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時事】梨泰院居酒屋店員把門鎖上,遭網友一星灌爆

作者:Laney Lin 林芳穎/韓妹不吃泡菜

10 月 29 日星期六夜間,發生南韓史上最慘重的踩踏事件——「梨泰院踩踏事件」,截至南韓時間 30 日晚間 11 點為止,死亡人數已經上升到 154 人,其中包含 26 名外國人,另外有 3 千多名參與萬聖節活動的民眾失聯。當晚我看到社群媒體不斷傳來的現場影片,大批民眾被層層堆疊在窄巷、消防員死命拉人和時間拔河、救出來的人就地施作 CPR 心肺復甦術,用「怵目驚心」、「人間煉獄」來形容都還不足夠。

歡樂萬聖節變調,還原踩踏事件始末

根據南韓媒體報導,梨泰院踩踏事件最初通報在南韓時間晚上 10 點 15 分左右,當時有人稱發生 10 人左右的踩踏意外。接獲通報的當地轄區龍山消防署,距離事故地點只有 100 公尺遠,理應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趕到,但由於現場聚集數萬人,事故發生後想要回家的人集中在附近道路上,讓救護車難以通行,救護隊花費比平時更長的時間才抵達救援。

而據傳當時現場有將近 300 名心臟驟停、呼吸困難的患者,需要一對一進行 CPR 心肺復甦術,但因急救隊員人力嚴重不足,沒有醫療專業的市民也加入其中,耽誤了黃金救援時間。最終一共動員了 2,421 名人力,包括 507 名消防員、1,100 名警察,以及 238 輛救護車等裝備進行救援。

發生踩踏事件的地點,是梨泰院地標漢彌爾頓飯店旁邊的窄巷,巷子口剛好是地鐵梨泰院站的1號出口,巷子尾是漢彌爾頓飯店後方的世界飲食街,兩邊人流同時往窄巷集中,但這條窄巷長 45 公尺、寬 4 公尺,換算面積只有 55 坪多一點。

台灣民眾可能較不理解,首爾有許多丘陵地,房子依山而建蓋在斜坡上,事故發生的這條窄巷就是一個陡峭的斜坡。有倖存者說,事故發生前,民眾自發性地從右側通行,但不知從何時開始,窄巷聚集了異常多的人群,超出空間可容納的數量,而當突然有人摔倒後,人群就如同骨牌般從斜坡倒下來——事故發生就在一瞬間,根本無從逃命。

摔跤原因眾說紛紜,有人指出,當時疑似有一位明星出沒,還聽到歡呼聲,可能是太多人為爭睹明星,相互推擠才導致摔跤。也有一說,現場疑似有人玩肥皂泡泡機,肥皂泡泡造成地上溼滑,才釀成不幸意外。

南韓媒體也發現,踩踏事件的罹難者當中,大多數是 20 多歲的年輕人,其中女性死亡人數是男性的 1.8 倍。專家分析,這是因爲女性的肌肉量相較男性較少,特別是 20 多歲的女性,可能因肌肉量較少而難以承受壓力。假設一個人的重量 70 公斤,10 個人同時壓下來就是 700 公斤,若是遭到前後擠壓,等同承受了 1,400 公斤;而在左右都無法逃脫的情況下,身體組織無法承受壓力,肺部無法膨脹、空氣無法傳遞,即便在戶外也會窒息而死。

一場可避免的人禍,究竟哪裡出了差錯?

梨泰院是首爾較有異國風情的一區,我過去旅居南韓時,就久聞萬聖節派對的盛況。2015 年的萬聖節,我終於首次參與見證。記得當年和友人剛出地鐵站時,就被眼前人潮嚇到——從梨泰院站出站的手扶梯很長,跟北捷的忠孝復興站有得比,上手扶梯前的排隊人龍,跟台北跨年沒兩樣!和朋友走在人群中沒多久就受不了,決定先去遠離主街的餐廳吃飯休息,之後才找了一間夜店和其他朋友會合狂歡。當時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萬聖節人潮多洶湧,而是凌晨 3 點還彷彿不夜城,在大馬路上招計程車,招了半小時以上都招不到。

看到踩踏事件就發生在我走過的路上,實在覺得很難過,但另一方面也覺得納悶,畢竟這不是梨泰院第一次舉辦萬聖節活動,為什麼今年發生如此大的事故?

10 月 30 日下午,南韓官方召開記者會,說明針對梨泰院事件的緊急應變會議結果,當時有記者提問,「預期當天會湧進人潮,現場是否安排了消防或警察人力?」行政安全部長官李相民回答,「這不是透過提前安排警察或消防人力就能解決的問題。事前規劃認為和往年情形沒有太大區別, 因此按照平時水平投入約 200 警力。」李相民再補充說明,當時首爾市內有其他示威事件,導致警力分散。

這番言論立刻在網路炸鍋!新聞影片底下有網友留言打臉,現場預備的 200 警力是集中於非法拍攝、強制猥褻、盜竊、毒品等犯罪行為,根本不是關於應對人群聚集時的安全對策。還有推特網友引述 2017 年的新聞照片解釋,2017 年的萬聖節,梨泰院聚集了 20 萬人,現場不但拉起警戒線,還有警察排成一列進行安全管制;反觀今日政府根本毫無準備。南韓民間律師團體痛批,行政首長根本是將踩踏事故責任轉嫁給犧牲者。

踩踏事件反映人性,南韓政府沒有一句道歉

有人提出質疑,儘管人在斜坡上跌倒,難道沒有其他逃生方法嗎?南韓媒體指出,窄巷的一邊是漢彌爾頓飯店的外牆,根本沒有逃生通道,另一邊雖然有店家,但當時部分已經關門打烊,即便裡面有人在,也因為嘈雜的音樂聲,似乎沒有意識到外面情況有多嚴重。

而當晚在踩踏事故現場的一位首爾市民,在接受電視台採訪時表示,「某間居酒屋店員把門鎖上不開門。」引發議論,導致這間居酒屋的網路評價慘遭一星灌爆,網友留言大酸,「鎖門的人晚上能睡好嗎?」、「提前祝賀停業」(很有台灣網路評價的既視感)事後另一名目擊者發表文章幫忙澄清,當時他人在居酒屋裡面,看到店家有協助讓傷者躺下做 CPR,關門是為了不讓居酒屋裡的客人出去。

南韓政府下令,即日起到 11 月 5 日晚間 12 點,定為「國家哀悼期」,並宣佈龍山區爲特別受災區,首爾市內各地都設置聯合焚香所,供民眾悼念。即使梨泰院的萬聖節活動是當地自發性舉辦的慶典,沒有任何主辦單位,但理應維護公共安全的南韓官方高層,包括親自去到事故現場的南韓總統尹錫悅,至今卻一句道歉都沒有,彷彿發生踩踏事件與政府無關。

此次事件也引發在野黨批評。根據《朝鮮日報》,南韓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員南英姬,30 日在臉書發文,指控南韓總統尹錫悅將總統府搬離青瓦台,導致龍山警察局每天必須安排 700 名警力維安,進而造成此次活動的警力缺口,是造成這起意外的間接兇手,同時她還要求首爾市長吳世勳和公共行政安全部長李相民辭職。不過這樣的說法也招來網友批評,認為南英姬此舉是在消費受害者,進行個人的政治鬥爭,無助於解決問題;事後南英姬不堪網友指責刪文。

輕忽安全管控,踩踏悲劇一再重演

韓媒整理歷史資料,先前南韓傷亡最慘重的踩踏事件發生在 1959 年 7 月 17 日,當時在釜山公共體育場觀看演出的 3 萬多名觀眾,為了躲避陣雨湧向狹窄出口,導致 67 人被踩踏致死。

1960 年 1 月 26 日的春節前夕,返鄉人潮擠爆首爾站,當時候車旅客有 4,000 多人,達到平時的 3 倍。發車 5 分鐘前、開始驗票時,旅客爭相乘車,不慎在狹窄台階跌倒,造成 31 人死亡、40 多人受傷。

最近一次則在 2005 年 10 月 3 日,MBC 電視台在慶尚北道的尚州市民體育場公開錄製歌謠節目,5,000 多名觀眾同時湧入運動場一個入口,導致 11 人死亡、160 多人受傷,死者大部分是老人和兒童。當時調查結果顯示,承辦單位以非正常低價投標進行活動,因為經費問題沒能確保充分的管控人力。時任尚州市長金瑾洙以業務過失致死罪名,遭最高法院判處有期徒刑 1 年 6 個月,緩刑 2 年。

梨泰院踩踏事件是自 2014 年世越號沉船事件後,南韓時隔 8 年 6 個月發生最多人數的傷亡事件,和先前的三豐百貨商店坍塌事故(1995),以及大邱地鐵縱火案(2003),同屬大型慘案,死亡人數都超過 150 人。南韓前共同民主黨非常對策委員長朴智賢感嘆,「南韓社會到處隱藏死亡危險,如果不把整個社會從結構上建設成安全的社會,這種危險就會反覆出現,這是可怕的現實,朝野應該竭盡全力處理事故、制定對策。」

就這麼剛好,首爾市長吳世勳事發當時人正在歐洲出差,對外爭取申辦 2036 首爾奧運,接到事故消息才緊急返國,也在回國的第一時間前往悼念罹難者。對於首爾市沒有制定好事故預防對策的指責,吳世勳迴避正面回答,自稱剛回國,正在瞭解情況。震驚國際的萬聖節踩踏意外,讓首爾瞬間佔據國際新聞版面,南韓官方的危機處理,預計也將可能影響首爾能否成功申奧的機率。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梨泰院踩踏事件】一場本可避免的人禍,究竟哪裡出了錯?》,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梨泰院》沒告訴你的事:23 年前,這裡曾發生的喋血「羅生門」

【梨泰院踩踏事件】當晚我在現場,目睹了「人間煉獄」⋯⋯此刻我們能做的是尊重與同理

作者簡介:

Laney Lin 林芳穎,北一女中,政大廣電系畢業,現職資深國際新聞記者。因追星開始學韓文,意外開啟海外工作契機,曾任韓國 Shakr 科技新創公司行銷經理,喜歡韓國的一切除了泡菜。長期關注韓國脈動、韓流文化、熱愛語言學習。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