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現場】搭上沒冷氣的地鐵,是怎樣的體驗?

作者:黃經偉/大衛的世界經緯儀 David’s theodolite

2023 年 9 月上旬,英國創下今年最高溫紀錄──攝氏 32.62 度。當時,我正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汗流浹背地在倫敦地鐵中想念著我的家鄉台北。

由於口譯工作開始前有私人行程,部分住宿由我自己安排,我這次因此體驗了一段倫敦上班族的通勤生活。不巧的是,通勤搭乘的地鐵路線是已有一百多年歷史、連接希斯洛機場的皮卡迪利線(Piccadilly Line),其上並無裝設空調。

夏季倫敦日落時間都是下午 6 點半左右,因此下班時間都還可以感受到太陽的熱力。下班時的皮卡迪利線更是積累了一整天溽暑的蒸騰烤炙,十足像個蒸籠。

我熱得心煩氣躁,回想起 8 月底啟程前,看到台灣新聞報導民眾抱怨台北捷運空調溫度調低仍很熱很臭,對照自己在倫敦地鐵上滿頭大汗,頓時深感五味雜陳(「觀感」和「感官」體驗皆然)。

坦白說,雖然曾在倫敦政經學院攻讀碩士一年,但當時因為住在市中心、靠近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的學校宿舍,只要步行就可以上學;2019 年特地到倫敦跨年時,也有部分行程是在德國和法國,這次出差可說是我搭乘倫敦大眾運輸最頻繁的體驗,也讓我得見之前未見或忽略的特殊文化地景。

熱,但不乏暖心舉動:標示提醒和「騎士精神」

這次一進地鐵站,就看到倫敦地鐵官方的提醒佈告(如下圖),提醒乘客天氣炎熱時要攜帶飲水,還有兩個附帶事項:

一、如果車上有人不適,請協助引導下車,在月台上較能提供照護;
二、如果在車上感到不適,可以要求他人讓位。

有關「讓位」,呼應國內日前針對「博愛座」的種種爭議,倫敦地鐵上所謂「優先座」(Priority Seat)是給失能人士(Disabled)、懷孕者(Pregnant)以及較無法站立的(Less able to stand)乘客。從英文措詞中可以推敲出,「年齡」似乎不是標語中要強調的重點,即便是簡明易懂的圖示中「拄著拐杖的人」,看來也並非一定暗示為高齡人士。

事實上,今年 1 月的倫敦公車上,才發生一位老婦人和帶著兒子的婦女,因為「優先座」認定而爭吵的事件,側拍影片上網後引起論辯,從底下留言觀察,有人認為不該倚老賣老、有人則是覺得應該敬老尊賢,這點倒是和台灣網友針對博愛座爭議眾說紛紜十分類似。

這次在悶熱的車廂上,就有看到倫敦不少當地旅客手持風扇狂吹,希望降溫。我看到一位年輕男士將自己的手持風扇讓給一位老婦人,婦人滿口道謝,兩個原本不認識的人就好像鄰居一樣開展了溫馨的對話(哇,超好用的!在哪裡買的呀?)讓人不禁莞爾。

其實,不僅空調,倫敦地鐵因為歷史悠久,硬體條件常導致旅客不便,例如:缺乏手扶梯或電梯,導致提龐大行李或推嬰兒車的乘客每次搭地鐵都很像是在做重量訓練。但若前述狀況是發生在女性身上,只要是身旁有男性經過,則多半都會看到英國「紳士」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協助,幫忙提一把,這次也有看到熱心男士伸出援手;此外,也有看到男士主動讓出車廂內較好抓握立柱的位置給一位女士。

比較特別的是,這次有天早上上班通勤時,同車廂有位男士(稱 A 先生)原本握著中央立柱,結果突然身子開始打轉、無法站穩,幾乎倒在站在旁邊的另一位男士(稱 B 先生)身上,模樣坦白說十分詭異、有點嚇人,不知是否車廂悶熱導致。B 先生扶著 A 先生,讓他拉著立柱恢復平衡,A 先生好不容易恢復神智、步履蹣跚地下車,坐在月台座位上扶額平復精神,但看來狀況不佳。

只見這時在車上密切關注的 B 先生抓起背包,旋即一個箭步下車,親切地蹲在 A 先生身旁關心他的狀況。列車駛離前,我還看到 B 先生拿出隨身攜帶的水瓶,似乎詢問 A 先生要不要喝一口。兩人素昧平生,但我真實看到有人不惜行程延誤、身體力行前述佈告中呼籲的互助要項。這些暖心的舉動都堪稱現代「騎士精神」(Chivalric Code)濟弱扶傾的完美體現。

熱,故大方裸裎相見?倫敦地鐵和街頭的文化衝擊

在倫敦的大型公園裡,看到健身男子打赤膊揮汗運動、或是脫掉上衣曬太陽以求黝黑膚色,應該不是什麼新鮮事;我這次在住宿附近的公園 Lordship Recreation Ground 的戶外健身場運動時,以及在海德公園(Hyde Park)散步時都有看到。連在一般街頭上走,都曾在豔陽下看見過健身猛男裸著上身,大剌剌袒露塊壘分明的胸膛和腹肌逛大街(當然也有身材欠佳的)。倫敦本地媒體就曾有評論(註一):健身猛男在公園打赤膊秀肌肉已成為一種炫耀、像動物針對領土宣示主權的舉動(animalistic territorial dominance)。

固定重訓的我倒是對此不置可否,因為自己也常在戶外揮汗健身,又知道歐洲原就時興日曬美黑且曾在法國、西班牙街頭都看過類似景象,甚至記得多年前在巴黎的公園看過身材曼妙的年輕女子大方上空做日光浴。

但是當我到「海德公園角」地鐵站往上走,準備頂著豔陽好好散一下步,看到一群青少年七嘴八舌地剛過驗票閘口,而當中幾個小伙子竟裸著上身搭地鐵時,我感到文化衝擊向我襲來(從他們口中所操語言研判,其實有可能是拉丁裔國家的觀光客)。

之後,我搭乘有空調的倫敦地上鐵路(London Overground),在車廂上就看到有男子打赤膊搭車(如下圖);也在搭碼頭區輕軌鐵路(Docklands Light Railway)到倫敦新金融中心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下車時,看到男子光著上身上車,身旁的乘客卻都好似見怪不怪,意外地淡定。

男子袒胸露背搭倫敦地上鐵路(有空調,已經涼爽許多),身旁的人卻十分淡定。圖/黃經偉 攝影
男子袒胸露背搭倫敦地上鐵路(有空調,已經涼爽許多),身旁的人卻十分淡定。圖/黃經偉 攝影

沒想到畢業多年,倫敦竟有這樣的風貌?後來研究一番,才知道自從氣候變遷、熱浪襲擊歐洲,英國本地媒體早有報導:倫敦少數民眾在大眾運輸和街頭上種種衣不蔽體的奇觀,而當地人這幾年來似也見怪不怪了。

甚至從英國商家針對打赤膊的顧客進店光顧制訂規定的相關報導,才知道根據英國皇家檢控署(Crown Prosecution Service)界定,在光天化日下袒胸露背不一定構成犯罪,但是天體主義者(Naturist)的表達自由,與保護大眾免於騷擾、驚懼、困擾之間,還是要取得平衡(註二)。

結語:也是一種「調適」?為「淨零排放」付出的代價?

本次出差行程中有到英國環境、食品暨鄉村事務部(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DEFRA)參訪,聽取聯合空氣品質小組(Joint Air Quality Unit,JAQU)如何和英國交通部(Department for Transport)合作,彙整運輸數據、建立清淨空氣區(Clean Air Zone,CAZ),希冀降低道路排放的二氧化氮(NO2)。此外,也更加認識英國的「運輸去碳計畫」(Transport Decarbonisation Plan),體驗到英國如何務實地推動各項措施,以期在 2050 年前達到淨零排放。

面對氣候變遷,不外乎兩種策略:減緩(Mitigation)和調適(Adaptation)。英國《衛報》就曾有文章呼籲:英國已經不是以往認知寒冷的國家了,對於愈發頻繁的熱浪,大家必須學習調適,此外須加快淨零排放的腳步。BBC 等公共媒體也一直教育大眾如何應對炎熱天氣。

面對地球暖化、天氣炎熱,身處亞熱帶的我們很自然會想到裝設空調,但是歐洲國家向來對於空調不甚青睞,關注都市發展和運輸的媒體《City Monitor》的專文更是指出,若是處處加裝空調,不僅昂貴,更會大量耗能、加劇氣候變遷。或許此次在地鐵上看到的各項奇觀,就姑且算是一種民眾自發、低廉又低能耗的「調適」方式吧?

出差結束到希斯洛機場的時候,我不搭皮卡迪利線,而選擇搭最新的伊莉莎白線(Elizabeth Line),新穎的車廂和舒適的空調,讓人放鬆心情。面對 2050 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倫敦讓人感覺有努力落實、且明顯感到理想和現實拉鋸的張力。那回望處處都有(也不能沒有)空調、目前尚以火力發電為主的台灣,我的家鄉呢?屆時為配合政府達成淨零目標,我們得做哪些「調適」或努力呢?易地而處,萬一台北捷運在炎炎夏日沒有空調?

往機場的路上,我陷入沉思中。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當搭地鐵成為一種試煉──我在「熱情如火」的倫敦,感受文化地景和氣候變遷》,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你還想來英國留學嗎?」英國高教最嚴酷的寒冬,可能正要來臨

通勤族別再滑手機了!英國倫敦地鐵,引進「故事販賣機」,讓你 3 分鐘讀完一個短篇

作者簡介:

黃經偉,中英會議口筆譯員、公私部門內訓英文講師和編修顧問。台大外文系、倫敦政經學院(LSE)媒體傳播所和台師大翻譯所口譯組雙碩士。曾任政府中樞研究人員、投顧公司襄理。以符碼的轉換為專業,盼望奉行 LSE「理解萬事發生的緣由」(Rerum cognoscere causas)校訓,用社會科學、語言、文化三角定位出世界的幽微知識、紀錄生活的吉光片羽。足跡遍佈廿餘國(增加中),熱愛旅遊、健行和重訓;FB專頁「經緯世界文摘」分享語言學習、譯界人生、時事觀察、教學札記。

◤超前部署,省水節能◢
家庭必備省水神器 限時下殺中
冷氣、電扇一級省電這裡挑
節能補助攻略 家電選購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