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現場】連高薪族也受不了,美國大城市爆人才出走潮

作者:Dr. Phoebe/小牙醫的觀察站

美國沿海岸的主要城市,很多時候因為多元文化和經濟蓬勃,成為許多新移民的首選和落腳地,從紐約自由女神像,到舊金山的淘金故事,紛紛承載著無數移民者的夢想。但近年來,不斷攀升的物價、昂貴的房價席捲美國沿海大都市,包括紐約、華府、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等,讓這些「一線城市」失去過往的光彩。

上述主要城市物價房價飛漲,導致基層人士無法負擔而搬離,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現在就連平均年薪破 6 位數的專業人士也紛紛求去,往更多內陸的州搬移。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以舊金山為例,過去人才湧進,目前卻敵不過人才輸出的速度,人們會搬到如鹽湖城、奧斯汀、休士頓、達拉斯、亞特蘭大等城市。許多「二線城市」在過去數十年積極建設、讓城市脫胎換骨,不僅提供多元的工作機會,物價也親民許多。

此外,也有人選擇遠距工作,像是我的友人建築師和資深動畫師夫婦,就選擇從加州搬到達拉斯,兩人全職遠端工作,領著加州薪水但享受著德州的大房子。

出走原因一:房價太高

《紐約時報》歸納,導致人才外流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買房困難,尤其沿海城市的好學區房價飆漲得太誇張。我默默觀察身邊順利買房的許多專業人士,有一半以上其實都有家庭支持或幫忙。

即便目前買房利率高到 7.3% 左右,但根據購房網站 Redfin 統計,加州房產卻有高達 46.6% 都在「成交價以上」售出,比去年同時期增加了 7.8%。

過去,美國許多長輩在孩子畢業成家後會搬至小一點的地方,俗稱「downsize」;現在身邊不少長輩、年長的街坊鄰居,則選擇繼續住在好學區的大房子裡,常常還是 4 或 5 房外加大泳池的結構。其中原因是房屋稅以成交價的占比來計算,長輩 30-40 年來都繳交著便宜的房屋稅,可能只需要幾千美金;如今市面上的小房產因為房價不停攀升,房屋稅往往是幾萬美金起跳。

長輩們不願意換房,自然沒有新的房地產釋出給首購族,惡性循環下,也難怪那麼多人想搬離沿海岸都市。

出走原因二:政治立場

《洛杉磯時報》最新調查指出,有大約一半的美國人認為加州「正在衰退中」;甚至有高達 48% 的共和黨人士直言,加州人「不太算美國人」(原文是 not really American)。

該調查由加拿大民調公司 Leger 包辦,超過上千名成年人參加。調查負責人兼 Leger 副總 Christian Bourque 表示:「若你是稍微保守的美國人,基本上不會喜歡加州。」就算喜歡加州的大山大水、多元文化,也有高達 80% 的加州居民和 90% 的美國人認為加州實在貴得太誇張。

除此之外,僅有 40% 的美國人認為加州是個適合養家的地方。加州也因為齊頭式大砍預算,導致學區在教育經費上是全美吊車尾的第 43 名,令許多家長憂心不已。

出走原因三:生活品質

撇開房價和物價,生活中各種瑣碎的煩人小事,在積少成多之下,也可能讓人求去。

《紐約時報》同篇報導中,有一名受訪者(Emily Badger)是土生土長的紐約客,最終去阿拉巴馬州開酒吧,她表示紐約的物價昂貴到她無法想像買房生小孩。倒是在阿拉巴馬州的紐約風酒吧生意興隆,一下就開了第二間,也迅速買到有大泳池的大豪宅,後院還有一整排造景供人觀賞,現在則開始和丈夫積極備孕。

另一名受訪者(Eduardo Lerro)則是資深顧問,他說:「身為男同志,在紐約我如魚得水,熱愛參觀大博物館和觀賞百老匯。我住的皇后區光是身旁聽到的語言就有二十幾種。但是這些我在紐約所熱愛的一切,背後卻也有著昂貴的代價,且不完全是關於金錢。比如洗衣服,我已經年過 40 歲還必須扛著衣物爬上爬下 3 層樓,步行 3 個路口去自助洗衣店,有時外面還颳風下雨降雪。

「住在紐約,若沒有堆積成山的巨額財富,大部分普通美國人享受的基本便利──如購買洗衣機和烘衣機,都會變成你的額外負擔。」最終,Eduardo 接下一份遠距工作,搬到明尼蘇達州最大城明尼亞波里斯(Minneapolis)買間小公寓。他分享,那些過去在紐約被日常瑣事所磨損的時間都被空出來了,搬家後不僅寫了本小說,生活也更平靜愜意。

不是永遠離開?

當然,「出走」案例也不見得都是永遠。很多時候,不少人會先到其他州打拼,等存夠資本後再重新回歸沿海城市。

舉例來說,我身邊大部分需要還學貸的醫師友人們,很多都出走到其他偏遠的州,在「稅少錢多離家遠」的情況下賺錢還學貸,等學貸還得差不多時,再想辦法搬回加州立足。

在這些人之中,也有「一搬成主顧」的醫師們──我某一年去德州喝喜酒時,整晚不停地被(從加州搬去德州的)當地牙醫「推坑」,他們推薦我盡快搬去德州,還告訴我:「德州沒有州所得稅,妳還在猶豫什麼?」那語氣彷彿德州遍地充滿黃金等人來撿。

留下來的人在想什麼?

至於留在加州的人呢?幾乎沒有一個不抱怨加州的高物價和高房價,相比之下,州所得稅最高、油價最高看似都是小兒科等級的問題。有房子的人抱怨一棟房子的價格是其他州的 2-3 倍,沒房子的人抱怨房子有多難買。

唸歸唸,當被問及為什麼不離開加州?這時又「口嫌體正直」了起來。根據我主觀觀察,大部分人留下來的原因,多半都是用錢也無法解決的因素,比如父母年邁需要照顧、小孩有爺奶幫忙帶、建立一輩子的社交圈無法複製、孩子上了超難進的沉浸式雙語班、隨時能吃到家鄉菜等等(我個人則是有飛亞洲時不用轉機的理由)。總之,多半是因為情感的羈絆,甚少單純為了錢而留下來。

未來美國沿海城市是否會持續「沒落」,至今沒人能確定;但是人才流失、物價上漲與長期無解的高房價,卻是短期內無法改變的事實。而美國過去許多內陸城市如今嶄露頭角,是否有朝一日能將沿海的大城市取而代之?則是未來值得持續觀察的趨勢。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連高薪族也「住不起」?──直擊美國沿海大城市的「人才出走潮」》,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美國房價一飛衝天?千禧世代首購族叫苦:搶房命中率比錄取常春藤還低!

美國科技新貴工作也這麼「沒保障」?加州跨國企業人資:台灣人請別誤會,這裡向來都是這樣

作者簡介:

我是 Dr. Phoebe,從台灣小學畢業就背著行囊到美國當起小留學生,開始像候鳥一樣的飄泊飛行。大學畢業於 UCLA 分子生物系,研究所畢業於 NYU 牙醫系,曾工作生活於紐約和舊金山,目前在洛杉機執業的小牙醫師。熱愛牙醫的工作,尤其傾聽病患訴說千奇百怪的真實故事。同時熱愛到處旅行,因而愛上寫作,成為兼職旅遊作家。