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時事】英王加冕典禮,為何負面輿論那麼多?

作者:王敏而/業餘知識分子

睽違 70 年,英國終於又迎來新國王的加冕大典。身在英國,我深深體會到前陣子隨著典禮的腳步日漸接近,民間輿論對新王查爾斯三世卻愈是不友善。

從王室家族的層面而言,由於伊麗莎白二世的公眾形象近乎無懈可擊,查爾斯身為繼任者的壓力本就不在話下。但偏偏在個人層面,查爾斯與卡蜜拉的婚姻一直不受英國輿論待見,尤其在黛安娜傳奇性的過世後,兩人的婚姻又遭受到更大的批判與不諒解。

這些過往,造成了查爾斯在繼位前就遭受了不小非議;而在這些遠因背景下,查爾斯的加冕典禮又有哪些近因的壓力呢?

該為英國殖民歷史道歉嗎?

英國殖民歷史的問題,早就不是新鮮事。但在這名新任國王加冕的時機,曾被英國殖民的 12 個國家之原住民領袖們,聯合發表了一封信要求新任國王應該要在加冕典禮上,公開為英國的種族滅絕與殖民體制所造成的歧視、負面影響道歉。

這 12 個國家包括:安地卡及巴布達、紐西蘭、澳洲、巴哈馬、貝里斯、加拿大、格瑞那達、牙買加、巴布亞紐幾內亞、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和聖文森。這封信中使用了強烈的措辭,例如「英國殖民的可怕影響包括滅絕我們的種族、竊取我們的土地,還有詆毀我們的文化,而這些影響直到今日」,同時明確提出了幾點訴求:

  • 立刻開啟關於奴隸制度及其影響的對話

  • 開始討論賠償問題

  • 將原本屬於當地群眾的文物返還

  • 承認並採納教宗本篤十六世 2023 年 4 月所發表的「放棄發現論」聲明

雖然筆者並不認為這封公開信能立即獲得王室太多具體的回應,但這封信的出現,卻已經讓英國各大媒體大量轉載、報導,給查爾斯帶來更多的壓力。

衰退的經濟與居高不下的通膨

如果說殖民相關問題還可以算是外部壓力,那麼當前英國艱困的經濟形勢就是滿滿的內部壓力了。

雖然目前英國的通貨膨脹問題已經不如去年下半年動輒 8-9% 以上的驚人數據,但到今年 3 月,通膨還是維持在過高的 5.7%。因應美國聯準會不斷升息,英格蘭央行也已經將基準利率調到 4.25% 的高水位。且如同筆者之前文章所分享的「超市缺貨潮」,一連串的天災人禍,讓生活在英國的人們連基本的民生購物都顯得捉襟見肘。

在這種大環境的氛圍下,所費不貲的加冕典禮難免成為英國輿論的標的。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指出,整個加冕典禮需要動員 1 萬 1,500 名警力進行維安。在該篇報導的留言中,許多網友便直言批評為何英國經濟都已經這麼不好,普羅大眾生活苦不堪言,卻還要花這麼多錢與社會、行政資源,為一個「虛無縹緲的王位」舉辦加冕典禮?

這種社會輿論的風向,甚至不僅是短時間的現象。根據《每日郵報》統計,過去 10 年間認為王室應該繼續存在的英國人,從大約 65% 下滑到 45%;與此同時,認為王室不需要繼續存在的看法則從 25% 左右逐步上升到 37%。換句話說,在過去 10 年間,王室的支持率下降了 20 個百分點,覺得王室應該廢除的聲量比例卻上升了 12 個百分點。

查爾斯難以言說的無奈

縱然無論英國內部與外部的輿論,對當地時間 5 月 6 日進行的查爾斯三世加冕典禮,都可謂相當不友善,但若從查爾斯(這位英國史上在位最久之王儲)的視角出發,如果讀者能了解他個人一系列「不幸」的際遇與其時代脈絡,那麼查爾斯所遭遇的一切或許值得讀者投以多一點同理心。

回顧英國上一次舉行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禮,已經是 1953 年的往事。那麼當時英國社會的氛圍又是如何呢?當時的英國,雖然經歷了讓國家千瘡百孔的二次世界大戰,但終究是以戰勝國的姿態來面對戰後的新秩序。

且在彼時,所謂的「後殖民思潮」還沒有在曾經被殖民過的地區廣泛地開展──意即,當伊麗莎白二世即位時,並不須面對「英國前殖民地人民要求國家元首道歉」的議題。

再者,伊麗莎白二世即位時,縱然英國面臨了許多挑戰,但最終的結果是 20 世紀下半葉直到 21 世紀的前 15 年,英國與世界度過了一段相對和平的時期;同時英國經濟,雖然不如 19 世紀維多利亞時期時那麼不可一世,但終究可以算是穩定增長,普羅大眾的生活水準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有顯著提升。

然而查理斯三世加冕時,英國卻可謂是內憂外患。英國脫歐、百年大疫所造成的經濟衰退,讓英國人民的生活水準日漸下滑;雖然這一切並不是查爾斯個人的問題,但這場加冕大典終究無可避免地讓英國人進行對比,認為上一次加冕迎來的是長達半個世紀生機蓬勃的發展,而這次加冕卻是在重重的險阻與挑戰中進行。

加上文章開頭所提到的脈絡,查爾斯的婚姻比起他的母親伊麗莎白二世,甚至是他的兒子威廉王子,都鮮少獲得大眾輿論的好感。即便筆者從來不是英國王室的粉絲,但也忍不住為查爾斯三世感嘆一句:生不逢時。

英國君主制會就此走向終點嗎?

那麼,英國王室會就此在查爾斯三世手中走向終點嗎?或許也不盡然。上文提及的民調中,英國較多數民意依然偏向願意支持王室存在,況且英國輿論對於王室存廢的議題,本就相當取決於元首個人的人格特質。

查爾斯三世或許在現在是一位民意支持度偏低的君主,但王儲威廉王子與其妻子凱特的形象卻是廣受英國大眾的好評。或許當前不滿英國王室的意見,又會在下一任英國君主即位時被雲淡風輕地一筆帶過吧。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不受歡迎的國王──英王查爾斯三世的加冕典禮,為何負面輿論那麼多?》,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台灣人在黃金海岸,遇見國王與他的酋長們

英國女王為何與這隻熊共進午茶?──解析王室形象經營的「文化政治學」

作者簡介:

王敏而,作者為牛津大學音樂學博士。赴英留學之前畢業於台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研究興趣為東亞國家如何回應西方音樂傳入後所造成的衝擊。專欄以「業餘知識分子」為名,期許自己成為薩伊德(Edward Wadie Said)筆下「思想上的業餘者」,不為權力所動,只為自己的興趣而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