密麻麻的人名與其生卒日,可謂一本無聲的歷史書,默默地控訴著大時代下猶太人被集體屠殺的過去。一旁有遊客看著眼前這面牆,淚水盈眶,頻頻拭淚。

離開之際,我注視著會堂內搖曳的燭火,雙手合十,默默祈願這個世界能減少仇恨、多些理解,盼和平不再只是遙不可及的夢。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請留心腳下的黃銅塊!從「絆腳石」到布拉格會堂,看捷克千年猶太社區的興衰》,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台灣人在以色列辦婚禮,是什麼體驗?

你不知道的捷克:「從親中到友台」,發生了什麼事?

作者簡介:

劉郁葶,政大新聞系畢,獲捷克教育部MEYS獎學金,目前在捷克查理士大學當訪問學生,主修公共政策。近期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撰寫捷克移民、媒體、轉型正義、文化遺產等主題的文章。經營《台灣女孩的捷克觀察日記》,分享在捷克的學習、生活與社會觀察。

◤迎春出遊 旅行好物推薦◢
行李箱尺寸齊全 千元有找
必備行李收納袋 節省空間好幫手
防震防水攝影機 GoPro限時下殺
手提大容量保溫瓶 買1送1好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