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現場】戳破粉紅泡泡,看見真實的美國矽谷

作者:Esty/美國攻城獅五四三日記

前陣子,有位住在矽谷的網紅媽媽在自己的粉絲頁分享,因為覺得小孩在矽谷的成長生活條件過於優越,決定趁著回台時帶小孩看看另一種搭公車逛夜市的生活,打破小孩不知人間疾苦的粉紅泡泡。

身為一個已經在北加州住了 8 年的人,這篇文章想用一些客觀事實跟大家分享我眼中的「矽谷」是怎樣的存在。

真實的矽谷

每當大家聽到「矽谷」(Silicon Valley),腦中的第一個想法大概就是科技業吧!沒錯,這裡有著全世界密度最高的科技軟體公司。實際上,矽谷並非單一城市,而是從北部的舊金山一路沿著 101 號高速公路,最遠延伸到東南方聖荷塞(San Jose)的一大片區域,這整區才是我們平常指的矽谷。

當地居民很少使用矽谷這兩個字,而是稱這區為舊金山灣區(SF bay area)。得益於軟體業過去黃金 15 年爆發的紅利,舊金山灣區的薪資中位數遠遠超過全美其他地方。根據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的資料顯示,該區 2022 年的家庭薪資中位數為 13 萬美金(約 390 萬台幣),而加州同期為 9 萬 1,000 美金(約 270 萬台幣),全美則是 7 萬 4,000 美金(約 210 萬台幣)。

美國收入中位數最高的前 10 個城市更是有 3 個都在灣區,其中有全美最貴郵遞區號之稱的阿瑟頓(Atherton),以薪資中位數 45 萬美金(約 1,300 萬台幣)排名第一,這裡的房價更是驚人,平均一棟落在 2.3 億台幣左右。舊金山灣區的房產價格普遍比其它地方貴,3、4,000 萬台幣在這只能買到美國人普遍不偏好的一層樓房子,網路上的中國移民更戲稱這些是所謂的小黑屋。

美國房子價格跟學區好壞息息相關。除了因為房子價格太高,不是人人都能負擔起的學區房之外,也因為多數工程師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格外注重下一代的教育,這裡的私立學校也很盛行。大部分私校的學費跟紐約市好的私立學校差不多,基本學費落在 5、6 萬美元左右。甚至因為能負擔如此學費的家庭太多,有些學校還會進行入學測試,或是依父母職業與在公司的級別決定小孩是否能入學。

矽谷薪資高、房價高的背後原因也顯而易見,如果你打開線上交友軟體,可以發現附近人的職業,不是科技業工程師或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的人少之又少。

矽谷最特別的地方還有一點,亞裔在這裡並不是少數群體。甚至如果你在矽谷的科技公司工作,會發現同事都來自差不多等級的學校,台灣人幾乎都是台清交跟美國的知名大學學歷,美國同事也幾乎來自名牌大學。無論是哪一國的同事,除了本身的文化不同外,整體的經濟生活水平跟背景環境差異在我看來並不是特別大。

日常生活中,你時常可以聽到大家討論哪家公司準備上市,估計某人因此賺進幾百萬美金;或是哪位朋友因為投資虛擬貨幣或股票,又賺了一棟房子的頭期款;甚至有人不到 35 歲就實現財富自由等等,這些都不是陌生又遙遠的話題,大家多少都認識上述幾個故事的主人翁。

此外,幾乎所有在科技公司的人都認為,公司提供午餐跟零食是基本中的基本,算不上福利了。偶爾我們也會一起抱怨今天食堂的菜不好吃,還不如吃公司迷你廚房零食櫃的泡麵。同事間也常常開玩笑說類似的抱怨完全是"first world problem"的行為,意思是指因為沒有其它值得抱怨的問題,才會為芝麻綠豆般的瑣事無病呻吟。

這邊跟紐約、洛杉磯一樣是 VHCOL(very high cost of living)地區,一杯手搖飲料不含稅約 6 美金(約 180 台幣)起跳。即使是在普通到不行的餐廳外食,一個人一餐至少也要花 30 美金以上(約 900 台幣)。習慣這裡的物價後,出門旅遊時的確會產生一種全世界除了瑞士,其他地方東西都好便宜的感覺。

我想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位矽谷的網紅媽媽才會覺得矽谷有她所謂的「粉紅泡泡」。

但是,矽谷真的如此薪資好、福利好,看不到貧窮嗎?

矽谷的另一面

其實不需要太仔細觀察,生活在舊金山灣區可以很明顯的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實際上,不是所有在矽谷的人都有機會接觸到這些美好的福利、人人薪資大幅超過全美平均中位數。

在這裡許多高速公路的入口,你可以看到舉著牌子等著大家捐錢或食物的流浪漢。舊金山的田德隆地區(Tenderloin)更是到處都有流離失所、以帳篷為生的人們。科技公司免費的食堂與外頭餐廳的服務生多半只拿著沒比最低薪資高多少的薪水,這些都可以從用餐時店內的招人廣告略知一二,對比一下自己在科技公司領的薪資與此地的生活成本,便可想像餐飲業與服務業的辛苦。

只要搭過舊金山灣區任何一種公共交通、走進當地圖書館或當過食物銀行(Food Bank)的義工,觀察來來往往的人口,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北加州灣地區的貧富差距有多大,台灣個體間的財富絕對沒有這裡懸殊。

這些真的都只要有多一點點的日常觀察,就能輕易地察覺。

我認為只要是人都有同溫層,因為那是人與人相處感到最舒服自在的群體。我不覺得待在同溫層有任何問題,因為持續的努力而擁有好的生活水平是你應得的。但這不代表我們就帶著玫瑰色的濾鏡看待矽谷,自己幫自己建了一個個銅牆鐵壁般的粉紅泡泡,不去認知自己生活地方存在的問題,漠視其他的人口組成。

但凡多一點觀察,舊金山灣區其實處處充斥著能打破粉紅濾鏡的現實。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網路上千篇一律的「矽谷印象」與現實的距離──戳破矽谷的粉紅泡泡,一窺摘掉濾鏡的真實矽谷》,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即使無惡意,這些問題別說出口──我在美國灣區學習到的尊重

給自己的「矽谷四周年紀念」:幾乎賭上一切後,換來的真實體驗

作者簡介:

Esty,台北人。清華大學、台灣大學、康乃爾大學電機與資訊工程碩士畢業。畢業後就一直在矽谷工作。是個除了程式語言外,平時還會說中英西法四國語言的軟體工程師。曾在西班牙居住。平時喜歡學習各式各樣的新知。在男女比失衡的科技業裡,透過討論職涯,分享美國生活與工作,打破大家對於科技業工程師的既定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