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時事】你所不知道的普丁:曾派駐東德當間諜?

作者:趙崇任/德意志人文觀察

儘管俄羅斯總統普丁有著神秘的色彩,但大部分人都知道他是情報員出身,還是柔道黑帶的高手。然而,許多人不知道,在那個蘇聯與東德尚在的 20 世紀,普丁曾派駐東德,還因此學會說流利的德語。

曾是「史塔西」一員?

他當時的對口機構,就是被稱為「史塔西」(Stasi)的東德「國家安全部」(Ministerium für Staatssicherheit)。儘管這個機構同樣充滿爭議,且普丁當時的工作內容如今仍是個謎,但這段經歷讓他與德國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

東德的「史塔西」是著名的秘密警察組織,負責監控國民與剷除政治異己,而著名的電影《竊聽風暴》正是以此為主題。「史塔西」有非常嚴密的監控網絡,甚至依據統計,其正式雇員(Hauptamtlicher Mitarbeiter)在 1989 年有超過 9 萬人,而非正式僱員(Inoffizieller Mitarbeiter)同年有 18 萬多人。

要達到「隔牆有耳」的程度,「非正式雇員」便相當重要,而他們就是所謂的「線民」。有人是出於自願舉報,也有人是受情勢所逼,但監控的人往往也會是被監控的對象。因此在兩德統一後,發現堆積如山的監控報告疊在一起竟能高達 180 公里。

如今,所有的德國公民都有權調閱當時關於自己的監控報告(至 2021 年底已累積有 700 多萬的申請人次),而幾乎所有的前東德民眾都會發現自己曾受到監控。

儘管「史塔西」的辦公室遍佈東德的各個城市,但普丁對於位在德勒斯登(Dresden)的辦公室特別熟悉,甚至還有一張通行證。這張「史塔西」發給普丁的證件,碰巧在 2018 年從檔案中被找了出來,上頭甚至還有他的親筆簽名。

「史塔西」檔案局的主任費爾伯(Konrad Felber)表示,普丁雖能憑此證件在幾乎所有的東德情報單位自由進出,但不代表他有為「史塔西」工作。儘管目前沒有證據指出,普丁曾為東德情報單位效力,但這張證件的發現仍為德國社會帶來了騷動。

普丁之所以會有「史塔西」的證件,是因為蘇聯與東德當時維持了緊密的關係。對於情報單位的交流,兩國於 1978 年簽署了正式規則,而其中的第 5 條寫明了: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之代表官員,允許被授予東德國家安全部證件,以進入相關工作場所。隨後在 1985 年,33 歲的普丁被派往德勒斯登,而他的辦公室就緊鄰著「史塔西」。

家人都有德語淵源,還能與梅克爾用德語聊天

這趟外派一去就是 4 年多,而普丁當時的妻子柳德米拉(Lyudmila Putina)隨後也帶著大女兒一同搬到德國,並在當地學習德語,還在德勒斯登生下了二女兒葉卡捷琳娜(Ekaterina Putin)。隨著普丁 1990 年被調回蘇聯,柳德米拉也回國擔任德語教師,並讓兩個女兒在莫斯科上德國學校。

普丁的德語是出了名的好,不僅因為他學生時期便學習過德語,之後在德勒斯登的經歷更是關鍵。然而,真正驚艷眾人的,是普丁 2001 年在德國聯邦議會的演講。雖然有講稿提示,但二十多分鐘全德語。除此之外,2018 年在當時奧地利外交部長的婚宴上,普丁也是以德語致詞。這獨特的作風為他帶來了一個稱號——「克林姆林宮裡的德國佬」(Der Deutsche im Kreml)。

提到普丁的德語能力,許多人會想到,前德國總理梅克爾也懂俄語(因當時東德學生的第一外語為俄語)。梅克爾不僅曾到過莫斯科當交換學生,甚至與第一任丈夫也是在當地認識的。

只是,相較於普丁的流利德語,梅克爾的俄語顯得差強人意。一方面是在兩德統一後,她不太有機會使用俄語,另一方面是她不希望自己的東德出身太突出。因此,普丁與梅克爾私下交談時,兩人通常會講德語。他們只會在正式場合講母語,並透過翻譯溝通。

德國看戰爭:抱歉,會德語也於事無補

儘管普丁與德國有很深的淵源,但有鑒於如今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犯,德國社會對他非常反感。這當然也波及了普丁的德國友人,例如與他是多年好友的前德國總理施羅德(Gerhard Schröder),就因為遲遲不放棄於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的要職,而受到強烈的批評。

甚至有超過超過 7 成的德國民眾認為,施羅德的所屬政黨「社會民主黨」(SPD)應開除他的黨籍。顯然在這場衝突中,普丁過去的德國經驗沒能為他帶來太多幫助。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你所不知道的普丁】曾派駐東德當間諜?德國人怎麼看「克林姆林宮的德國佬」》,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當情報文件被解密,你會調閱個人檔案,還是與過去和解?──前東德人的淚水與歡呼
在東德出生、長大的她告訴我:當時不是全部人都想與西德統一,社會不只有一種聲音

作者簡介:

趙崇任,德國特里爾大學德語文學博士生、輔仁大學德語文學碩士,學術研究之餘從事攝影、翻譯與寫作。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