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時事】護理師自稱醫生?直擊美國「醫師荒」現場

作者:換日線關鍵字 Podcast

2 月 20 日,韓國爆發了一場無限期的全國醫師大罷工行動,截至 2 月 29 日已有超過 9 千名醫生響應,其中七成是實習生和住院醫師,也因此讓韓國陷入醫療危機,很多醫院不得不開始拒收病人或者取消手術。

韓國年輕醫生之所以這麼憤怒,起因是韓國保健福祉部為了「填補超高齡化社會醫療缺口」,宣布從 2025 年 3 月的新學年開始,在韓國的 40 所大學醫學院擴大招生,從每年 3,058 人增至 5,058 人。但是韓國醫師協會認為,韓國醫療的根本問題不在醫師人力不足,而是資源分配不均。比如現在最缺醫師的小兒科與家醫科,收入相比其他專科較低,自然會影響從業人員選擇該專科的意願。

除此之外,也有罷工醫師表示,韓國初級醫生工作過勞、薪資偏低的問題長期受到漠視,特別是有人舉美國的例子作為對比,認為美國醫生的平均工時和薪資待遇都相對優渥。但事實是,美國也正深陷「醫師荒」危機,不少醫師疫後離職或轉行,病人看病一等再等,苦不堪言。醫師空缺誰來補?各州政府、名校醫學院和護理師工會都紛紛提出解方,但是否真能解決問題?本集「換日線關鍵字」Podcast 節目邀請長期關注醫療議題、現於洛杉磯執業的牙醫師 Dr. Phoebe 為我們解惑。

問:美國醫師荒現況。

美國醫師荒的問題一直到現在都還在進行當中,疫情的時候是非常嚴重,疫情之後有一個很大批的醫療人員大出走,這個狀況一直到現在還在持續。我拿到最新的一個數字是去(2023)年底的報導指出:光是去年就有大概 1,309 位醫師永久性地離開職場,就是走了不回來了。CDC 指出,醫師過勞的問題包括憂鬱症、焦慮、吸毒自殺……這些數字都在攀升當中,到現在都還沒有解決。

當然美國醫師荒也有大環境的因素,包括很多已開發國家面臨的人口老化,以前醫療要處理急性病症,現在更多是長期處理慢性病;第二個是很多老一輩的醫師現在剛好要退休,是一個世代交替的交叉口。這是大環境,不太能改變。第三個就是我剛剛講的,疫情後的這個狀況,背後很多是政治因素。

因為有一大部分的人不相信醫學,覺得為什麼要戴口罩、為什麼要吃藥、為什麼要打疫苗,開始出現「反科學」的狀態。所以很多醫療工作者就覺得,我辛苦給出的專業意見,最後敵不過一個陰謀論。長久以來就會讓你覺得很憤世嫉俗,很憤怒也很疲憊,這個在其他國家至少在醫療上面可能不會被操作成一個政治議題,可是在美國很不幸的是,因為當初在疫情底下的政治操作,我們到現在都還在被這個結果影響著。

詳情可參考:美國醫療人員出走危機:疫情間備受尊敬的醫護,為何現在紛紛離職、罷工、轉行?

我之前遇到一位急診師醫師,他跟我說他其實非常喜歡他的工作,可是在疫情之後因為人手調度太多、太快,他一直都缺人手,來的新人配合起來又覺得很累,所以他到最後就真的不知道為什麼還繼續在這裡,非常勉強地待著。過去也許也有類似的問題,但是疫情讓問題更加凸顯,然後很多人就因此回不去了,所以到現在我覺得美國醫界都還在承受這個結果。

我擔任醫師的一些朋友,雖然沒有完全離開,但是會減工時,全天班改成兼職。有一位是精神科醫師,他就說我直接決定不收保險,因為保險讓我覺得太煩,就算錢少收一點、病人比較少,但我比較輕鬆、開心。另外一個腦神經內科的朋友,也是因為過勞辭職,自己出來開業,全職變兼職,然後補上很多線上問診、遠端醫療的時數。當然之前的病人會說,「這樣我們就沒有辦法看到醫生,怎麼辦?」但是你就會看到這樣子的結果,他們也許不是馬上完全離開,但是開始慢慢的刪減時數。也許以前你看醫生等一個月,現在就要等更久。

問:剛剛講到不收保險,意思是只看沒有醫保的病人嗎?

對,美國沒有健保制度,所以你要不就是自己買保險,要不就是你的公司會配給你,通常自己買的保險都沒有那麼好,說直白點就是你可能選擇有限,沒有辦法看所有的醫生,只能看比較少的醫生。你如果說有一份不錯的正職工作,公司配給你一個不錯的保險,你就可以去看有收這個保險的醫生。通常誰是不用保險的人呢?一種就是非常有錢的人。他們有錢到可以完全在沒有保險的狀態下在美國走跳,這個心臟要很強大。還有些人覺得自己年輕,沒有保險沒問題,真的有什麼事情,風險自己擔,也有這樣子的案例。

因為保險公司會規定不同保險方案能夠使用的藥、做的手術,所以醫師也會比較受限,如果他們不收醫保病人,就比較多選擇治療方式的自由。但是變成有錢人有更多選擇,但是經濟相對沒有那麼優渥的人,選擇就會變少,這就是醫療界的資本主義。

對醫生來說,同一個手術,也許好的保險給你 100 塊,不好的保險給你 20 塊,你做同樣的事情,但是因為保險不同,你拿到的費用就不同。所以說資歷比較淺的醫生剛剛訓練出來,他可能什麼保險都收,因為需要累積資歷;比較資深的醫生,他們就會慢慢開始把這些讓你收比較少的保險踢掉,這些經濟比較弱勢族群就會優先被篩掉。

對於金字塔頂端的人,手術多少錢都沒關係,我有能力付,醫師開藥也不需要經過保險公司的申請,醫師可以選擇的手術或是療程方向就不一樣。走這一掛的醫生,也許看的病人比較少,可是賺的錢不一定比較少。

問:因應醫師荒問題,醫界開始出現了「用專科護理師取代醫生看診」的現象,這是怎麼回事?

在美國,護理師他們是一個非常被禮遇的職業。我先稍微快速簡略地介紹一下,護理師其實有分很多種,譬如幫忙清理病人叫做 LVN,開藥的叫做 RN,獨立看診的叫做 NP,基本上到 NP 就是最高等級。他們現在標榜因為醫師荒,內科、家醫科醫師不夠,所以讓我們護理師群來補這個空缺,就是用專科護理師或醫師助理來補。

美國護理師工會現在在推一種新的「政治正確」,他們希望護理師在看病人的時候,可以自稱 Doctor。這造成很多病人不一定曉得看診的是護理師,而不是醫師。也許有一些護理師他們真的念到護理學博士,有那個 Doctor title,但是不是絕大部分呢?這個我其實蠻懷疑的。

美國護理師的訓練是大學學士後 2-4 年的研究所,醫師助理也是學士後 2-3 年的研究所,醫生的養成則是大學以後 4 年的醫學院,外加 3-7 年的住院醫師訓練,訓練時間加一加大概 7-11 年,臨床訓練上萬小時。專科護理師跟醫師助理他們的訓練是大概 500-2,000 小時,這是很大的落差。

護理師協會在推這個法案的時候,說護理師提供的服務跟醫生一樣好,美國也因為這樣子,護校遍地開花,還會標榜百分之百錄取率,並提供很多線上課程。但醫學院沒有任何一間是線上課程可以完成的,而且只有 150 間;反觀護校大概超過 400 間,所以是完全不一樣的走向,但目前的趨勢就是這樣。

現在看到一些被報導出來的護理師誤診案例,其實也不太意外。因為真的你沒有受過這樣的訓練,會誤診也是可以理解。我的醫師朋友說 “ 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 ”(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有一個案例是 7 歲的小朋友,好幾天高燒,不斷被帶去急診室看。護理師說這只是流感,但是後來情況惡化,吐血以後不治身亡,被診斷出有肺炎和白血症。後來醫師重新查病歷,發現說他的脈搏其實很高,到 170,有發燒跟缺氧的狀態,其實應該要積極治療。

雖然最後家屬在告上法院之後,護理師遭到懲處,可是大部分的案件,要不就是被壓下來,要不就是律師根本懶得去打這個官司;因為覺得要打醫療官司的話,應該要跟醫師打,比較有可能拿到錢。律師認為醫師薪水比較優渥,所以跟護理師的案件通常就不了了之,或者是他們就會找最後一個看到這個病人的醫師算帳。所以說很多護理師就算真的有誤診,也不會真的接收到太多訴訟,類似案件應該更多,可是也不一定都有被報出來。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醫師「永久轉職」人數增、護理師看診自稱 Doctor?直擊美國「醫師荒」現場》,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台灣囝仔」成為「美國醫師」之路,淚與汗與金錢堆疊出的超級擂台

美國至少 10 萬名醫生來自文組──單一的篩選標準,讓台灣錯過多少優秀的「文組醫生」?

作者簡介:

換日線關鍵字 Podcast,《換日線》關鍵字,關你什麼事? 每週六上午 10 點,將為大家解析關鍵國際時事與趨勢,並發揮《換日線》的特色──連線人在現場的專家,分享他們的第一手觀察。在全新改版的節目中,每月也會推出一集「校園關鍵字」單元,介紹國內外教育現場的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