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時事】捷克的治安到底好不好?

作者:劉郁葶/台灣女孩的捷克觀察日記

上週五(12/22)早晨,我在睡意朦朧間打開手機,螢幕上跳出的一則新聞瞬間讓我睡意全無。捷克時間 12 月 21 日下午,布拉格的查理大學(Charles University)發生嚴重的槍擊案,一名 24 歲的學生先是槍殺自己的父親,接著到文學院行兇,導致 14 人死亡、25 人受傷,是捷克史上最嚴重的槍擊案

我當下震驚:「查理大學文學院?這不就是我之前上課的地方?」我馬上打開臉書、Instagram,關心我在捷克讀書、工作的朋友們的情形,所幸大家都平安。他們說,只能用「心碎」(Heartbreaking)來形容對這件事的驚嚇與難過。

夕陽照射在走廊與灰色的石牆上,整棟文學院散發著中世紀的古典氣息。圖/劉郁葶 提供
夕陽照射在走廊與灰色的石牆上,整棟文學院散發著中世紀的古典氣息。圖/劉郁葶 提供

當熟悉的學院變成命案現場

我滑著一則又一則的報導,看到熟悉的文學院大樓被封鎖線拉起,警車詭譎的藍燈倒影在牆上,蓋著白布的擔架不斷從門口被抬出;隔著螢幕,我都能感受到現場混亂、哀傷的氛圍。

我腦中浮現我與文學院的記憶,回憶去年抵達捷克當天,參觀文學院的感動:夕陽照射在走廊與灰色的石牆上,大廳階梯上矗立著首位捷克斯洛伐克總統——馬薩里克的雕像,整棟文學院散發著中世紀的古典氣息。

開學後,我選修的捷克文課就是在文學院上課。我現在仍記得從教室的窗外望出去,美麗的布拉格城堡印入眼簾的景象,記得那時我還笑著和朋友說:「這大概是擁有『世界最美風景』的教室吧?」下課後,我會到一樓的身心障礙友善職場咖啡廳,點杯熱巧克力和蛋糕,或走進揚·帕拉圖書館寫作業。

從教室窗戶可以看見布拉格城堡。圖/劉郁葶 提供
從教室窗戶可以看見布拉格城堡。圖/劉郁葶 提供

每當有朋友造訪布拉格,我經常帶他們參觀查理大學文學院,興奮地說:「要不要看 1348 年就成立、捷克最傑出的大學長什麼樣?」如今,這棟我最喜歡、曾與我緊密連結的學院,卻變成槍擊案發現場,成為捷克人的傷心地。當我下次來到文學院,我想心情也不復以往了。

捷克的治安好嗎?

發生槍擊事件後,開始有人會問:「捷克的治安到底好不好?」老實說,過去一年在捷克生活時,我並不覺得捷克是危險的,晚上還會獨自在布拉格市區閒晃。

根據 2022 年《世界和平指標》(Global Peace Index),捷克被評選為世界前 10 大安全的國家。當初選擇到捷克唸書,恰恰就是看上捷克的良好治安,在布拉格時也從未聽聞過有槍擊案。我身邊的捷克朋友,更是以國家治安良好為豪!

但這也不代表,過去捷克沒有發生過槍擊案。根據捷克媒體《iDNES》統計,過去 20 年來,最嚴重的槍擊事件是 2015 年,一名長期失業的男子,在烏赫爾布羅德(Uherské Brod)的餐廳開槍射殺 8 人後自盡。另外,2019 年俄斯特拉瓦大學醫院的槍擊事件,最終導致 7 人死亡。不過整體來說,在捷克大規模的槍擊事件並不常見,校園槍擊案更是首例,並非常態。

值得注意的是,捷克民眾能申請合法擁槍,但前提是必須要接受背景調查,並通過筆試測驗、身心健康檢查、射擊測驗、拆卸組裝槍支測驗。這些規範仍具備一定門檻,若過去曾有犯罪紀錄,則不被允許擁有槍枝。如今,媒體也因此事開始檢視:捷克的槍支法律是否過於寬鬆?是否要加強槍支管制?

捷克媒體如何報導槍擊事件

說到媒體,槍擊案發生後,我注意到捷克的新聞報導並無特別著墨在兇手的犯案動機,或挖掘兇手過去的八卦;部分媒體還強調,應當要「關注事件本身,並停止散佈仇恨」。有的報導引述:「我們應該避免政治討論,讓調查人員、法醫專家、心理學家和其他人安心工作。此時此刻,讓社會關注對受影響者的同情,並在悲傷中團結一致,因為這場悲劇可能觸動了我們每個人。

一位捷克記者也在捷克新聞網《Aktualne》評論:「⋯⋯我不知道是否能提前知道這位殺人學生的危險程度。我不知道他有什麼樣的家庭背景、有什麼樣的朋友、同儕、教授。但我知道,我們應該更專注於與我們來往的人,不僅關注我們自己,也要關注他們的困難、他們的掙扎,為他們著想,努力帶領他們走出黑暗。當然,如果我們了解他們的黑暗。」這番話期望引領大眾思考:是什麼樣的社會結構,讓這位學生變成隨機殺人犯?我們有沒有辦法在他變成殺人犯前,理解他或接住他?

捷克媒體提供傳遞幫助受害者的途徑,以及提供心理輔導的資訊。圖/劉郁葶 提供
捷克媒體提供傳遞幫助受害者的途徑,以及提供心理輔導的資訊。圖/劉郁葶 提供

除了不斷更新事件最新進展,捷克媒體還扮演了另一個重要角色——傳遞幫助受害者的途徑,以及提供心理輔導資訊,例如許多媒體分享募款方式,以期喚起大眾意識,幫助這起事件的受害者家屬、學生與教育工作者。查理大學基金會發起的募資活動,更是在短時間內獲得眾人響應,截至 12 月 25 日已募集 4,068 萬克朗(約 5,671 萬台幣)。

捷克各家媒體也訪談心理師,或在報導中附上心理救助專線,例如電視台《ČT24》以《需要幫助的不僅是受害者的孩子和親屬,心理學家建議如何應對創傷》、新聞網《Aktualne》以〈「我們不要因為流淚而感到羞恥。」〉為題,讓大眾在關注事件的同時,也別忘了關照自己的身心狀態。

如何面對心理創傷

這起隨機槍擊事件對學生、教師與社會大眾帶來心理層面的極大負面影響,已有學生表示:「我現在不敢去上課。」特別是當天案發現場的倖存者、救援人員與警察,可能會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心理學家指出,若在這段期間感到疲憊、煩躁、身體酸痛;在睡眠、專注力、進食或記憶力等方面出現問題,「這是正常現象,一段時間後會消失。」

那麼如何面對創傷後的情緒?心理師給予的建議有:

  1. 情緒較敏感的人,盡量不要過度接觸與槍擊案有關的新聞與資訊。

  2. 接受自己的情緒。當談到悲傷的事,哭泣會有所幫助,這是一種自然反應,不必因為流淚感到羞恥。

  3. 確保有足夠的飲食、休息和活動,增強精神與體力。不論是步行、跑步、游泳、遛狗都是不錯的選擇,避免用酒精或藥物抒發情緒,可能會因此抑制或加劇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幫助管理與緩解壓力。

願傷者早日康復、願逝者安息,讓我們以更安靜慈悲的方式慶祝今年的聖誕節。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當熟悉的校園變成命案現場:從捷克史上最大規模的槍擊案,談治安、媒體與心理創傷》,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校園槍擊、慘案頻傳,美國人為何仍支持擁槍?

兩週內連 3 起槍擊案,在泰國「買把槍比買個包還便宜」?!

作者簡介:

劉郁葶,政大新聞系畢,獲捷克教育部MEYS獎學金,目前在捷克查理士大學當訪問學生,主修公共政策。近期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撰寫捷克移民、媒體、轉型正義、文化遺產等主題的文章。經營《台灣女孩的捷克觀察日記》,分享在捷克的學習、生活與社會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