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現場】沒到過鄉下小鎮,別說你到過英國?

作者:王善/阿善 Café 的世界分館

談到英國旅行,你只知道去倫敦嗎?事實上,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所組成的英國,幅員遼闊,各地都有珍貴的文化遺產與獨特景色,並且各自訴說著「大英帝國」歷史的一部分。

今(2023)年夏天,我鼓起勇氣,獨自一人到了西英格蘭旅行,拜訪了位於科茲窩(Cotswolds)的鄉下小鎮,在宛若中世紀的街道中漫步。

究竟在這個有千年歷史的小鎮,如何一次將英國歷史「全包式」看好看滿?若沒有開車、獨自旅行,又該如何抵達這裡?本文將以我造訪其中一個城鎮──雅芳河畔布拉福(下稱原文 Bradford-on-Avon)──的經驗出發,和讀者分享英國的私房獨旅秘境。

你不知道的古老小鎮

Bradford-on-Avon 建築多以當地盛產的石材建成。圖/王善 攝影
Bradford-on-Avon 建築多以當地盛產的石材建成。圖/王善 攝影

談到具有英格蘭風情的小鎮,內行人可能立刻會想到西英格蘭的「科茲窩」地區。該地橫跨了多個郡與城市,例如許多讀者所熟悉的牛津、Stratford-upon-Avon(莎士比亞的故鄉),廣義上都屬於其中;不過,個人認為最「經典」的,還是更靠近西英格蘭、保有鄉下大片草地和樸實街道的城鎮。

科茲窩最中心的地區,被英國劃定為特殊自然美景區(Areas of Outstanding Natural Beauty),這個地區以豐富的綿羊產業遠近馳名,從中世紀開始就相當熱鬧。在充滿歷史風情的小鎮裡,共同特色就是那些黃色的石材建築,這樣的特殊風格,來自於巴斯(Bath)周遭盛產的侏羅紀石灰岩(Jurassic Limestones),當地居民大量開採作為建材,造就出獨特、樸素且溫暖的整齊外觀。

不過,科茲窩城鎮多半位處「鄉下」,其中最有名的 Castle Combe 更沒有火車站,若非自行開車或參加旅行團,恐怕難以前往。此時,不妨退一步考慮在科茲窩地區邊緣,有火車站經過的小鎮為優先──如同我這次造訪的 Bradford-on-Avon!

一個「小」鎮,如何看見英國「大」歷史?

我從西英格蘭大城、藝術家班克斯(Banksy)的發跡地布里斯托(Bristol)出發,大約半小時火車就能抵達 Bradford-on-Avon。

一走出車站,映入眼簾的就是整齊的黃色石材:跟據當地文資保存信託基金的資料,Bradford-on-Avon 之所以被劃定為保護區,就是希望保存其特色建築,包含古蹟與過去建築的街道,因此許多翻新與發展計畫,都需要經過審查、同意,才能夠進行──英國對於古蹟保護,以及老城鎮整體市容的維護,或許是其他國家可以多多參考的。

有趣的是,透過對建築的保護,還真的讓抵達此處的人,能將英國的千年歷史「一網打盡」。

從西元前 54 年的羅馬入侵英國算起,英國史大致上可以切分為羅馬帝國、昂格魯撒克遜人、諾曼人,再進到中世紀,以及工業革命後的大英帝國等時期。上述的每一個時期,都各自在這個小鎮當中留下遺跡,更被安然保存了下來。

位於市中心的古老大橋。圖/王善 攝影
位於市中心的古老大橋。圖/王善 攝影

這個城鎮的設立,可以追溯到羅馬人時期,隨著羅馬人開發了附近的城鎮巴斯(Bath,羅馬人稱為 Aquae Sulis),當地出產的石灰岩,開始被用於包含 Bradford-on-Avon 的周邊小鎮。接著,在城市中心跨越埃文河(Avon River)、那條車水馬龍的古橋,便是由接手管理小鎮的諾曼人所建造,至今仍屹立不搖,串起城鎮兩側河岸的交通網絡。

至於宗教生活部分,則可以看見撒克遜人與諾曼人的遺產。小鎮最古老的聖羅倫斯教堂(St. Laurence Church),是英格蘭少數僅存的撒克遜教堂,推估在西元 700 年左右建成,過去一直被做為學校兼教堂使用。

而坐落在撒克遜教堂對面的,則是小鎮的信仰中心聖三一教堂(Holy Trinity Church),是列管的一級古蹟,由諾曼人所建造,還保有羅馬式建築的圓拱窗戶,以及部分看似哥德式的尖頭窗戶,可見在歷史流變中,肯定經歷多次重建與整修。

聖三一教堂,被列入英國一級保護建築。圖/王善 攝影
聖三一教堂,被列入英國一級保護建築。圖/王善 攝影

不過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透過同樣為一級古蹟的大穀倉(Tithe Barn),看見宗教如何做為中世紀人民生活的中心:市中心的大公園,留有這座 14 世紀所建造的穀倉,在中世紀英格蘭曾被修道院用來收取「什一稅」,也就是向當地居民所收,農民十分之一產品的宗教稅。這個穀倉經過時代更迭,隨著宗教影響力減弱,後來成為一般農場倉庫,其中的一任主人還曾是大詩人拜倫的好友呢!

走在小鎮路上,我意外看見當地博物館修復後,展示於街邊的一台 Iron Duke 機器。原來,進入工業時代後的 1830 年代,Bradford-on-Avon 成為了橡膠產業重鎮,這台機器能夠把橡膠壓平、延長,進而用於造紙或塑膠生產。展示於此處的機器,象徵了此地由養羊產業轉化為工業城鎮的歷程,也定格了小鎮在 19 世紀的景色。

展示於路邊的 Iron Duke 機器。圖/王善 攝影
展示於路邊的 Iron Duke 機器。圖/王善 攝影

沒到過鄉下小鎮,別說你到過英國?

踏入鄉下小鎮,特別是科茲窩城鎮,除了能夠看見與倫敦不同的風情、跟步調不疾不徐的當地人聊天,也能觀察到英國在文資遺產保護的重視──若非小鎮居民的共識,加上當地保護信託基金的奔走,也沒有辦法讓小鎮的模樣被「定格」,使整個城市化作一間大型博物館,展示活生生的大不列顛史。

反觀台灣,老街裡常常充斥雜亂的招牌,古蹟一旁有風格不一的街道與高樓大廈,我們是否應該思考:如何就文資保存的角度凝聚想法,齊力保留一個地區、城市的獨特風貌,甚至在「不打擾本地生活方式」的情況下,同步發展觀光?這個問題雖然難解,但至少大稻埕、剝皮寮等地,已經能做到「街區」保存的規模,只是目前尚未擴展到城市的尺度。

回到西英格蘭的小鎮,或許來到英國觀光的你,可以敞開心房、造訪鄉下小鎮,看看「活」的英國史與樸實風情,相信會有和主流觀光行程相比,截然不同的感觸;透過旅人的個人角度,發現嶄新的觀察。

旅程尾聲,我在老舊車站期待著延遲的列車,又看著車子因為這裡是「小站」而乾脆取消停靠,才真真正正感受到自己在「鄉下」──我繼續看著寧靜、樸實的黃色石材,等待下一班車次的到來。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整個小鎮都是你的博物館:獨旅英國,請別錯過這個被「定格」的古老秘境》,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澳洲最著名地標:雪梨歌劇院,竟然是專案管理課本上的失敗案例?!

「再見了,聖索菲亞大教堂!」——世界遺產「正名」推翻國父決議,土耳其人反應兩極

作者簡介:

王善,阿善,就讀於台大外文系,熱愛語言、電影、閱讀、藝術和旅行,立志成為跨越文化的媒體人;現為 YouTube 創作者、「Rti 央廣」英語廣播主持人。閒暇時除埋頭電影世界,也關注英國流行文化。入選金馬影展青少年電影團,亦曾擔任慕尼黑兒少影展青少年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