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時事】巴西 83 年來最大洪災,救災現場艱難

作者:約克 YORK/南得美麗

巴西最南端的一州──南大河州(Rio Grande do Sul,或音譯為南里奧格蘭德州),上(4)個月底 29 日開始連續降雨,導致州內近 9 成的城鎮受到水災影響,包含首府阿列格雷港(Porto Alegre)的市中心、國際機場、巴士轉運站皆泡在水裡,已長達一週之久。

這場 83 年來最慘重的洪災,截至 5 月 13 日已導致 145 人身亡、132 人失蹤、54 萬人無家可歸,且這幾日大雨又再次來襲,面對救災團隊如何持續救援、當地居民又該如何重建家園,巴西人無奈表示:「只能祈求奇蹟。」

是天災,也是人禍

阿列格雷港(Porto Alegre)。圖/Douglas Pfeiffer@Shutterstock
阿列格雷港(Porto Alegre)。圖/Douglas Pfeiffer@Shutterstock

氣候極端現象在全球各地都愈加嚴重,此次南大河州究竟是下了多大的雨,能讓整州都泡在水裡?──我相信這是讀者們都很好奇的。

以我往年在巴西碰到下雨成災的經驗,又大又急又下不停的暴雨雨勢,其實跟我們在台灣遇上夏季陣雨或颱風的暴雨強度旗鼓相當、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台灣人隨時都有面對天災的準備,而巴西民眾普遍不會有這樣的預期心理。

一般來說,我們不會認為下大雨就是「天災」,但若防災計畫不周詳,就會造成災難的結果,因此我認為這次洪災是「人禍」的成分多一些。

就以我先前居住過的城市里約熱內盧為例,在前幾年也是夏天雨季時就會鬧水災。既然知道雨季即將來臨,至少該先把下水道清理乾淨,確保大雨落下時能快速排水;但是政府往往沒有事先清理,路邊兩側光是地面上看得到的排水孔,就常被樹葉或果實給堵住。

每每一下大雨,整座城市就很容易會在半小時內淹水,且很可能會漲到膝蓋高度。另外,地下排水系統是否有按照城市人口愈加密集,做出相對應的拓寬調整,也要打上一個問號。目前雖然還沒有看到報導檢討南大河州的水溝跟排水系統,但「沒有未雨綢繆」是巴西城市的常態。

南大河州這次除了下雨之外,還有一個可怕的因素加成,是水壩維護不周。剛下雨的前幾日,在上游山區有一座水壩因為承受不住而部分潰堤,水往下游各城鎮暴沖,因此才會看到有些影片是水漲得超級快,讓居民們根本來不及收拾東西逃離。後續政府與媒體也提出州內還有 18 個水壩都在緊繃狀態,皆有潰堤的風險。意思是就算不下雨了,城鎮還是有可能面臨暴水來襲。

為什麼水退不掉?

距離第一波雨勢至今已超過一週,前幾天也曾雨停天晴,但大多數城鎮仍是泡在水裡,部分地區甚至有高達 10 公尺的淹水。為什麼水無法輕易退掉?一方面是如上所述,排水系統非常有可能堵住了,另一方面也牽涉到了風向及地形。

最近的風向一直在吹南風,角度是從海岸邊往內陸吹,代表海潮始終高漲。大家可以去找南大河州的地圖來看,他們的海岸線剛好有個巨大潟湖區,出海口只有小小的一個開口。潟湖地形加上風向不利,讓水沒有地方可退。

圖/截自 Google Map
圖/截自 Google Map

氣候報告早知道

令人憤怒的是,2015 年,政府曾經花了 350 萬黑奧(折合新台幣約為 2,196 萬元),製作一份叫做《Brasil 2040》的報告,由全國各研究機構協力完成,預測出 2040、2070、2100 年的巴西狀況。科學家早在報告中預測:未來的極端氣候會造成巴西南部降雨增加 15 %,換句話說就是會有淹大水的風險。但是政府沒有把這件事放進眼裡,規劃發展配套措施。

另外南大河州長 Eduardo Leite 在 2019 年上任後,對該州《Código Ambiental do RS 環境準則》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跟刪減。目前此舉也遭到各界批判,認為是州長在環境政策上的不周甚至忽視,才造成此次水災如此嚴重。

救災慢半拍

無論如何,災難已經發生了,你可能會想:事前防範沒做好,至少得趕緊救災吧?──這是台灣人的想法。事實上在水災的頭幾天,都沒有看到由巴西中央政府統籌派出的救援隊。

我們可以從網路影片看到:市民們在急流中手拉手,成為一條長長的人龍,救助仍被困在家裡或是屋頂上的其他人──看起來很感動,但我看了只覺得好生氣,若非政府不作為,人民又何須如此冒險?

對比台灣,無論颱風或地震,只要災情一嚴重,台灣各縣市都有志工救援隊會在「第一時間」整隊出發,國軍也是每次有天災就會「自動」出現協助救援跟重建,這都是中央跟地方政府的固定 SOP。而一般市民就只需要把自己照顧好,等著稍後響應捐款捐物資。

在巴西,南大河州只有消防隊。因此這裡第一時間的救災現場,都有賴消防隊或人民自主成立的志工隊,沒日沒夜地駕著小舟,到處把孤立近一週的人類跟動物們從災區一一帶出來。至於國軍是否出動,須「等」聯邦政府進一步指示;各州是否支援,也要「等」各州討論。而巴西的這個「等」,可以等很久。

例如里約州過了 3 天才輝煌地派遣消防隊坐上直升機過去,還帶了一隻救援犬就叫做 Rio。影片拍得賺人熱淚,南大河州感謝他們願意伸出援手,一同奮鬥。但理性一想,我現居的高雄市就有多少隻志工救援犬了,跟台灣面積一樣大的里約州就「只有」或「只派」一隻救援犬嗎?當然,慢半拍是政府問題,對於出動救災的英雄,依然應該給予肯定。

人民動起來

在款項捐助方面,我觀察到一個特別現象:水災一發生後,比起台灣會有政府或慈善團體等提供固定捐款帳戶,在巴西則是出現各式各樣的個人小戶頭。這是因為人民不想把款項交給政府,也不太信任大型慈善團體,這些都有貪污的嫌疑。

相比之下,如有認識的親友靠近災區能提供第一線協助,大家會找各自的管道讓物資跟捐款真正能被交到災民手中。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法幫忙著。

如在台的巴西人社群就有兩位女性(註)皆來自南大河州,她們在當地的家人倖免於難,且馬上就投入救災行動,購買物資或製作便當,日日到災區庇護所去發送。這兩位也在台灣努力宣傳,希望能讓更多人注意到南大河州的慘況,募得款項後都會分享家人如何在當地運用款項,側拍他們發送物資的畫面。

阿列格雷港(Porto Alegre)。圖/Shutterstock
阿列格雷港(Porto Alegre)。圖/Shutterstock

較大的機構行動應該就屬巴西郵政了,他們在水災開始不過幾日後,就宣布在各大城市都接受民眾捐贈物資,並免收郵資地運往災區。不過這樣做有個風險,就是物資繁雜,需要更多人力整理,很容易亂成一團;但也的確大大提高了巴西民眾們的捐贈意願,只要把東西帶到郵局就能幫上忙,顯得輕而易舉。

我看到一則影片是郵差們在當地整理一個小紙箱,倒出來是一包包禮物袋,一面繪有兒童塗鴉跟大人幫忙寫的字句,另一面則看得出包了長條巧克力。紙上寫了很多鼓勵話語,郵差們邊念邊哭:「一切都會過去,我們會與你們同在,不要怕噢⋯⋯。」

大概只有這種沒有硬性規定捐贈內容的行動,才有機會看到這種浪漫到不行的插曲吧。

不只救人類,一定也要救動物

另外讓我最訝異的就是巴西人對待動物的方式了。他們成立了專門救援寵物的志工隊跟庇護所,至今已救援至少一萬隻以上的寵物,大多是貓狗,但也有豬、馬、鸚鵡等等。

比較幸運的人能抱著寵物在第一時間逃離,住進庇護所。有一間教堂的負責人在接受訪問時就提到:「收容各式家庭進來時,我們根本沒有想過要把人跟寵物分開,因為寵物也是他們的家人啊!在人心如此脆弱的時候,如果還要把人跟狗分開,會讓更多人撐不住的。所以大家都一起住進來沒問題!」

但也有人依然受困,且為了寵物不願撤離。有些救援船開到房舍屋頂,試圖救援人類並要求把寵物先留下時,就有幾位表示他們寧可繼續等待能讓寵物上船的救援隊。在社群媒體上,這些人並沒有被抨擊是浪費社會資源,反而大多被讚賞這才是真正尊重生命並負責的行為。

除此之外,新聞媒體也是不斷在追蹤所有動物的救援狀況,就跟報導人類的災情一樣,不必特別討論,動物們從一開始就是救援任務的一部分。

現在已經 5 月了,南半球的巴西即將進入冬天。我從沒造訪過南大河州,但曾幾次拜訪過旁邊的帕拉那州(Paraná),記得當時的四五月對我來說就已非常冷,難以想像如今在南大河州,退不去的淹水、下不停的雨水以及冬風,將令居民的冬天多麼難熬。

「不誇張。我們真的需要祈求奇蹟出現,不然沒辦法啦⋯⋯。」在巴西人社群裡,有人這麼寫道。

註:讀完此篇文章後,如果您有意了解文中提及的兩位巴西女士的募款計畫,歡迎私訊「約克在哪裡?」的臉書專頁,我可以協助提供更多資訊。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時事】巴西 83 年來最大洪災:南大河州退不掉的 10 公尺淹水,與艱難的救災現場》,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巴西人和我們哪裡不一樣?10 個會令你訝異的生活習慣

為什麼巴西有最多「海外日本人」?日裔巴西人的歷史、認同與困境

作者簡介:

Oi!我叫約克,現在二十歲多。自己走過一些路,擁抱過一些人,總是用心去生活。最得意的是曾經在南美洲旅居一陣子,與當地家庭同住,擁有一大票熱情無比的巴西親友團。 經營「約克在哪裡?Where is York?」臉書專頁,希望能把旅行的故事分享給更多人。想將生命活好,有很多夢想,時常被嘲笑但不害怕。相信只要勇敢,就能走得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